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从票房女王到被抵制,观众为啥突然不惯着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00:28 4

摘要:数据显示,预告片发布 72 小时内,一部分网友给出负面评价,一部分人在票务平台标记 “抵制”—— 这不仅是贾玲的一次重大挫折,更是观众对国产电影生态的觉醒式反思。

2025 年 5 月,贾玲执导的第三部电影《转念花开》宣传海报刚贴上地铁站,评论区瞬间被 “不看” 刷屏。

这部聚焦女性反传销的影片,尚未定档就因导演口碑争议、主演争议、营销引发争议陷入舆论风波。

数据显示,预告片发布 72 小时内,一部分网友给出负面评价,一部分人在票务平台标记 “抵制”—— 这不仅是贾玲的一次重大挫折,更是观众对国产电影生态的觉醒式反思。

导演形象受损:从 “票房神话” 到 “信任危机”

贾玲的导演之路堪称跌宕。2021 年,《你好,李焕英》以 54 亿票房封神,观众为 “母女情深” 哭红双眼;2024 年《热辣滚烫》靠 “减重 100 斤” 噱头狂揽 34 亿,却被批 “剧情空洞得像减肥 vlog”。

两部电影让她登顶 “中国票房最高女导演”,却也埋下隐患 —— 观众发现 “贾玲式成功” 的套路:情感绑架、话题营销掩盖下的电影质量问题。

《转念花开》筹备期,团队打出 “女性觉醒反传销” 旗号,却被曝剧本有可能涉嫌抄袭纪实文学;贾玲在采访中坦言 “不懂分镜,全靠感觉拍”,这种非专业执导方式在喜剧片尚可,面对需要社会学洞察的传销题材,可能存在短板。

影评人尖锐批评:“拍传销不是拍减肥纪录片,光靠‘女性力量’口号填不了剧本的坑”。

更致命的是,观众对 “狼来了” 产生免疫力。《热辣滚烫》上映时,贾玲团队推出纪录片、演唱会、热搜霸屏等 “一条龙营销”,甚至有网友统计 “一天推送 10 条减肥新闻”。

这种透支信任的操作,让《转念花开》的 “增重 45 斤再减重” 新噱头彻底失灵。“上一次是减肥,这次又要卖什么惨?” 成为评论区高频质问。

《转念花开》一大争议点,竟是女主角杨紫。这位 “电视剧女王” 手握《香蜜》《长相思》等爆款,但电影领域表现平淡:2019 年《沉默的证人》豆瓣 4.9 分,被评 “电视剧式演技”。

此次她挑战 “反传销斗士”,宣传片中揭发传销的镜头,被吐槽 “像偶像剧女主误入法治节目”。

观众抵触的不仅是演技,更是 “流量依赖模式” 的疲劳。近年《749 局》《射雕英雄传》等片迷信 “老戏骨加流量明星” 套路,结果王俊凯、肖战等顶流带不动口碑崩盘。

《转念花开》复制相同路径:贾玲加张小斐负责 “实力派” 安全感,杨紫负责 “引流”,但观众早已看透:“这种传销题材拍成杨紫励志大女主?”

更现实的是商业风险。时尚博主透露,已有品牌因担心电影影响形象,暂缓合作。

若影片表现不佳,她将面临 “电视剧市场表现下滑,电影发展受阻” 的双重困境 —— 这场挑战,风险极高。

行业病灶:观众为何集体觉醒?

营销至上:从《热辣滚烫》“减肥 100 亿热搜” 到《转念花开》铺天盖地通稿,片方把观众当 “数据受众”,殊不知大众已学会 “用脚投票”。

网友直言:“我们愿意为《流浪地球 3》花 100 块,但绝不为‘贾玲式营销’掏一毛钱!”

流量依赖:资本迷信 “流量 = 票房”,导致《749 局》等片砸 3 亿拍出豆瓣 3.2 分作品。观众质问:“钱都花在请明星和买热搜,谁来打磨剧本?”

创作惰性:贾玲曾说 “不懂分镜” 却连拍三部电影,反映行业 “赚快钱” 心态。

传销题材本可深挖人性、社会症结,但《转念花开》预告片却聚焦 “姐妹矛盾”“逆袭爽文”,被批 “用狗血套路消费严肃议题”。

破局关键:真诚比套路更 “值钱”

观众的觉醒,正在倒逼行业变革。《转念花开》若想逆袭,必须做到三点:

内容为王:传销受害者的真实故事、组织运作的黑暗链条、法律与人性的博弈 —— 这些未被开发的深度,远比 “贾玲增重” 更有价值。

尊重观众:停止 “热搜轰炸”,用扎实剧本和演技说话。如网友所言:“好电影自己会长腿跑到影院”。

行业自省:导演徐峥曾坦言:“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所有人都想当商人。” 当资本放下功利心,创作者拿起匠心,才能迎来真正的 “转念花开”。

截至 2025 年 5 月 19 日,《转念花开》仍深陷抵制风波。贾玲团队迅速调整宣传策略:删减杨紫戏份、强化张小斐的 “母爱线”。

但观众是否买单?答案即将揭晓。唯一确定的是:这场风暴过后,中国电影或许能自我革新,重获新生。

来源:city电影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