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131万条留言愤怒追问时,导演赵林山在朋友圈敲下四个黑字——"不可抗力"。这部揭露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在384万人"想看"的呼声中,差点成为资本与谎言的牺牲品。
9月18日,这部被诅咒的电影终于定档!30万亡魂在等一个真相
"历史也能撤档吗?"
当131万条留言愤怒追问时,导演赵林山在朋友圈敲下四个黑字——"不可抗力"。这部揭露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的电影,在384万人"想看"的呼声中,差点成为资本与谎言的牺牲品。
直到昨晚,央媒集体官宣:《731》定档9月18日。
一、谁在害怕这部电影?日本外务省23次抗议,右翼IP集中举报
这场较量,从2017年就开始了。
导演抵押房产,带着团队翻遍中、日、美、俄四国档案馆,在零下30℃的哈尔滨复刻731实验室。他们拍的不是电影,是3000份东京审判未公开的罪证——那些被冻伤实验冰锥刺穿的手掌,那些在解剖台上颤动的心脏,比电影残酷万倍。
日本急了:
半年内递交23次外交抗议,要求删减70%"暴行镜头";
威胁召回驻华大使,甚至借好莱坞之手封锁海外传播;
网上炮制"731是虚构""煽动仇恨"等谣言,60%的举报IP集中在东京千代田区。
更荒诞的是:
当日本议员举着731机密文件质问首相,得到的回应是"需验证真伪";当731后代反问"挨打的人忘了,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同一套剧本,80年前他们也用过——施暴者哭诉"被伤害",受害者却被警告"别记仇"。
二、历史不会撒谎:3000具遗骨、20万亡魂,沉默的证据比电影更刺骨
谣言可以改教科书,但改不了真相:
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里,婴儿标本的瓶子依旧整齐排列;
美国德特里克堡的档案柜中,731人体实验数据被标注"机密";
衢州细菌战20万中国人的死亡名单,至今仍在控诉"中日友好"的谎言。
那些说"血腥暴力会吓坏孩子"的人,可曾听过13岁的王秀兰在冻伤实验室的哭喊?可曾算过731部队用活人实验得出的"冻伤数据",至今仍被某些"科学机构"引用?
某些学者更可笑:原上海交大某教授宣称"731不存在",却对哈尔滨的冰箱和零下35℃的冻伤实验数据视而不见——他不是眼瞎,是心瞎。
三、资本的背叛与文人的堕落:20亿日元注资,吃的是人血馒头
当《731》挣扎求生时,日本某财团向国内影视公司注资20亿日元,某视频平台随即购入日本731题材动漫改编权。这钱赚得,像不像731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后,把数据卖给美军换取豁免?
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的老馆长彻夜难眠:如果今天选择闭嘴,明天他们就敢说历史是假的;如果今天撤档,明天他们就敢说你在血口喷人。
四、9月18日定档:国家意志下的历史保卫战,30万亡魂的备忘录
昨晚的官宣,是抽向军国主义的一记耳光:
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同步跟进,排面拉满;
选在"九一八"94周年,用国家意志对抗历史虚无;
观众用一行行黑字回应:"不要修饰过的记忆,只要赤裸的真相"。
这不是一部电影,是30万亡魂的备忘录。德国可以拍《辛德勒的名单》,美国可以拍《血战钢锯岭》,中国为什么不能拍《731》?因为有些伤疤,揭一次才能疼一次;有些真相,说一次才能记一次。
写在最后: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9月18日,请走进电影院。
不是为了记住仇恨,是为了让后人不再坠入同一条血河;不是为了煽动情绪,是为了告诉世界:有些历史,中国永远不敢忘,也不能忘。
当片尾字幕升起,你会明白——
记住,是对30万亡魂最好的告慰;忘记,才是对历史最大的背叛。
来源:我就是老Feng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