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戛纳电影节开幕的第三天,我在电影宫见到了2002年出生的黑龙江女孩丛希文。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去年10月的杭州——2024青年电影周(浙江)的创投项目代表座谈会上,她在18摄氏度的天气里穿着短袖短裤,想感受最后的秋日阳光。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然 陆芳
在戛纳电影节开幕的第三天,我在电影宫见到了2002年出生的黑龙江女孩丛希文。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去年10月的杭州——2024青年电影周(浙江)的创投项目代表座谈会上,她在18摄氏度的天气里穿着短袖短裤,想感受最后的秋日阳光。
今年,丛希文携长片项目《北纬四十七》入选了戛纳驻地计划,是6位入选导演中最年轻的作者,也是驻地计划首位00后导演。
丛希文,受访者供图
戛纳电影节驻地计划专为年轻的非法国籍电影制作者设立,地点位于巴黎,面向正在创作其第一或第二部剧情长片的导演,在五个月的驻留时间里,提供住宿和生活费,帮助他们开发剧本,对接制片公司,深入了解法国和欧洲的合拍体系,还会在戛纳电影节期间帮他们约见制片人、寻找投资。
丛希文与潮新闻记者聊起在戛纳的感受及未来创作计划,言辞间依旧是随性洒脱的模样。
戛纳从享受变成了工作
“我是5月13日开幕那天下午2点到的,就去参加开幕式了,结束后还有官方晚宴。隔天开始做项目演讲,结束了之后跟一些制片人聊天,晚上又开始处理邮件。”
这是丛希文第二次来戛纳,去年她导演的短片《将爱放逐》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短片基石单元,但感受完全不同。
“上一次来非常享受,飞了11个小时,虽然很累很困,但我可以完全不休息,冲出去玩,但这次每天都想回去。”
她突然意识到,在戛纳不再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而是成了一种工作,想看电影也得把时间卡在不同的会面中间,“就算预约了一个片子也大概率会取消,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蹦出来一个新的工作。”
驻地生活就像“公派留学”
丛希文从3月中旬开始在巴黎驻地,谈起在这两个月的生活,她形容是“公派留学”。驻地计划为她提供了安心的创作环境:提供公寓住宿,还给一些钱,用在吃上就完全够。
因为剧本已经完成,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找到资方,戛纳帮助她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驻地的其他作者,也在生活和创作上给予她很多温暖与帮助。
“因为我是年纪最小的,其他人都把我当小孩看,有个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姐姐,在我不知道怎么处理一些跟制片有关系的工作的时候,她把会说普通话的朋友或制片人推荐过来,还有个拿过短片金棕榈的匈牙利姐姐,特别像妈妈,我刚来的时候银行卡突然用不了,她就会帮我。”
巴黎驻地期间,丛希文与法国导演瑟琳·席安玛交流,受访者供图
浙江创投给了很大支持
丛希文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将爱放逐》其实算是毕业短片,讲述了一个要去法国留学的东北女孩儿,与自己父亲之间的情感拉扯,《北纬四十七》则讲了一个在欧洲留学的女孩选择回到黑龙江。
谈及新项目的开发,丛希文特别感谢浙江创投的支持。
2024年《北纬四十七》获得浙江创投千禧赛道最佳项目,有40万的奖金。
她说,“奖金很快到账了,浙江创投给的支持还是挺大的,能让我写剧本的时候不用再担心其他问题,非常安心地去搞创作。”
5月15日,第八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的创投官宣启动征集,她也鼓励青年创作者去试一试,“我觉得大家都应该试试报名浙江创投,它真的能非常实用地帮助你。”
5月底,丛希文即将迎来23岁生日,她的心态轻松:“倒还挺感谢年纪小的,容错率很高,也很放松,即便这部片子达不到预期,也还有时间可以去等待,不一定要今年就拍出来。”
她笑着说:我不着急,等得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