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哪吒3》主创人员在采访中说:《哪吒2》殷夫人被炼成仙丹,这是无数观众心中的意难平,大家都说,《哪吒3》中,殷夫人应该复活!
文/杨不悔
《哪吒3》主创人员在采访中说:《哪吒2》殷夫人被炼成仙丹,这是无数观众心中的意难平,大家都说,《哪吒3》中,殷夫人应该复活!
“殷夫人复活”被当做《哪吒3》的剧透,迅速冲上热搜。
《哪吒2》爆火,跟前期积累的强IP效应,制作技术、文化共鸣、市场策略等都不无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应该是饺子导演的“故事能力”。
故事是电影的内核,是电影的核心组成部分。触动人心的故事才能吸引观众,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故事如果平淡无情甚至漏洞百出,那制作技术再好,电影大概率也就塌房了。
故事是一切文体的基础,电影电视剧离不开故事,我们写手无论写哪个文体,也离不开故事这个基本构成部分。
故事写好了,无论写哪个文体,差不多也就能信手拈来了。
饺子导演当然深谙故事的主要性,《哪吒3》的故事情节到底怎么设置,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可以从《哪吒2》的情节设置,学习饺子导演写故事的小技巧。
《哪吒》电影场景宏大,角色多,情节复杂。但是我们看电影时,只感觉“故事好看”,却丝毫感觉不到庞杂多余。
主要的原因,就是每一章节的剧本,每一个拍摄镜头,创作人员都都经过了巧妙的布局和设计。
如果《哪吒》是一栋摩天大楼,那么,设计图纸,选址,施工队等等环节,都要经过布局和设计,然后才能开始建筑。
开始建筑的过程中,还可能随时做一些调整,让各方面都更完美。
初级写手写故事,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看到一个素材,就想着要把这个事情写出来。打开电脑文档就开始码字,结果绕来绕去,发现写不明白。
就好像你拿着钢筋水泥砖瓦就开始盖房子,但是你根本没有设计图纸。这样盖出来的房子,往往根本不成型。
我们写故事也是这样的,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列框架,找到具体的素材,然后再下笔。
先布局再下笔,就能有效避免卡文、流水账,把故事写成记叙文等问题。
我们作为一个写手,看电影还是看电视剧,都尽量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视觉,去看整个故事的结构。
好看的故事,往往是多条主线:太乙真人和申公豹,师兄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哪吒和敖丙之间魔性和灵性的碰撞;父母的爱和牺牲,哪吒的顽劣和成长;敖光和敖丙这对父子之间的冲突与和解;敖光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和背叛……
多条主线齐头并进,有矛盾有冲突,有亲情有友情,故事因此丰满而厚重。
初级写故事,可以先把一条主线写清晰。随后写作段位提高了,再考虑写多条主线。
《哪吒2》角色多,主线多,但是,我们看电影时,能看到很清晰的主线,主角配角也分明:哪吒和敖丙,灵珠和魔丸是大主线,太乙真人的忽略大意,申公豹的别有用心,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往前发展。
如果申公豹和太乙真人之间没有矛盾,那么灵珠和魔丸各司其职,那就故事就没有什么看头了。
第一主角和第二主角决定的大主线,是故事的命脉和轨迹;配角和次配角的存在,就是为了推动大主线的发展。
主角主线要占主要镜头和篇幅,配角和次主线,不能抢镜,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故事脉络才能清晰有条理。
这就是我们写故事时,一定要确定主角确定配角的原因。否则,如果主次不分,那么故事就成了一锅粥。
我们先看一下外表形象,太乙真人、申公豹,哪吒和敖丙,这两组人设,从外形上看,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提高了吸引力。
人设的性格真实而鲜活:太乙真人憨厚善良,但是有酗酒的毛病;申公豹阴险、狂妄,但是他也有善良的一面;哪吒的叛逆顽劣,正义孝顺并存……
我们无论写小故事,还是要写番茄知乎,列框架之前,先要把人设形象确定下来。人设形象现在你脑海中活起来,再在你的笔下活起来,才能在读者的眼中生动起来。
人设形象鲜活了,故事也就有了生命力。人设形象生动了,故事才会吸引人。
初级写手难于驾驭复杂的人设形象,可以从“非黑即白”的人设开始写起来,一个正面人设一个负面人设,正面人设尽量不要有负面行为,负面人设尽量不要有正面行为,这样比较容易驾驭。
看完《哪吒2》,相信大家对很多台词记忆犹新:太乙真人的“你来打我噻,打我噻”在网络上流传风靡一时;哪吒更是金句频出“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生动的台词给电影增色不少,我们写故事也是这样的。
我们写故事,初级写手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写“正确的废话”,也就是口水文。
比如,你写的每一句对话,都要考虑它是否有意义:能不能突出人设形象?能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相信看《哪吒2》时,无量仙翁才是大反派这个情节,让很多观众惊叹不已。而这,正是“反转”的魅力。
饺子导演是懂得‘反转’的魔力的,揭穿无量仙翁的正面目,把这个电影又推动了一个小高潮的位置。
让观众在离开影院前,情绪上又狠狠地被触动:我怎么没想到?幕后黑手竟然是他?
无量仙翁遭到土地恶搞,被大的鼻青脸肿,恶人有恶报,触动观众的爽点。不得不说,饺子导演是懂故事的。准确地说,是懂人性!
初级写手写反转,往往是“强反”,就是要把钢筋折弯的感觉,情节就特别假。
真正的反转,情节出乎意料,却又符合常理,禁得起逻辑推敲。
会讲故事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技艺高超的故事写手!
作者介绍
杨不悔,汤小小提高班讲师。
来源:汤小小轻松高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