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电影业上市公司2024年财报陆续出炉,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上海电影、猫眼娱乐保持盈利。同期披露的还包括电影公司2025年一季度财报,在今年春节档爆款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带动下,光线传媒作为主要投资方,一季度净利润20.2亿元,同比
近日,电影业上市公司2024年财报陆续出炉,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上海电影、猫眼娱乐保持盈利。同期披露的还包括电影公司2025年一季度财报,在今年春节档爆款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带动下,光线传媒作为主要投资方,一季度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加374.79%。《哪吒2》观影人次突破3亿,万达电影、金逸影视、横店影视等以电影放映为主业的公司受益,一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增加154.72%、493.1%、56.8%。
光线传媒2024年营收15.86亿元
4月21日晚,光线传媒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6亿元,同比增长2.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亿元,同比下降30.11%。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5亿元,同比增长177.87%;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374.79%。
光线传媒表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电影及衍生业务收入、利润较上年同期均实现大幅增长。今年2月,光线传媒主投主控影片《哪吒2》票房一路飙升,光线传媒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成为A股市场中市值最高的影视传媒公司。截至5月17日,《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54亿元。
储备项目方面,光线传媒参投、发行的电影《东极岛》预计今年暑期档上映;公司尚储备《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小”人物》《她的小梨涡》《透明侠侣》《墨多多谜境冒险》《莫尔道嘎》《四十四个涩柿子》等众多电影项目,择机上映。
光线传媒持续发力动画电影赛道,《三国的星空》《非人哉:限时玩家》预计年内上映;制作中的项目还包括《去你的岛》《罗刹海市》《大鱼海棠2》《相思》《朔风》《外婆,我的耳朵里有条鱼》《涿鹿》《姜子牙2》《茶啊二中2》《昨日青空2》《大鱼海棠3》《八仙过大海》《大理寺日志》《妲己》《二郎神》《陆判》等动画电影。
在电视剧、网络剧业务方面,光线传媒也有所布局。2025年一季度,网络剧《山河枕》后期制作顺利推进,有望于年内播出。此外,该公司着力进行网络剧《春日宴》的前期开发工作。
猫眼娱乐2024年净利润同比减少八成
财报显示,猫眼娱乐2024年营业收入40.82亿元,同比下降14.2%;净利润为1.82亿元,同比减少80%。猫眼娱乐的业务主要分为娱乐内容服务、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广告服务及其他。财报显示,猫眼娱乐的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从2023年的22.58亿元,减少至19.21亿元,猫眼娱乐将原因归结为2024年电影市场整体下滑。此外,公司投资、参与的电影项目市场表现不佳,导致娱乐内容服务收入下降。
报告期内,猫眼娱乐参与的已上映国产影片总计63部,累计实现票房约232亿元。2024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十中,猫眼参与了8部影片的出品或发行,其中6部为主控宣发。市场表现较好的有猫眼娱乐主控发行、参与出品的《末路狂花钱》(7.81亿元)、《抓娃娃》(33.27亿元)、《默杀》(13.51亿元)等。
相对于电影市场,国内演出市场蓬勃发展。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这为猫眼娱乐的现场娱乐业务爆发式增长提供了行业土壤。报告期内,公司在线下演出领域的总收入和GMV(商品交易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演唱会票务GMV同比激增90%。
关于储备影片,据猫眼娱乐方面介绍,目前,公司参与发行或出品的《时间之子》《长安的荔枝》《熊猫计划2》等影片已经分别定档今年暑期档和国庆档。此外,猫眼娱乐有大量储备项目正稳步推进中,包括《得闲谨制》《人鱼》《恶意》《消失的人》《奇遇》《浪浪山小妖怪》《千金不换》《即兴谋杀》等影片。
中国电影营收利润双降 待映项目丰富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5.75亿元,同比下降14.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46.42%。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9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26亿元下降3.13%;归母净利润亏损1.41亿元,同比下降245.25%。年报显示,2024年电影行业不够景气,是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涵盖创作、发行、放映、科技、服务、创新六大板块,包括电影剧集制片、电影后产品经营、影院投资与管理等业务领域。各板块业务中,创作板块收入下降40.97%,放映板块收入下降19.82%。
创作板块方面,2024年中国电影出品并投放市场的电影共46部,累计实现票房234.72亿元,占全国同期国产电影票房总额的70.19%。公司出品影片在国产影片票房前十中占据9席,并斩获“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等147个国内外奖项。其中,电影《热辣滚烫》《末路狂花钱》《抓娃娃》《志愿军:存亡之战》分别取得2024年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的票房冠军。
发行板块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共发行影片646部,实现票房336.7亿元,占全国票房总额的87.52%。其中,公司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533部,累计票房269.6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总额的90.86%;发行进口影片113部,累计票房67.11亿元,占全国同期进口影片票房总额的76.24%。放映板块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覆盖全国24326块银幕和302.8万席座位,公司银幕市场占有率为26.74%。
该公司项目储备丰富,目前创作中项目90余个,包括《流浪地球3》《志愿军第三部》《吉祥照相馆》《雁翎行动》《全屏搜索》《星河入梦》《非人哉》等影片。
上海电影IP授权业务表现不俗
财报显示,2024年上海电影实现营业收入6.90亿元,同比下降13.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4.71万元,同比减少29.08%。进入2025年后,公司经营明显企稳,核心盈利能力增强。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电影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7.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527.19万元,同比增长41.55%。
另据公告披露,截至报告期末,上海电影联和院线加盟影院总数为836家,银幕总数为5,354块,累计实现票房33.15亿元(含服务费),位居全国第3,市占率为7.80%,累计实现观影人次 7274.94万。
上海电影IP授权业务在2024年表现不俗,全年IP转授权收入为6618.20万元,同比增长62.74%。公司表示,未来将重点推进《浪浪山小妖怪》《中国奇谭2》的商业化运营,构建“奇谭IP宇宙”的繁荣生态,确保内容与商业价值并举。同时,公司将结合得物、京东、抖音、小红书等流量渠道资源,探索落地IP商业化、数智化、新零售等业务实践创新,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内容焕新、授权合作、联合开品、入驻运营,推动IP出海。
金逸影视营收下滑25.88% 净利润由盈转亏
根据财报,金逸影视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12亿元,同比下降25.88%;归母净利润亏损9035万元,同比下降776.9%;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37.28%;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493.15%。
公开信息显示,金逸影视主营收入来自电影放映、院线发行、广告服务、影视剧等业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金逸影视直营影院同比减少12家;院线实现票房16.39亿元,同比2023年下降27.27%,其中直营影院票房9.36亿元,同比2023年下降28.28%;加盟影院票房7.03亿元,同比2023年下降25.89%。
展望2025年,金逸影视在年报中表示,将改造与升级开业年限长、设备及设施陈旧、营运能力及市场潜力不佳的项目;关停市场经营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且无发展潜力的项目。
横店影视降本增效 加码AI布局
财报显示,横店影视2024年营收19.71亿元,同比下降16.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9637.64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66亿元。横店影视表示,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整体票房大盘和观影人次下降,受此影响,横店影视电影放映及相关衍生业务营业收入17.6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58%,其中,公司院线实现票房收入16.57亿元(不含服务费),同比下降20.51%,累计观影人次4599.22万,同比下降20.01%。
影视投资、制作及发行业务表现方面,横店影视2024年营收为2.03亿元,同比增长35.48%。横店影视表示,公司通过全方位内部整合,打通电影、电视剧、网络电影、微短剧等业务资源,提升优质项目的筛选和决策能力,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出品、上映的电影包括《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等共24部,累计实现综合票房超同期全国电影票房总规模的四成。其中,公司出品的影片《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默杀》《志愿军:存亡之战》进入年度全国票房前10位。
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旗下院线共拥有541家已开业影院,其中直营影院454家,加盟影院87家。对于2025年的经营计划,横店影视表示,公司会进一步加速“4+1”战略部署(具体包括影视投资、制作、发行和放映四大核心业务,以及一个非票房业务板块);同时,探索AI技术及其他前沿信息科技在公司业务发展层面和经营、财务管理等领域的全方位应用,充分利用新技术助力公司降本增效、拓展商业应用场景等,实现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北京文化“封神第三部”正在后期制作
北京文化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7亿元,同比下降46.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6亿元,同比减亏44.40%。近期该公司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北京文化实现营业收入9798.17万元,同比增长148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18亿元,同比下降1490.38%。
2024年,北京文化继续深耕电影业务,尤其是《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的海外发行取得了显著成绩。该片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并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斩获荣誉,包括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等。此外,《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2025年春节档上映,取得12.25亿元票房,位列春节档第三,海外同步上映地区20余个。
尽管《封神》系列表现不俗,公司其他电影项目的票房表现却参差不齐。《一闪一闪亮星星》以7.02亿元票房,摘得2024年元旦档冠军;《云边有个小卖部》和《749局》的票房分别为4.98亿元和3.75亿元,未达预期。
该公司电影储备项目中,“封神第三部”正在后期制作,公司参与的《东极岛》《敦煌之玄奘密码》《愤怒的老虎》等多个电影和电视剧项目,目前处于不同制作阶段。
欢喜传媒重点项目票房未达预期
4月27日,港股欢喜传媒发布2024财年年报。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418.00万港元,同比下降97.44%,归属母公司净亏损2.61亿港元,去年同期净利1.59亿港元,同比止盈转亏。欢喜传媒分析营收减少和亏损的主要原因:2023年公司主控出品的《满江红》大获成功,为公司带来可观收益并形成较高业绩基数。然而,由于2024年行业变化较大,国内电影业整体票房同比下降,导致公司上映的电影票房未如预期,部分重磅电影推迟至2025年上映,未能贡献业绩。
2024年,欢喜传媒重点项目包括宁浩导演的《红毯先生》(9364万票房)、李阳执导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1.12亿票房)、顾长卫执导的《刺猬》(1.44亿票房),以及贾樟柯新片《风流一代》(1029万票房)。
2025年1月22日,阿里大文娱与欢喜传媒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双方宣布将长期携手,在影视内容资源的线上运营、院线电影头部项目的内容创作、版权合作,以及平台视频播放服务创新等方面共同探索。双方承诺,未来8年共同投入50亿元,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储备内容方面,根据欢喜传媒公告,目前有陈可辛执导的《酱园弄·悬案》《独自·上场》,陈佩斯自编自导的《戏台》三部主控项目即将上映。另外,欢喜传媒也参投程耳导演新作《人鱼》、李永一执导的《如意饭店》等。
华谊兄弟净利润亏损收窄
2025年4月19日,华谊兄弟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65亿元,同比下降30.18%;归属净利润亏损2.85亿元,较2023年的亏损5.39亿元收窄47.18%。华谊兄弟近日还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06亿元,上年同期为0.95亿元,同比增长11.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6.27万元,同比增长206.48%。
2024年,华谊兄弟的影视娱乐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3亿元,同比下降29.36%。公司参与投资的跨期影片如《非诚勿扰3》《志愿军:雄兵出击》《一闪一闪亮星星》累计票房约16.72亿元,出品的电影《狗阵》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屋顶足球》在金鸡奖中斩获最佳儿童片,但整体票房收入不达预期。
此外,该公司推出多部剧集和网络电影,如《小日子》《迎风的青春》等,作品上线后获得一定关注度,但未能显著提升板块收入。华谊兄弟在短剧领域也有所布局,创建短剧厂牌“华谊兄弟火剧”,与阅文集团、中文在线等平台合作推出多部短剧。华谊兄弟在报告中提到,未来将继续优化资产结构,集中资源支持主营业务发展。
博纳影业积极拓展多元赛道
4月29日,博纳影业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1亿元,同比下降9.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67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19.43%;归母净利润亏损9.5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55.2万元。谈及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博纳影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下降,导致公司电影院业务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较2023年有所下滑。”
去年,博纳影业投资和发行影片共计7部,合计票房46.97亿元。其中,公司参投的喜剧片《飞驰人生2》票房33.6亿元,位列年度票房榜第二名;参投的主旋律影片《志愿军:存亡之战》以12.1亿元票房,斩获2024年国庆档冠军;出品的《传说》(8000万元)、《狗镇》(3268万元)票房未达预期。
据财报披露的博纳影业2025年片单,春节档影片《蛟龙行动》在听取、吸收广大观众意见基础上,剪辑了特别版本,将于年内上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大型史诗电影《四渡》,导演刘伟强执导的年代谍战电影《克什米尔公主号》,曹保平执导的电影《她杀》《蛮荒禁地》均已完成拍摄,正在后期制作中。博纳影业着力推进青年导演计划“博纳新力量”,以每年推出3部青年导演电影作为目标,为电影市场注入创新动能,也为新生代影人提供成长平台。《四渡》导演徐展雄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AIGC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机遇,博纳影业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于2024年暑期出品并制作的国内首部AIGC生成式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12集),在全网获得1.6亿次播放总量。目前,《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第二季)》正在紧张制作中,预计2025年年内与观众见面。
博纳影业还积极探索精品短剧生产,公司与抖音红果短剧合作的警匪题材系列短剧《天罗地网》项目正在拍摄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起、公司承制的《非遗手艺人》系列短剧也在有序推进中。
万达电影多赛道驱动增长
4月29日,万达电影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报,万达电影在2024年实现年营业收入123.62亿元,同比减少15.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7.09亿元,同比增长23.23%;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154.72%。
万达电影称,2024年受全国大盘票房下滑影响较大,公司院线经营短期承压,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64.7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25.1%,观影人次1.4亿,较2023年同期下降23.7%。随着市场回暖,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34.2亿元,同比增长44.9%,观影人次6397.9万,同比增长32.7%。一季度,万达电影出品发行的《唐探1900》《熊出没·重启未来》,分别实现票房36亿元、8.14亿元,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
2024年以来,万达电影提出打造“超级娱乐空间”的战略,通过组织架构升级、业务模式创变、优势资源整合三大举措,将纵向的影视全产业链布局,升级为横向的多赛道挺进,包括投资、游戏、IP运营、孵化自研零食品牌体系等,力求实现增长逻辑重塑,推动公司进一步提能增速。
财报表示,2025年,万达电影将持续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公司投资出品的《有朵云像你》《蛮荒禁地》《寒战1994》《聊斋:兰若寺》《千万别打开那扇门》《转念花开》等影片将陆续上映;电视剧方面,万达电影储备《爱情有烟火》《喜剧之王》《检察官与少年》《黑夜告白》《遇人不熟》等一系列项目。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来源:综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