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东一消费者在影院观影时,发现座椅靠背上布满白色“虫卵”,并在回家后身体出现不适。在社交平台上,有大量网友分享了类似遭遇。这不仅体现了个别影院的管理失职,更暴露出许多影院在日常清洁和基础卫生管理方面都存在盲区和短板。
孙乾丰
近日,广东一消费者在影院观影时,发现座椅靠背上布满白色“虫卵”,并在回家后身体出现不适。在社交平台上,有大量网友分享了类似遭遇。这不仅体现了个别影院的管理失职,更暴露出许多影院在日常清洁和基础卫生管理方面都存在盲区和短板。
影院的环境比较特殊,不通风、光线暗、人流量大,如果清洁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卫生问题。而影院座椅作为观众观影过程中长时间、身体大面积接触的公共品,其织物表面与缝隙极易成为灰尘、皮屑、细菌甚至虫卵的聚集地。令人忧心的是,现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虽然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应开展经常性卫生打扫,保持场所环境整洁”,但对影院这类特定场所的座椅清洁消毒的具体频次、操作规范等,缺乏清晰、可量化、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规定。为此,影院日常清洁工作往往侧重于显眼且易操作的地面垃圾处理。而对于需要更多时间、人力和成本的座椅深层清洁,则普遍存在简化流程、降低频次甚至忽视的现象。
打破这一局面,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卫生监管部门应牵头制定针对影院软包座椅的卫生管理规范,明确座椅清洁消毒的频次、方法、药剂标准及可检测的卫生指标,例如座椅菌落总数限值,以填补现阶段的标准空白。其次,影院方须扛起主体责任,将座椅清洁纳入日常操作流程,在每个电影场次间隔期间进行快速擦拭消毒,确保座椅始终处于洁净状态。消费者也要加强防范,可选择观影时穿长衣长裤、携带消毒湿巾,观影后及时更换衣物、清洁皮肤等。
一张干净的座椅,承载着对观众最基本的尊重。唯有摒弃“看不见等于不存在”的敷衍心理,把每一个座椅都当作公共健康的守护阵地,才能真正让观众坐得安心、看得舒心。
来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