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新物种,思锐40mm T1.8自动对焦变宽电影头使用感受分享

快播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5:49 4

摘要:最近正在准备一档视频节目,其中会涉及到变形宽荧幕拍摄功能,于是联系到了思锐,想要玩玩他家的自动对焦变宽电影头。于是一支L卡口版本的S35画幅自动对焦变宽电影头思锐40mm T1.8 1.33x就出现在了我的办公室里。简单使用了一阵子后我发现这个全新的物种非常有

最近正在准备一档视频节目,其中会涉及到变形宽荧幕拍摄功能,于是联系到了思锐,想要玩玩他家的自动对焦变宽电影头。于是一支L卡口版本的S35画幅自动对焦变宽电影头思锐40mm T1.8 1.33x就出现在了我的办公室里。简单使用了一阵子后我发现这个全新的物种非常有趣,所以我专门写一篇文章分享一下。

最早我需要变宽电影头是因为松下刚刚发布GH5,它具备片门全开拍摄功能和反挤压显示功能,于是我就想通过万能的朋友圈借一支变宽电影头试试,结果完全没有人能帮助到我。后来我好好地补课了相关知识才知道,彼时一支变宽电影镜头可能要十万元价位,我怎么有可能白嫖借到呢?

但是等到松下发布GH6的时候,已经有国产镜头品牌开始涉足变宽电影头领域了。彼时我们就在三亚拿着松下和思锐拍过一些素材,好好感受了一下变宽电影头的魅力。没想到2024年年底,思锐和至乐先后发布了带自动对焦功能的变宽电影镜头,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新物种。我们现在手上思锐40mm T1.8 1.33x就是思锐第二支自动变宽镜头,另一支则是思锐20mm T1.8 1.33x。

后期调整前原始素材

与常规的摄影镜头不同的是,变宽电影头里有一部分镜片是柱面镜片而非球面镜片,这使得画面的长宽比并非1:1。同时也因为大部分光学玻璃生产工厂并不生产柱面镜片,所以需要变宽电影头品牌自己生产,产量如果上不去的话成本将会非常可怕。思锐的柱面镜是自己生产并且还外供给激光雷达、激光电视等其他产业,成功压下了成本,才能让用户用稍贵于摄影镜头的价格买到变宽电影镜头。同时大部分电影镜头品牌并没自动对焦技术,而国产品牌们则在这方面非常下功夫,于是“贵”和“不方便”两大变宽电影头巨大缺点都被国产品牌们解决了。

反挤压后的素材

为什么我会说这支镜头非常有趣?是因为它的成像非常风格化,是能够拍出情绪化的镜头产品。具体体现在它拥有非常浓烈且风格化的的虚化能力,在大眩光下有拉丝效果以及很重的暗角,这些都构成了电影感的成像效果。

虽然这是一支S35画幅的电影头,但实际成像圈刚好覆盖住了全画幅像场,而松下全家刚好有片门全开的6K拍摄模式和反挤压显示能力。所以这支镜头的视角大概是30mm但虚化能力则是40mm F1.6水平(T1.8是通光量),虚化能力比常规的28mm定焦猛太多了。同样也是因为它是一支S35画幅的电影头,超出S35画幅的成像圈部分劣化的程度很高且有比较重的暗角,导致焦外的复古感也是完全拉满的。

在极端大逆光下,思锐40mm T1.8 1.33x也有明显的变宽镜头拉丝效果。不同于当年入门款思锐变宽镜头,这支镜头的拉丝效果并不“廉价”也更难触发。这是因为目前思锐的镀膜技术已经比2020年前后有了非常巨大的进步,所以即使有风格化,也是很克制的风格化。

我们专门找了一张思锐35mm F1.8 1.33x的视频截图给大家做个对比。能够看到如今这支新款的思锐镜头,整体风格更高级了。

思锐老款入门变宽拍摄效果

正是这些风格化的成像效果,让这支镜头拍出来的画面变得更有“电影感”了。以前我们可能需要找些手动对焦的老镜头去塑造风格化成像,再辅以更风格化的后期调色去塑造电影感,现在直接拍就有这样的效果,甚至还能自动对焦,我只能说“好香”!当然这里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松下色彩科学的功劳,本篇文章里的所有视频截图都是松下V-Log色彩曲线直接套LUT的产物,并没有经过复杂的调色,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很多人会抱怨现在的相机拍视频,“数码感”太重了,如果用这个镜头拍摄的话,“数码感”会非常弱。因为变宽镜头需要在后期进行拉伸处理,所以画面的细节相比于常规摄影镜头是会大打折扣的,放大并不能做到“数毛”水平,自然“数码感”就弱了。不过因为这是一支现代镜头,所以虽然它不锐,但它也没有明显的像散、色散等影响焦内的负面效果。对于追求“电影感”的用户来说,这不仅不是缺点,甚至还是优点。

当然这支镜头也不是毫无缺点。首先对于纯摄影而言变宽功能意义不大,其次它毕竟是个S35画幅镜头,暗角确实对于全画幅像场是很重的,所以更适合它的并非松下全画幅而是同样有OG功能的富士部分机身(富士X-M5、X-S20以及X-H2s)。后续思锐也会推出全画幅的变宽自动对焦镜头,但彼时光圈可能就没有T1.8那么大了。

在超出S35画幅之外的成像区域,无论是畸变还是画质都是相当的渣,如果是非故事片/人像视频拍摄创作,那还是普通的全画幅球面镜头锐度更扎实,非常劝退锐度党。更何况这支镜头的体积重量也不小,虽然在变宽电影头领域是紧凑型,但对于摄影镜头而言就是健身型镜头了。所以它就是一支非常“特化”的视频创作利器,很小众,爱的人会爱的不行但对于大部分摄影爱好者而言是个奇怪的玩意。

在我给很多朋友看到这支镜头的成像效果后,让他们猜猜售价,大家猜的价格均远高于其4799元的真实售价,这说明这支镜头的成像效果确实是能够征服不少用户的。后续我或许还会更多的使用这支镜头或者说是这套镜头来拍摄,敬请期待后续的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来源:影像新势力NTimag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