摘要:一部《戏台》把陈佩斯被喜剧演员遮挡多年的导演底色彻底亮出来了。最大感觉就是:原来他不仅能演,而且“导”得相当精彩。
一部《戏台》把陈佩斯被喜剧演员遮挡多年的导演底色彻底亮出来了。最大感觉就是:原来他不仅能演,而且“导”得相当精彩。
1.拿捏度到位
以前演小品,观众印象里的陈佩斯就是把角色拿捏得十分到位,“什么时候抖包袱、什么时候压情绪”,尽在掌握中, 这次拍电影更是技高一筹,始终把观众引导在“一口气提起来、再慢慢放下”的节拍里。
2. 配比度强烈
以前大家记得的是“陈小二”式滑稽,可《戏台》里他敢于让笑点戛然而止 ,那种“笑到一半突然心口一凉”的落差,在悲喜之间的配比上掌握的惟妙惟肖。
3.空间转换凸显美学感
电影里戏园子、后台、街道、军阀司令部几条空间线来回穿插,把空间当棋盘,人物当棋子,一步错就全局崩。
4. 表达感十分浓郁
最动人的是他藏在闹剧里的“身份焦虑”:戏子、冒牌、军阀、观众,每个人都在演“自己也不信的角色”。
以前看陈佩斯,是看他“怎么把角色演活”;看完《戏台》才发现,他一直在琢磨“怎么把时代装进一出戏”里,格局决定他不单单能演好一个角色,而是能让更太多角色都“活”起来。
来源:五零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