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豪主演!电影《坪石先生》定档8月15日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3 12:34 3

摘要:5月21日,在厦门举办的全国院线电影推介会上,《坪石先生》宣布定档8月15日上映,该片以独特的“知识救国”历史叙事引发强烈关注。电影制片人李竞、导演甘小二携领衔主演谢君豪亮相现场,分享创作故事并放映独家花絮。

5月21日,在厦门举办的全国院线电影推介会上,《坪石先生》宣布定档8月15日上映,该片以独特的“知识救国”历史叙事引发强烈关注。电影制片人李竞、导演甘小二携领衔主演谢君豪亮相现场,分享创作故事并放映独家花絮。

《坪石先生》导演甘小二(中)、主演谢君豪(左一)登台宣布定档。

“大家可能还不了解黄际遇,但大家肯定读过他写的书!”开幕式上,主演谢君豪向全国院线代表、电影发行人和观众打趣道。影片中的第一主人公黄际遇,是中国数学元老,现代数学教材中的《几何学》《代数学》和《微积分》的作者。谢君豪介绍道:“本片编剧陈林侠是中山大学教授,导演甘小二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影片是今天的大学教授拍摄八十年前的大学教授。”《坪石先生》是教育界主创的影片,讲述抗战时期教育先贤赓续文脉的故事,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

《坪石先生》主演谢君豪与导演甘小二。

《坪石先生》剧本创作历时4年余,主创团队走访3县区、6镇、18村,勘景11次,通过影片向八十年前的教育先贤致敬。不同于传统抗战题材对惨烈战场的刻画,《坪石先生》将镜头对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培正中学等大中小学校师生迁徙粤北坪石,在日军轰炸与物资匮乏中坚持办学四年余的壮举。

定档献礼,双重敬意:致敬烽火中的坚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坪石先生》在8月15日上映,旨在通过这部历史传记片,唤醒公众对历史与教育的双重敬意。导演甘小二表示:“这些教育大家虽未奔赴前线,却是教育界的民族英雄。文脉延续,民族才有未来。”《坪石先生》在片中有六个具体到“天”的时间节点,通过严谨的历史考据、用细腻的人文视角,重新定义了“抗战叙事”。希望观众能感受,国人文化的坚守与知识的传承,同样是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电影《坪石先生》预告片。

谢君豪剖白角色:黄际遇是“文脉守护者”

谈及饰演黄际遇的挑战,谢君豪直言这一角色“复杂到令人着迷”:“他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奠基人,却也是骈文大家、足球队长、剑道高手、象棋名家;他在战火中守护文化火种,‘随校播迁,辗转不悔’。这种‘文理贯通、刚柔并济’的特质,让我必须不断切换状态。”

主演谢君豪。

谢君豪特别提到,黄际遇这个人物,让他看到岭南文人骨子里的傲气——他们用学术抵抗炮火,用教育重整河山。

一座城与一部电影的双向奔赴

从抗战时期的“教育避难所”,到如今的“历史守护者”,韶关人民用行动诠释了何谓“文脉赓续,薪火相传”。1938年广州沦陷后,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培正中学等大、中、小学校被迫迁徙,辗转迁至粤北坪石。战火纷飞中,韶关人民以“让房让粮让学堂”的无私胸怀,为流亡师生筑起一处求学的避风港。当地老人回忆:“当年家家户户都缺粮,但一听说是读书人来了,连存粮都舍得拿出来。”

祠堂是村里的公共空间,村民们将祖宗排位请出来,安置他处,用于师生上课。片中一幕黄际遇在祠堂上数学课,即是真实取景自当年中大理学院所在地塘口村的朱氏宗祠。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都将韶关人民对乡土、对同胞、对教育、对家国、对民族的情感与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坪石先生》剧照,塘口村朱氏宗祠,当年中大理学院即在此地上课。

而韶关人民对教育的守护,从未因时间褪色。近年来,坪石办学成为广东省南粤古驿道发掘工作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也为《坪石先生》的拍摄提供了坚实支撑。

《坪石先生》在韶关和乐昌党政帮助下,选择在三星坪武江之畔,开辟6亩滩地,复建了5栋临时校舍,参照当年虞炳烈教授设计稿,就地取材,用竹子、泥巴和树皮搭建。

为了重现烽火中的旧时光,《坪石先生》剧组先后在乐昌坪石镇三星坪村、皈塘村以及黄圃镇应山村等地拍摄,并搭建了1:1还原20世纪40年代中大校舍的建筑群,还原战火中坚持办学的真实场景。此外,为了重现当年的坪石街道,《坪石先生》剧组还前往了曲江白土镇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取景。

《坪石先生》剧照,乐昌二中的同学们完成了精彩的演出。

在这场“文化觉醒”中,近万韶关儿女以本色演绎先辈故事。一名饰演挑夫的青年说:“祖辈护书的故事从小听到大,这次能亲身演绎,就像穿越时空和他们对话。”拍摄期间,当地组织专人协调场地、安保,全力配合剧组重现历史的风貌。

电影《坪石先生》先导海报。

当镜头扫过武江畔复刻的校舍、古道上面容坚毅的群演,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座城与一个民族的精神史诗。8月15日,期待大家一起走进影院,感受那段“知识救国”的热血岁月!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