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哪吒之魔童闹海》太乙真人配音演员张珈铭:以声为媒,让四川方言与国漫共舞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4 17:01 3

摘要: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的聚光灯下,四川展馆内人头攒动。荧幕上,《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片段循环播放,太乙真人那句标志性的“你打我撒!”引得观众会心一笑。荧幕外,为这一角色注入灵魂的配音演员张珈铭,5月23日向记者讲述了电影背后的文化密码。从方言配音到文旅融合,从幕后

川观新闻记者 陈云鸽 李强

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的聚光灯下,四川展馆内人头攒动。荧幕上,《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片段循环播放,太乙真人那句标志性的“你打我撒!”引得观众会心一笑。荧幕外,为这一角色注入灵魂的配音演员张珈铭,5月23日向记者讲述了电影背后的文化密码。从方言配音到文旅融合,从幕后创作到文化使命,这位声音艺术家用十年如一日的热爱,让四川方言与国漫碰撞出独特火花。

《哪吒2》亮相文博会:神话IP背后的文化突围

当《哪吒之魔童闹海》以“技术突破+文化出海”的双重标签登上文博会舞台时,张珈铭的感慨远不止于票房数字。“这部电影是130多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创作者共同打磨的成果。”谈及文博会四川展馆内跃动的哪吒形象,他的言语中带着敬意,“能在全球40多个国家上映,证明了我们用传统故事讲当代价值观,世界观众愿意倾听。”

今年的文博会上,四川文旅融合的成果成为焦点。张珈铭对此深有共鸣:“正如大家所喜爱的太乙真人的性格,四川人骨子里的热情与幽默,本就是文旅最好的广告。”近年来,成都逐渐成为影视取景“新宠”,《哪吒2》中四川风景名胜的细腻还原,更让观众将银幕与现实重叠。“过去外地剧组来川取景是新闻,现在已成常态。这种变化不仅激活了本地影视生态,更让从业者在家乡找到归属感。”他笑称,自己常化身“文旅推广大使”,在社交媒体上推介九寨黄龙的仙境、峨眉山的云海佛光,还有江油乾元山金光洞,传说中太乙真人的道场原型。“当观众因为一部电影爱上一座城,便是文化工作者最骄傲的时刻。”

方言“破壁”:从市井烟火到文化符号

银幕上,太乙真人的“川普”总能在关键时刻戳中笑点,但张珈铭的创作初衷远不止于喜剧效果。“四川方言承载着巴蜀大地千年的烟火气。”他坦言,选择用“川普”演绎角色,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化实验,“既要让全国观众听懂,又要保留方言的神韵。”

张珈铭说,太乙真人的“反差萌”恰是四川性格的缩影:表面插科打诨,内里重情重义。“他的道场设在江油,用川音讲川籍神仙的故事,本身就是文化寻根。”这种设计意外催生了“方言引力”,无数观众留言“因为太乙真人想去四川”,更有抑郁症粉丝因电影中太乙真人的豁达乐观重拾生活勇气。“一个配音角色能成为他人的精神支点,这超越了所有奖项的意义。”张珈铭回忆起那位观众的父亲发来的感谢视频,眼底泛起涟漪。

谈及方言在国漫中的表达,张珈铭显得格外乐观。他表示,方言从来不是小众表达,而是地域文化的DNA。“我们正在尝试用东北话、粤语配音,未来希望每种方言都能在国漫中找到位置,也有更多方言角色登上大银幕。”

未来图景:跨界探索与声音使命

配音工作之外,张珈铭的日程表上正写满新计划:一张四川方言音乐专辑正在筹备,川剧唱腔将与流行音乐跨界混搭;“方言指导”的身份让他深入更多剧组,从台词节奏到语气助词逐一打磨;甚至不排除站到台前。

张珈铭坦言,《哪吒》第一部中他是搞笑担当,第二部却成了扛起责任的“大家长”,这种成长也影响了他的创作理念。“角色需要成长,演员亦然。未来我想挑战更复杂的声线。”

面对喜爱自己的年轻观众,张珈铭更坦言当下的年轻人有很多选择,正如太乙真人的逍遥洒脱一样,年轻一代无需被太多过来人的建议束缚,他们的价值由自我定义。

采访尾声,张珈铭对“太乙真人”隔空喊话:“谢谢你,死胖子!”这句调侃,藏着他与角色之间的独特羁绊。从高校讲台到配音棚,从方言守护者到文化传播者,他始终相信,声音不仅能塑造角色,更能传递一方水土的精魂。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到《哪吒之魔童闹海》,张珈铭正用声音一点点凿开地域文化的壁垒。或许未来某天,当观众听见“川普”不再发笑,而是自然道一句“巴适得板”,便是对他从业二十年坚持的最好回应。

来源:川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