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还原日军暴行的片子,却遭遇“故意贩卖痛苦”的恶意诬蔑。
文|羊羊不吃草
编辑|娱叔
一部《南京照相馆》,看哭了无数电影院中的观众。
路演中,主演们纷纷无法控制情绪,泪洒现场。
王传君更是坦言,演完之后几乎濒临崩溃,久久不能抽出情绪。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还原日军暴行的片子,却遭遇“故意贩卖痛苦”的恶意诬蔑。
那些躲在屏幕后方的“妖言”,也终将会为他们的言行付出代价。
《南京照相馆》的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
故事中,一群南京的老百姓躲在吉祥照相馆中避难,为了能够多活一天,他们被迫帮助日军冲洗底片。
然而,这却意外的让他们看到馆外的惨状。
最终,相馆学徒加洗了一套作为罪证保存,后从30多张照片中选出16张装订成相册,并写下“耻”字。
这本被称为“京字第一号证据”的相册,不仅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关键物证。
在后人的接力守护下,如今静静陈列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承载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
为能够尽可能地还原历史场景,剧组对待场景的搭建也还是近乎苛刻。
大约500人组建置景团队,耗时3个月,在2.5万平方米的空间,进行精雕细琢式的搭建。
曾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能够1:1的复刻被轰炸后的中华门,剧组专程到南京城墙进行翻模,最后用真砖堆砌场景。
这份对历史的敬畏,让电影中的每一个画面都颇具诚意。
而这部诚意满满的作品,自然不会扑街。
豆瓣开分高至8.6,已经超过《哪吒之魔童闹海》的8.5分。
截至8月5日,电影上映第12天,实时总票房已超16亿元。
此前业内预测其总票房为37亿,近期已上调至42亿元。
影评区也满是对电影和演员的称赞。
然而,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微博用户名为“今夕 Plus”曾转发影片相关新闻,并配文“每年都有‘献礼片’,套路都一样,懂的自然懂。”
微博用户名为“郝国中杂谈”,曾用“消费苦难”“贩卖痛苦”等词汇否定影片价值。
甚至还有“拿纳税人的钱拍这些没人看的东西,不如投入到民生实事里”等评论,攻击作品。
并非不能说影片不好,像影评中,部分网友针对“故事剧情拖沓”等,讨论影片创作观感都无可厚非。
但,带有明显否定情绪的煽动言论,无疑会触碰民族情感红线,引起众怒。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抗日题材电影遭遇背刺。
7月31日,原定当日上映的《731》突然撤档。
随后,一名自称举报者的“显眼包”在抖音公开露面,甚至还炫耀起“凭自己一己之力让它下架”。
还称影片内容“不健康”,不适合孩子接触。
这名举报者还声称自己是“985名校毕业”,与知名车企老板是校友,试图以自己的学历增加言论分量。
但,网友怎么会“惯着”这种人。
随后,其账号就被扒出曾多次发表出格言论。
在一位大学生不幸离世的新闻评论区中,他说“阎王爷要收,谁也没办法”。
甚至还公然嘲讽起福耀科技大学:成不了名校。
就连“爱国”题材的系列电影,他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犯”。
更值得警惕的是,《731》定档前曾遭遇的大量举报中,60%举报IP在日本东京千代区。
而这,正是日本右翼团体总部所在地。
堪称一场赤裸裸的“跨国碰瓷”。
其实,此类事件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博取流量,获取收益。
此类刻意抹黑的激进言语点赞量,往往短时间内便能达到正常内容的3倍以上。
而流量变现的诱惑也让部分人甘愿践踏民族底线。
不过,网络也不是法外之地。
《法治日报》早已明确指出:
若捏造事实可构成诽谤,即使隐晦表达,若形成“同质化攻击”仍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
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南京照相馆》被“网暴”后,各大官媒也坐不住了。
导演申奥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采用“亲善照”和“屠杀照”双线叙事。
通过两种影像的强烈反差,让观众自行感知历史的荒诞与残酷,以此来避免刻意渲染痛苦的表述。
正如申奥所言,选择“照相馆”这一场景,正是因为照片本身“既能成为日军美化侵略的工具,也能成为揭露真相的证据”。
在后来的路演中,高叶也曾表示:看到的第二版剧本不一样,缺少了“被凌辱的片段”。
即便那一段没有呈现在镜头中,但从最后她出来时,不整的衣衫和弄花的口红,便足以想到她刚刚都经历了什么。
当她问及导演时,申奥的一席话顿时引起了现场一片掌声,他说道:
我们拍这部电影,是为了让观众记住苦难背后的尊严,而不是让苦难本身成为被凝视的对象。那些凌辱的场景,历史已经用最沉重的方式记录了,我们不需要用镜头再去‘复刻’上海。观众走进影院,应该看到的是普通人在绝境里怎么守住人之所以为人的底线。
除了正向引导,此次官方的整治行为,堪称大快人心。
不仅“点名”艾特“网暴”涉及人员,更对其账号进行了禁言处罚。
仅仅不到72小时,平台就从受理举报到做出动作,远超普通审核周期。
但在网友心中,“禁言”远不能平民愤,纷纷在官微下发起了封号倡议。
大家甚至在评论区中,比起“谁的爱国心更浓”。
这还不够,网友们更是带着一腔怒火赶赴“肇事者”评论区。
评论区,竟意外成了“打卡地”。
网友纷纷留言“围观官方认证汉奸”。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关键节点中,一切主张“遗忘历史”的言行,也必将会遭到反噬。
罗瑾当年藏在厕所墙洞的相册,与今天被禁言的账号,更像是同一场不同的战争。
前者对抗的是刺刀下的历史抹杀,后者抵御的是键盘上的历史忘记。
无论形式如何变换,捍卫真相、守护历史的战斗,永远不能停歇。
部分参考资料:
环球网|社评:坚决反对一些人网暴《南京照相馆》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评《南京照相馆》:正义之光让历史显影
来源:娱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