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期待的《731》,却被1人举报撤档,网友怒扒其身份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6:08 3

摘要:原本一部叫《731》的红色电影,该上院线的。时间都定好了,7月31日,连海报都贴了,宣传片满天飞。央媒都给力挺,观众在平台“想看”都突破300万了,标准的大制作大阵仗。

这事吧,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真挺烦人。

原本一部叫《731》的红色电影,该上院线的。时间都定好了,7月31日,连海报都贴了,宣传片满天飞。央媒都给力挺,观众在平台“想看”都突破300万了,标准的大制作大阵仗。

然后呢?撤了。

不是啥预告,也不是临时延期那种“留悬念”的营销操作,是实打实地“没了”。几家院线直接说“没片源”,海报没了,官号也沉默,一片静悄悄。

观众还以为是啥系统故障,结果没几小时,一个男的站出来,摇头晃脑地发视频:
“《731》在我坚持不懈的反对下,终于停播了。”

他不是在传递消息,他是来邀功的。

说白了,就是“我举报了这片子,它现在不上了,我很牛。”

懂了吧?一堆人掏钱、排时间、期待了大半年,结果被一个陌生男人一句话拍桌子给端了。还不光是端,他还要笑着告诉你:“我干的,我很自豪。”

你说气不气人?甭管你是不是影迷,甭管你懂不懂电影,这种姿态看了都想给他一个大耳刮子。

关键他还装理性,说什么“血腥内容不适合小孩”,“历史过去了就别提”,“拍这种片子是在传播仇恨”……

他说这话的时候,全程没有一个“对不起打扰大家”的态度,只有一副“你们都太情绪化了,只有我理智”的神气。活脱脱一个披着知识皮的情绪引战机器。

然后网友就开始了:你谁啊?

这一扒才发现。江西人,中南大学毕业,自称电力工程师,还带点“培训讲师”的身份,平时发视频不多,但每一条都是低气压。


聊高校,说“没文化氛围”,聊学生,说“命就是命”。聊国家项目,说“注定失败”。

这么说吧,这人哪怕长得再像个正常人,心态和常识早就偏离轨道。他不是怕历史重复,而是怕别人记得历史。

你说一个人为了所谓“个人价值”,公然跟三百万观众对着干,视频还不加密,评论开放,你说他是真信仰,还是故意蹭热度?

别糊弄人了,他就是想火。

就这副姿态,恨不得下一秒接商单,“举报第一人”的标签印在封面上,点开来“讲述我如何一人掀翻院线大片”。

可惜,玩火终究会自焚。他刚发完视频,评论区就炸了:“国家败类”“道德癌症”“你不配做中国人”……

别误会,不是人身攻击,而是你真把人惹急了。

结果他开始删视频,发“致歉声明”,说什么希望大家“冷静客观看待问题”。

这就像一个人把别人家门口砸了,然后站在废墟上说“我反思了,但我没错。”

你以为大家会买账?对不起,真的不会。

而这件事背后,其实比单纯的“一个人闹事”要复杂。

《731》这片子拍得不容易,历史题材,审查严格,文献堆成山,导演赵林山翻了几百万字的资料,从日军罪证到国际法庭记录,全是一锤一锤敲下来的。

演员阵容也不是瞎凑的,姜武、王志文、李乃文、温碧霞这些人,要演技有演技,要沉淀有沉淀,不混流量那套。不是拍来圈钱的,是想把这段历史拍给中国人看。

这事搁在任何国家都该是正能量的范畴,日本拍《永远的零》《东京审判》,美国拍《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哪一部不是往历史深水区钻?

为啥到了我们自己,反倒有人觉得“别拍了”?

有人说,电影血腥,不适合小孩。说得好像小孩天天跑电影院似的,电影院本就有分级管理,你一个成年人举报红片的理由,最后站在了“怕孩子吓着”这个借口上,你自己信吗?

再说一句,这种题材本就不是拍给孩子看的。历史不是童话,它该多沉重就多沉重。怕孩子心理承受不了?那你不如先把他送去打打游戏呢。

更离谱的是,你不看,不代表别人不能看。

300万观众点了“想看”,一个人举报了说“别演”,你说到底谁自私?

更何况,这电影不是某个人的兴趣爱好,是全民记忆的一部分。

《731》这个代号,象征的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段苦难。是被活体实验的中国人,是被生化武器灭口的东北乡亲,是成百上千份至今都看不完的侵华资料。

你说过去了就别提,那请问,日本至今有人否认南京大屠杀,我们是不是也得说“都过去了”?
有人掀你祖坟,你还能跟他说“活在当下”?

历史不是拿来翻篇的,是拿来盯着的。

今天拍《731》,不是鼓吹仇恨,是在告诉所有中国人:别忘了那段没人替你说话的日子。

你说电影太激烈?不好意思,那是现实比电影狠。

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剥夺别人了解它的权利。

所以,不论这次撤档背后到底是审查时间、技术问题、市场安排,还是风向使然,我们都得问一句:一个人举报,就能决定一部红色电影的命运吗?

如果答案是“能”,那问题就不只是电影的事了。

这事儿你怎么看?别光看热闹,来评论区说说你心里话。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