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麟囊》拍成京剧电影,“翁偶虹”哪去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00:59 1

摘要:日前,京剧电影《锁麟囊》登上荧屏。这部由上影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的京剧电影,虽然通过字幕向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和京剧名家赵荣琛表达了敬意,但是不管在片头还是片尾的字幕里,始终没有出现原作编剧翁偶虹的名字,而这也引起了翁偶虹之子翁武昌的质疑。

日前,京剧电影《锁麟囊》登上荧屏。这部由上影集团等单位联合出品的京剧电影,虽然通过字幕向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和京剧名家赵荣琛表达了敬意,但是不管在片头还是片尾的字幕里,始终没有出现原作编剧翁偶虹的名字,而这也引起了翁偶虹之子翁武昌的质疑。

《锁麟囊》讲述的是富户薛家女儿薛湘灵出嫁时,在春秋亭避雨,遇到同日出嫁的贫女赵守贞,闻其啼哭而生同情,将内装珍宝寓意“早生麟儿”的锁麟囊相赠。数年后,薛湘灵因登州大水遇灾而与家人失散,流落成为卢家仆人,照顾卢家公子,巧合中又逢昔日麟囊,最后赵薛相认,赵以家财赠谢薛湘灵。薛湘灵一家最终也得以团圆。

纵观全剧,其内容与舞台版的京剧《锁麟囊》没有区别,台词和唱词也最大的程度地保留了原著的戏词。

该片的片头字幕没有涉及编剧人员,在片尾“编剧”一栏,提到了“剧本整理刘宸”“文学编辑李华裔”“文学策划刘丝竹”。无论片头还是片尾都没有提及原著作者翁偶虹的名字。

5月20日,翁偶虹的弟子张景山为翁偶虹逝世后,其家属所授权的翁偶虹著作版权执行人。他在社交媒体发文对相关出品方提出疑问“如此做法是否有失公道,是否违背了该剧所阐释和倡导的‘知恩当报’的基本宗旨?进一步质问是否已经侵犯了剧作者翁偶虹先生的著作权益?”

翁偶虹之子翁武昌表示:“京剧《锁麟囊》剧本是我父亲翁偶虹于1939年写作,程砚秋依剧本排戏于1940年首演于舞台。剧本创作历程,在《翁偶虹回忆录》、《翁偶虹剧作选集》及各有关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程派名剧《锁麟囊》‘翁偶虹编剧,程砚秋首演’,至今八十余年,在艺术史上,这是专业人士和广大观众认知的作品。在京剧电影《锁麟囊》,我看到在片头‘编剧’栏目中,没有原著翁偶虹的署名,只有‘剧本整理,文学编辑,文字编辑’的署名,我感到非常奇怪,这是怎样的文化逻辑呢?怎么能无视编剧者的署名权呢?”翁武昌希望相关出品单位对此举做出合理的解释。

对于京剧电影《锁麟囊》未署原著剧本作者翁偶虹名字行为,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认为,《锁麟囊》是戏曲作家翁偶虹的代表作,他1994年去世,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他的版权还在保护期限内。对其剧本进行京剧排演、京剧电影拍摄发行播放,使用者均应依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征得其著作财产权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他的儿子翁武昌的授权,签订授权合同,编剧署名为翁偶虹。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京剧曲谱锁麟囊》一书,注明“翁偶虹编剧 王吟秋整理”;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翁偶虹剧作选》一书中,《锁麟囊》被收入其内。

来源:city电影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