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正青春|青年导演魏书钧:努力、热爱、勤奋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7 08:52 4

摘要:1905电影网专稿五年前,电影《延边少年》让观众初识青年导演魏书钧;五年后,他以“四入戛纳”的耀眼成绩,成为中国电影界备受瞩目的新星。

1905电影网专稿 五年前,电影《延边少年》让观众初识青年导演魏书钧;五年后,他以“四入戛纳”的耀眼成绩,成为中国电影界备受瞩目的新星。

在《今日影评》“中国电影正青春”特别策划中,我们将走进魏书钧的内心世界,探寻这位九零后导演的创作心路,感受他如何用努力、热爱与勤奋,在争议与光环中探索电影的无限可能。

个性与真诚

魏书钧的导演标签

魏书钧是一个难以被定义的导演。他的作品风格多变,从《延边少年》的青春锐气,到《永安镇故事集》的实验性叙事,再到《河边的错误》余华小说的独特改编,以及即将上映的《阳光俱乐部》,每一部作品都展现了他对电影语言的创新尝试。

他用三个词形容自己:努力、热爱、勤奋,这不仅是他的自我评价,更是他创作道路上的真实写照。

在采访中,魏书钧坦言,与五年前相比,他变得更加温和,或许是因为“更成熟了”。这种成熟并非妥协,而是对自我与外界的更深刻理解。他认为,拍电影是一个向内探索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对外部世界的体悟。

电影创作不仅是他主导叙事的过程,更反过来塑造了他的生活态度,让他学会耐心,学会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平衡。

电影与生活

相互滋养的创作之道

魏书钧的电影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母亲曾担心他“漂泊”的职业选择,建议他考博以求稳定。在这件事上,他笑称自己“听话”,选择继续深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被框定在传统轨道上。

相反,他将生活中的点滴融入创作,用电影表达对世界的思考。比如,《河边的错误》中,朱一龙走过数千个乒乓球的震撼镜头,展现了他对视觉语言的精准把控;《阳光俱乐部》结尾,黄晓明抱着公鸡从远处走近的画面,则让他感动落泪,联想到“在复杂的世界里简单生活”的哲学。

创作中的喜悦与痛苦并存。写出好剧本、拍出好镜头时,他感到幸福;但当执行效果不佳,或担心观众无法理解表达时,他也会陷入折磨。

魏书钧坦言,创作者需要平衡真诚表达与观众接受度,既不盲目迎合,也不故作晦涩。他相信,真诚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电影与未来

青年导演的奋进之力

面对近年电影市场的低迷,票房下滑、年轻人流失,魏书钧却从中看到机会。他认为,电影行业需要通过更好的内容重新吸引观众,而中国电影正处于“青春”阶段,孕育着新的可能性。他的创作正是这种新声音的代表,不一味模仿前人,而是以新想法、新方式讲述故事。

魏书钧的近期作品《河边的错误》和《阳光俱乐部》在商业属性上有所增强,但他强调,这并非刻意迎合市场,而是希望作品能触及更广泛的观众。

他认为,电影既是艺术表达,也是商品载体,创作者应相信观众的理解力,以真诚为核心,呈现打动人心的故事。这种真诚不仅是艺术追求,也是他对电影市场的回应,在观众需求与自我表达间找到平衡。

对于“中国电影正青春”的说法,魏书钧表示强烈认同。他感受到行业内新声音的涌现,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而他自己的作品也在不断尝试突破。

比如,《永安镇故事集》以大量台词探讨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创新叙事结构;《河边的错误》用16毫米胶片复原时代氛围,同时融入原创支线,赋予余华小说新的生命;《阳光俱乐部》则聚焦情感共鸣,力求打动普通观众。

作为“四入戛纳”的青年导演,魏书钧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电影赢得赞誉。他也深刻感受到中国电影不仅是一种文化标签,更是一种归属感。

透过采访,我们看到一个逐渐成熟却依然保持个性的魏书钧。未来,我们期待这位青年导演继续用真诚与才华,在大银幕上书写更多属于中国电影的精彩篇章。

来源:1905电影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