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定档、《南京照相馆》破15亿元,下一部是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08:47 2

摘要:2025 年 8 月 3 日,国家电影局的一纸档期公告,在全网爆火。当《731》正式宣布于 9 月 18 日公映的消息传来,淘票票、猫眼的 “想看” 人数短短半日便突破五百万大关。这部筹备十余年的抗战题材巨制,为何能引发全民关注?在《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

2025 年 8 月 3 日,国家电影局的一纸档期公告,在全网爆火。当《731》正式宣布于 9 月 18 日公映的消息传来,淘票票、猫眼的 “想看” 人数短短半日便突破五百万大关。这部筹备十余年的抗战题材巨制,为何能引发全民关注?在《南京照相馆》《东极岛》《山河为证》等同类作品相继登场的当下,中国影坛正在掀起怎样的 “历史叙事革命”?

选择 9 月 18 日作为公映日,本身就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历史呼应。1931 年的这一天,“九一八事变” 拉开了十四年抗战的序幕;2025 年的这一天,《731》将用光影重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导演赵林山在采访中透露,这个日期是主创团队的 “必然选择”:“我们要让每个走进影院的观众,在铭记历史的时刻,感受到和平的重量。”

作为首部全景式揭露 731 部队罪行的电影,《731》的创作历程堪称 “用镜头考古”。导演耗时十年走访日本,从当年士兵的口述中挖掘真实细节;团队查阅 8000 页美国解密报告、423 小时原队员证言影像,甚至连片中日军实验室的一个刻度盘,都严格参照历史资料复原。这种 “每帧有史可依” 的创作态度,让影片尚未公映便已成为 “行走的历史教科书”。

《731》的出品方长春电影集团,本身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 “红色地标”。从《白毛女》到《英雄儿女》,这家老牌制片厂见证了中国抗战题材电影的发展脉络。总制片人张望的一番话道出了创作初心:“当我们问外国年轻人是否知道 731 部队,很多人一脸茫然。用电影打破信息茧房,是我们这代电影人的责任。”

更令人动容的是演员阵容的 “零片酬” 坚守。姜武、王志文、李乃文等实力派演员不计报酬加盟,姜武直言:“这样的角色,给钱是对历史的亵渎。” 这种对题材的敬畏之心,让影片从筹备阶段便自带沉甸甸的分量。

2025 年的抗战题材电影矩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叙事维度:

《南京照相馆》的微观视角:用一家照相馆的镜头,串联起南京大屠杀的铁证。15 亿票房、4200 万观众的成绩,证明了 “小切口” 也能承载 “大历史”。《东极岛》的人性之光:聚焦里斯本丸沉没事件,管虎、费振翔用好莱坞级视效,还原中国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壮举。朱一龙、吴磊的加盟,让年轻观众更易代入历史场景。《山河为证》的史诗格局:作为首部 14 年抗战全景纪录片,该片用数字修复技术唤醒 3000 小时尘封影像,让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悲壮历历在目。

数据显示,《731》的 “想看” 用户中,18-25 岁群体占比达 47%。这届年轻人用行动证明,主旋律不是 “说教”,而是能引发情感共振的 “硬核内容”。某高校历史系学生在社交平台留言:“比起课本上的数字,电影里的细节更让我浑身发冷。这不是电影,是我们民族的‘创伤记忆’。”

这种转变背后,是创作理念的升级。《731》没有停留在简单的 “控诉” 层面,而是通过日军士兵的内心挣扎、幸存者的痛苦回忆,构建出复杂的历史肌理。正如编剧所言:“真正的铭记,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让悲剧的逻辑不再重演。”

当《731》的定档消息刷爆朋友圈,当 00 后在弹幕里写下 “吾辈当自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的影响力,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觉醒。这些抗战题材作品的扎堆亮相,恰似一组穿越时空的 “警示钟”——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总有些东西必须被永远铭记。

9 月 18 日的影院里,或许会有这样的场景:年轻人握着老人的手,共同凝视银幕上的历史;父辈向孩子低声讲述,那些不该被遗忘的过去。这,才是中国电影最动人的力量。你会带谁去看这部电影?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