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埃里克·侯麦(1920—2010),法国电影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品有“六个道德故事”“喜剧与格言”“四季故事”等系列影片;也是电影评论家,曾任《电影手册》杂志编辑;同时还是电影理论作家,著有《美的趣味》《希区柯克》《茂瑙的浮士德》等著作。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
埃里克·侯麦(1920—2010),法国电影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品有“六个道德故事”“喜剧与格言”“四季故事”等系列影片;也是电影评论家,曾任《电影手册》杂志编辑;同时还是电影理论作家,著有《美的趣味》《希区柯克》《茂瑙的浮士德》等著作。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人物之一。
《从莫扎特到贝多芬》是二战后法国新浪潮导演埃里克·侯麦的一本音乐评论集。侯麦曾受邀在一个法国知名音乐广播节目里讲莫扎特和贝多芬,由此生发而撰成本书。在该书“前言”中侯麦坦言:“一个外行人如我,涉足这一专属领域,无疑只会招来挖苦,这纯属自找。别人会说:‘他来这儿掺和啥?’可也许正是因为这‘与我无关’,正因为我的看法天真,才让我在接受音乐的方式上有了更多的了解:不仅我自己投身到了这部作品的写作,而且还存在着一个人数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群体。他们不满足于被动聆听,相反,他们喜欢时不时地抽出某段旋律、某个主题、某个音,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剖析,就好像那些博物馆里的观众,喜欢在画布上指出某些地方,分析某些线条与色彩的关系,就像以斯万的方式,欣赏着维米尔《代尔夫特风景》中的黄色挡雨檐。”
身为导演的侯麦以其崭新独特的眼光看待音乐,将对电影艺术的思考方法应用到音乐领域中。书中谈论了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激动人心的古典音乐作品,映照时代思想潮流的变化,从主题、调式、声音与色彩等分析音乐,探讨了古典音乐的性质,挖掘其哲学内涵,更将之与文学、绘画等艺术交相比照,引读者沉潜于艺术之美中。日记式的评论风格,富有个人色彩亦不乏理论深度,侯麦毫无保留地向读者与影迷打开他的艺术与哲学世界。该书因此也被认为“不仅仅是一本音乐著作,尽管作者对作曲技术的精确处理让人无可挑剔,更是一本关于美学、哲学和艺术的著作。”
记者:钱欢青 编辑:江丹 校对:杨荷放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