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是揭露日军731部队反人类罪行的历史题材电影,上映之路却经历重重阻挠。
明明是揭露日军731部队反人类罪行的历史题材电影,上映之路却经历重重阻挠。
三次撤档、23次外交施压、180万次恶意举报轰炸,在境外势力的疯狂阻挠下,这部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影片终于在8月3日被央视和人民日报联手官宣定档。
9月18日,这个刻进中国人骨血的国耻纪念日,《731》将正式登陆院线。
而就在官宣消息发布后不久,日本驻华大使馆紧急发布《安全指南》,明确警告在华日本人近期“务必保持低调行事”。
一部电影为何让他们慌成这样?这些歇斯底里的阻挠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敢见光的真相?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电影定档的9月18日,也是十分有深意的。9月18日这一天,对我们而言,是最不可遗忘的日子。
1931年9月18日晚10点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向北大营发起进攻。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仅四个月,拥有3000万人口的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而在这片土地上,日军还建立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秘密机构:731部队。
731部队驻地选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占地300亩,四周高墙电网,戒备森严。
在那段被鲜血浸透的历史里,日军对无辜受害者的称谓淬满寒意——“马路大”,意为任其宰割的实验用人体。
他们打着“科研”的幌子,将鼠疫、霍乱、伤寒等致命病菌,强行注射进活人体内。
冷眼旁观生命在痛苦中挣扎、病变、凋零。
还有把人的手脚浸在冰水里,等冻僵后再用不同温度的水解冻,记录组织坏死的过程。
其中最令人发指的是孕妇活体解剖,在受害者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切开胸腹,取出胎儿进行病菌折磨。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山东西部实施了大规模细菌战,投放霍乱、伤寒病菌,造成瘟疫大流行。
这场灾难波及鲁西、冀南、豫北20多个县,受灾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
村庄里尸横遍野,死亡人数无法统计。
而一直到战后几十年,731部队的罪证还在不断被发现。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学者在哈药六厂旧址考察时,发现地下建筑结构,与731部队的冻伤实验室设计图完全吻合。
那地下室的铁门上残留的暗红色痕迹,经检验也确认是人血。
而导演赵林山之所以决定拍摄《731》,是源于2012年的一次经历。
他走访侵华日军石井四郎的墓地时,遇到一位日本亲属,谁知道他却冷冷地说:
“都过去这么久了,被打的人都不记得了,打人的还需要记得吗?”这句话深深刺痛了赵林山。
之后,他就开始系统收集731部队的资料。
十年间,他查阅了上百万字的历史文献,翻看了8000多页的档案,观看了423小时的历史影像。
他说:“我不是在拍电影,是在为历史存档。”
但事情总是没那么如意,2024年7月31日,《731》第一次宣布定档,结果临时撤档。
而7月31日,影片再次定档,又一次无法如期上映。
连续两个7月31日的失约,让很多人开始担心这部电影是否能够面世。
直到2025年8月3日上午10点,事情出现转机。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新华网四大央媒几乎同时发布消息:《731》定档9月18日。
消息一出,观众的热情如潮水般涌来。
预告片发布后12小时,各平台“想看”人数就突破了166万。
到了第三天,这个数字飙升到384万,其中猫眼电影超过390万,淘票票也有212万。
这些数字都创下了中国电影预售期的新纪录。
就在全国人民期待之时,一场有预谋的举报行动开始了。
从8月4日开始,各大平台收到了高达180万次的举报,相当于每分钟有2000多条举报信息。
更蹊跷的是,技术人员发现60%的举报IP来自日本东京。
进一步追查发现,8月5日东京港区银座的一栋写字楼里,一天就发出了8000多条举报。
举报的理由惊人地一致:“影片画面血腥暴力,会对青少年造成心理阴影”、“不利于中日友好”、“煽动民族仇恨”。
这明显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更让人愤怒的是,国内也有人配合这场闹剧。
一个叫范伟的男子出现了,他穿着蓝色的衬衫,得意洋洋地宣布自己举报成功。
他还号召其他人一起举报,说这是“理性爱国”。
结果这个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弹,不到一天就收到了2.5万条批评评论。
有网友直接质问:“日本人否认历史,你帮着掩盖真相,到底谁不爱国?”
日本官方的反应,是十分激动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8月第一周,日本外务省通过外交渠道发出了23次照会,要求中方修改影片。
他们提出的要求包括:
把片名改成《旧日军防疫给水部研究》,删除所有人体实验的镜头,在片头加上“本片内容未经历史考证”的字幕。
日方的理由是“过于刺激的画面会伤害日本国民感情,不利于两国关系”。
并且,日本外务省还通过各种渠道,资助了一些所谓的NGO组织,在网上发起“抵制破坏中日友好影片”的话题。
这个话题在境外社交媒体上获得了超过10亿的浏览量,大量水军账号在下面留言攻击。
而日本媒体,更是颠倒黑白。
雅虎日本刊登了一篇所谓“历史专家”的文章,声称《731》剧组伪造了实验记录,使用的都是“未经证实的材料”。
后经有心人查证,发现这位“专家”竟然是靖国神社的常任理事。
最荒唐的是,日本驻华大使馆居然发布了一份《在华日本人安全指南》,而且只有日文版。
建议在华日本人近期避免穿和服外出,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日语,“如果在电影院遇到争执,立即离场”。
为什么反应如此过激?是不是就恰恰说明,面对如此铁证,他们心里有鬼?
但面对种种阻挠,中国民众展现出了空前的团结。
消息传开后,全国31个城市的市民自发组织了“露天放映”活动。
他们在广场上、公园里架起大屏幕,免费播放731部队的历史纪录片。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组织了专场放映,500张票在3分钟内全部售罄。
各地还将9月18日的防空警报与电影放映结合起来,警报响起时,影院里的观众全体起立默哀。
导演赵林山在采访中说:“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揭伤疤,我说这不是揭伤疤,是告诉后人伤疤是怎么来的,这样才能避免新的伤害。”
这场围绕《731》的风波,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
它变成了一次全民族的历史教育,一次集体记忆的唤醒。
正如一位历史学者所说:“真相是和解的前提,遗忘是背叛的开始。我们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教训。”
香港同胞的反应让人感动。
1988年,香港上映过一部同题材电影《黑太阳731》,时隔多年重映时,700人的影厅座无虚席,很多人是专程从新界赶来的。
当有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指责中国“贩卖仇恨”时,一位台湾网友的回复获得了上万点赞:
“广岛原子弹纪念馆里的照片都是彩色高清的”
《731》最终能够上映,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从国家的坚定支持,到民众的自发行动,从年轻人的历史觉醒,到国际社会的日益关注。
这部电影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图腾。
每一个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宣告:我们没有忘记。正如那句话所说:“历史不会被遗忘,正义必将得到伸张。”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因为记住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守护真相,才能真正实现和解;铭记苦难,才能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
参考文献:
1.央视新闻-2025-08-03——《又有一批新片定档发布《731》将于9月18日上映》
2.观察者网-2025-08-04——《新潮观鱼:《731》终于定档,如何看待围绕电影的传言与争议?》
3.百度百科——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731部队资料页
来源:后妃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