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之所以受到诸多好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导演用非常隐晦的镜头来处理女性遭受凌虐戏份。
《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之所以受到诸多好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导演用非常隐晦的镜头来处理女性遭受凌虐戏份。
关于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的历史,女性是最大的受害者,有很多导演在拍这类型的电影的时候,总是会通过女性受辱的镜头来激发观众的情绪。
还有些片子,甚至会故意把“女人被欺负”当卖点,越惨越博眼球。
但《南京照相馆》反着来:该让人难受的地方,导演全给“藏”起来了,既护住演员,也护住观众。这一藏,反而更让人心里发毛。
就比如以下六场女性被侵犯的戏,导演仅用几个小动作、小道具,把血淋淋的事说得又轻又狠。
一、凤华和“大鹅”
凤华跟林毓秀一样,都是戏班子里跑龙套的。南京城一破,她撒腿就往外冲,结果刚出门就被日本人盯上,像活靶子一样被围。
导演没拍她被拖进屋的暴力镜头,只让她再跑一次:衣服被撕得七零八落,妆花了一脸,她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四周全是日本人。旁边一只大白鹅嘎嘎乱叫,那叫声就像在说:她也跟那只鹅一样,等着被宰。
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浑身发抖,脸都吓歪了,可没人可怜她。日本人连拦都不拦,就站在那儿看她发疯,像看猴戏。他们知道,她再怎么扑腾,也逃不出手掌心。
最后,她一边喊救命,一边被一个衣服都没穿整齐的日本人一把扛上肩,往屋里走。她拼命蹬腿,可一点用都没有。
戏里有个小镜头:她跑出来前,俩日本人正搬瓷器、扛面粉,其中一个还抱着那只大白鹅。鹅在那儿扑腾,她在这儿扑腾,一模一样。在他们眼里,她和那只鹅没区别,都是等着下锅的玩意儿。
二、日军闯进医院
邮差阿昌被日军砍得半死,扔在路边,好心人把他抬进国际医院。医生护士刚给他包好伤口,日军就端着枪冲进来。
他们根本不管红十字、也不管病人,抬手就开枪。杀红眼后,又盯上穿白大褂的女护士。
导演没拍她们被拖进哪间屋、被怎么折腾,只听见护士们撕心裂肺地喊,脸上全是泪,一看就知道遭了大罪。
三、凤华说“欢迎光临”
日军为了冲胶卷,从国内运来一台大机器,还配了个冲印师。这人下火车第一件事不是找机器,而是直奔关女人的院子。
导演没给一点露肉的镜头,只用几个小动作就把事说明白:
——凤华疯了,衣服扣子掉一半,见男人就鞠躬说“欢迎光临”,跟接客似的。
——冲印师光着膀子走出来,一脸爽歪歪,身上全是烂疮,一看就知道平时就泡在窑子里。
——后景里,女人的惨叫跟背景音乐一样没停,门口还站着一排披头散发、脸都哭花的女人。
这些细节已经让人脑补到了日本人的可恶,但在这样的基础上,导演还是又添了两把刀:
1. 冲印师前脚出门,后脚就跟出来一个半大孩子——王广海的小儿子。小孩怀里抱着脏被单,走路都抖。不用猜,他刚才一直蹲在屋里,日本人干啥他都看见了,平时估计就是专门负责递被单、洗被单的“小杂工”。
2. 女人堆里有个肚子鼓成球的孕妇,连名字都没有,镜头只扫了她一下。肚子大成那样,照样没躲过日本人的折腾。凤华疯了,冲印师烂透了,连孩子和孕妇都不放过——就这么几眼,就把“没人性”三个字钉死在屏幕上。
四、林毓秀与“口红”的暗示
日本人强迫林毓秀去唱戏,导演没有展示中间的具体经过。
不过,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能从林毓秀凌乱的发丝、不整的衣衫,以及模糊的口红印迹,推测出她经历了什么。
导演用非常内敛的拍摄手法,刻意避开了女性受害的场景,这样的处理不仅没有影响故事的讲述,反而对观众是一种保护。
因为,身为中国人,我们都不忍在荧幕上再次目睹同胞遭受苦难的场景。
五、金夫人倒下后的“那一巴掌”
阿昌和林毓秀拿到“通行证”后,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通过抓阄,把逃生的机会留给了金家母女。
然而,金家母女并未能逃脱,最终倒在了日军的刺刀之下。
这里有个极其扭曲的细节:金夫人被刺刀刺穿胸膛,当场倒地,显然已无生还可能。
但这时,一个日军竟粗暴地趴在金夫人身上,疯狂地扇她巴掌。
这一巴掌,不仅是对肉体的折磨,更是对精神的践踏。随着镜头拉远,可以看到那个日军的动作越来越过分,越来越疯狂。
六、金婉仪被“拖走”的瞬间
这场戏其实和金夫人遇害是同一场景。
但这场戏中有两位女性受害者,且导演对两者的处理都相当含蓄,所以我们分开来说。
金夫人被刺后,金婉仪悲痛欲绝,大声呼喊着妈妈。
随着她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日本兵粗暴地拖拽着她瘦弱的身躯,将她拖进昏暗的里屋。
门框处晃动的阴影里,只见少女被重重按倒在地。
镜头在此戛然而止,如同不忍目睹的旁观者般移开了视线。
但金夫人那声"松开我女儿,她还是个孩子"的凄厉呼喊,混杂着日军野兽般的狞笑,早已在观众心中刻下最残酷的想象——那个如花苞般稚嫩的生命,究竟经历了怎样骇人听闻的摧残。
这六场暴行戏码,虽一场比一场含蓄,却恰似利刃入鞘,愈藏愈显锋芒。导演始终以悲悯的目光凝视历史,拒绝将苦难沦为猎奇的展演。
那些隐没在黑暗中的镜头,恰似为受难者轻轻披上的尊严外衣。当被问及创作初衷时,导演如是说:拍这个电影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观众展示所谓的血腥、暴力、侵犯等恶劣的行径。
那段往事,早被写进教科书,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创作者无意再拿它做卖点。
历史必须被记住,但女性的尊严、文明的底线更不容二次碾压。
影片意在把真相牢牢钉在时间的墙上,而非把暴力重新撕开、供人围观。
来源:晓勇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