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向院线新片正式开放分账合作方式,可以通过会员付费分账模式在线上首播。此举对发行方是好消息,又增加了一个新片发行渠道,此前大部分院线电影只能在影片下映后再与视频平台合作分账;而对于影院来说压力倍增,目前各家影院都在面临观众减少的现况,新片选择线上播出,将使影院
天津日报记者 张钢
日前,某视频平台发布消息,面向院线新片正式开放分账合作方式,可以通过会员付费分账模式在线上首播。此举对发行方是好消息,又增加了一个新片发行渠道,此前大部分院线电影只能在影片下映后再与视频平台合作分账;而对于影院来说压力倍增,目前各家影院都在面临观众减少的现况,新片选择线上播出,将使影院收益进一步减少。对此,业内人士持谨慎乐观态度,表示电影发行规则的改变,最终目的是为了整个行业的繁荣共生,而此举则极有可能影响院线电影与视频平台合作的方向。
更多变现选择令片方受益
视频平台发布的最新分账合作模式为,上映首日至上线首播窗口期不超过90天的院线新片,可选择通过分账模式上线播出,给院线电影的互联网发行提供了更多变现选择,若院线电影上映后票房不佳,便可马上选择分账方式上线播出,用户的有效观看时长将直接转化为影片收益,让片方获得相应的互联网发行收入。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认为,2020年,徐峥导演的《囧妈》首次放弃院线放映,选择在视频平台首播,保证了影片收益。这一发行模式或将逐步成为常态。首先,视频平台推出院线分账新政不会影响到商业大片,因为院线电影制作相较其他影视作品有更高的标准,其画质、音效以及服化道的每个细节都被百倍放大,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手机、电视等小屏难以完全展现这些优势,观众依然倾向于选择影院观影。对于中小成本制作的电影或文艺片,与其票房不佳占据影城资源,不如直接选择线上播出,为片方开辟更多曝光和变现的渠道。
发行渠道变更有损影院收益
“窗口期压缩将直接挑战传统院线的盈利模式”,天津电影公司经理梁煜对此表示出忧虑:“新片选择直接上线播出或提早上线,会挤压影院的长尾票房。如果观众知道一部电影很快就能在家观看,便不愿走进影院,进一步缩短影片在院线的上映周期。特别是靠口碑发酵实现票房逆袭的影片,更可能因观众‘等等看’的心理,丧失本就脆弱的票房后劲。此外,院线会减少排映那些准备提早上线的影片,这种潜在博弈令影院体系受到挑战。更重要的是,当影院空间被不断压缩,我们失去的不只是票房,还有影院周边的配套消费场景。在线下娱乐消费的场景中,影院承担了重要功能。如果影院减少或消失,整个线下消费场景都将面临改写。”
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3年,全国备案故事片2822部,完成拍摄影片1500部以上,而当年上映的国产片仅380部,绝大部分的电影面临无力发行或“院线一日游”窘境。备案数与实际上映数的巨大差距,显示电影行业存在大批积压作品。视频平台鼓励影片直接或更早转投线上,这是目前电影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选择影院还是线上,只是观看媒介的改变。过去的百年中,影院是观影的首要渠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便捷的网络视频平台。变革势必会让一方利益受损,带来些许阵痛,但视频平台与院线并非你死我活的对立面,期待双方共同守护“电影”本身,优化发行模式,用优质作品吸引更多观众。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