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年底,日本竟有87万3286名中国人生活在境内,这个数字不仅远超越南、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在日人数,甚至已经超过了日本多个县的人口总数。
难怪近来有关抗战题材电影《731》的上映在日本引发争议,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中国人定居日本?
2024年12月,日本法务省下属的出入国在留管理厅发布了一份官方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在日本居住的中国人已达到87万3286人。
日本全国人口总数约为1.24亿,这意味着平均每140人中就有1名中国人,如果把这87万人想象成一个县,早已超过日本人口最少的几个县份,比如鸟取县和岛根县。
而在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有7个的常住人口都低于这个数字,这些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已然构成了一个“隐形的地级市”。
2023年12月底,日本在留中国人数量为82万人,到了2024年6月底,官方数据显示为84万4187人,仅半年增长就超过2万。
而短短半年之后,这个数字又跳升至87万3286人,净增接近3万人,这种几乎“每月增长五千人”的节奏,令人不得不关注。
截至2024年底,日本在留外国人总数为376万,其中中国人占比约23%,位居第一,越南人以63万人排名第二,韩国人41万人紧随其后。
菲律宾、尼泊尔、印度等国家虽增长明显,但总量仍有差距,中国人连续十多年蝉联在日最大外国籍群体的位置,已毫无悬念。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些数据中包含大量短期游客、过境人员,实则不然,出入国在留管理厅的统计口径明确,仅包括中长期在留者和特别永住者。
换句话说,这87万人是有合法签证、长期居住在日本的正式人口,数据来源主要是签证信息与居留卡登记系统,具备高度的官方准确性,几乎不存在水分。
除了全国总量的增加,东京地区依旧是中国人在日聚集最密集的城市,仅东京都内就有超过30万人持中国护照常住。
大阪、神奈川、爱知等都市圈也拥有十万级别的华人社区,这些地方不仅交通便利,教育资源集中,也是就业机会最多的地区。
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区域逐渐呈现出“双语菜单”“中文广告”的城市景象。
部分在日房产中介指出,中国客户购房比例持续升高,尤其是在东京23区和大阪心斋桥附近,日本高校入学申请系统也显示,来自中国的留学申请人数自疫情后快速反弹,甚至超过2019年峰值。
日本政府因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问题,近年来主动放宽了部分外国人长期居留和技术工作签证的申请标准。
但若换个视角,如果这些人手拉手从东京出发,往大阪方向排成一列,理论上足够绕上几圈都不止。
中国人在日本的数量持续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过得顺风顺水。
日本的城市生活并不便宜,尤其是在东京、大阪这些华人聚集度高的区域,房租价格居高不下,小套公寓动辄每月十几万日元,约合七八千人民币,而且水电燃气等基本生活支出另算。
超市里的蔬菜水果标价清楚,却普遍比国内贵出一截,对于在日工作的一般职工或者留学生而言,“月光”是常态,省吃俭用是生活日常。
虽然日方企业普遍提供双休、年假等制度化保障,但加班文化由来已久,“隐性加班”“自愿加班”几乎是职场标配。
许多中国人初到时难以适应,尤其是那些在服务业、制造业等基层岗位打拼的群体,加班、值夜、替班等早已成为常态。
一些工作合同虽然写着“每周40小时”,但实际工时往往超出许多。
除了生活压力,语言和文化差异也很难解决,日本虽然基础设施发达,但社会整体对外语并不友好。
日语不仅发音复杂,敬语系统也极其讲究,对于母语不是日语的外籍人士来说,即便经过培训,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本地人深度交流。
不少中国人即便在日本生活了半年以上,也只能进行简单日常沟通,更别说处理职场或法律事务。
而这种沟通障碍,很容易衍生出心理上的孤独和焦虑,有人在网上分享:在日本待了一年,没有真正的“日本朋友”,下班后大多数时间只是回家刷剧、煮面,过着“封闭型”生活。
即便身处华人聚集区,长期的语言隔阂与文化不对等,依旧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局外人”的落差感。
根据多项舆情调查,日本社会对华人普遍存在“两极认知”:既认可其在经济、劳动力上的积极作用;又担心人口过多导致资源紧张、竞争加剧。
特别是在教育与医疗领域,部分日本民众表达了担忧,有声音认为,外籍儿童过多可能挤占本地孩子的教育资源;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外籍老年人的医疗开支可能成为负担。
更严重的是,在社会边缘领域,歧视与排外情绪时有发生,疫情期间,亚洲面孔在公共场合遭遇不友好对待的事件被多次曝光。
地铁、电车中,有外国人被要求“戴好口罩”“别靠太近”,街头偶有极端组织喊口号要求“外国人滚出去”。
尽管这并不代表日本主流社会的态度,但对在日华人来说,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心理负担。
数据显示,至今已有超过13万中国人归化日本国籍,部分在日出生的华人子女从小接受日本教育,中文不流利甚至不会说中文,与中国亲属的交流变得艰难,身份认同逐渐模糊,在“中”与“日”之间找不到清晰的定位。
尽管如此,东京、大阪等地的华人协会、留学生互助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等,为新来者提供翻译协助、法律咨询、租房介绍、生活指南等服务。
这些“自我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移民初期的不适和焦虑,也成为许多家庭赖以安身立命的“半官方资源”。
眼下,越南等国家的移民人数也在迅速增长,数据显示,越南人在日数量已经超过63万,并有追赶中国人的趋势。
87万中国人生活在日本,这不是一串冷冰冰的统计数据,而是无数个真实人生的拼接图景。
有人为了前途,有人为了一口热饭,也有人想要一份自由与安宁,虽然文化有别、历史有伤,但正因彼此接触日益频繁,才更需理解与包容。
《731》上映受阻不是巧合,而是现实中复杂感情的碰撞。
尊重历史、正视历史,日本一味逃避面对,这绝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式。
731部队是真实存在的,无论如何辩解都无济于事,曾犯下的重重罪行,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终有一天,那把飞出去的回旋镖,会落在自己头上。
来源:江卿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