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经典,这么敢拍的作品太少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9 21:43 2

摘要:今天这部电影便是如此,并不只是简单的民俗爱情故事复刻,而是颠覆性的在剧情、角色、台词中融入了极为深刻的思考。用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恋,大胆敢拍的揭露了延续千年的惨淡现实——

一部好的电影,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涤荡我们的灵魂、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一个好的演员,可以让人更好的代入剧情、品味角色的酸甜苦辣、理解剧本的深层含义。

而一些好的台词,则可以震耳发聩,让人久久难忘,甚至成为很多人始终躬行的座右铭。

今天这部电影便是如此,并不只是简单的民俗爱情故事复刻,而是颠覆性的在剧情、角色、台词中融入了极为深刻的思考。用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恋,大胆敢拍的揭露了延续千年的惨淡现实——

《梁祝》

公元337年的东晋时期,恰是门阀政治盛行时期,权势在各大士族之间轮换。

而为了巩固家族的势力,联姻是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手段。

三品官员祝公远便是士族中较弱的一支,为了攀附上另一大士族马家,祝公远决定将女儿祝英台嫁过去联姻。

可问题就出在了这里,老来得女的祝公远平日里对女儿是百依百顺、疏于管教,以至于祝英台全无大家闺秀的样子。

诗词经典是一窍不通、刺绣女红是样样稀松、琴棋书画更是全然不懂,就这?怎么能嫁到马家?哪怕嫁过去了第二天也得被退货好吧?

为了让女儿知书明理,母亲单玉婷想到自己曾女扮男装到崇绮书院学习,收获不错,便决定让祝英台也女扮男装到书院读书。

和母亲约法三章后的祝英台来到了书院报道,祝英台为了避免与人同寝身份暴露,选择将书库当宿舍休息,不想在这里偶遇了梁山伯,差点露馅。

原来,出身寒门的梁山伯知道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他能做的便是超乎常人的努力才有可能与同学们处在同一起跑线,所以经常在书库夜读。二人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双方的印象都还不错。

因为教育资源都被各大士族把持,所以书院里大多都是士族子弟,并按照士族的势力划分座位。

乘两辆马车三匹马,与院长夫人同食的祝英台得以稳坐前排,而出身寒门的梁山伯哪怕再努力优秀也只能坐在后排。

但是勤奋又上进的梁山伯还是被祝英台刮目相看,二人愈走愈近。

书院的朝夕相处中,祝英台逐渐对梁山伯芳心暗许。

梁山伯也在日常中慢慢发现了祝英台与其他同学的不同,察觉到了祝英台是女儿身。

在经历了很多事后,二人终于明白了对彼此的感情,私定了终身。

可在这个时代,没有媒妁之言和明媒正娶,门不当户不对,单单凭两个人口口声声的真爱,如何能走的下去呢……

这部影片改编自中国民间最著名的悲剧爱情故事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但导演徐克并没有俗套的新瓶装旧酒,照搬传统版本。

而是通过角色以及台词,再加上彻底颠覆的敢拍,赋予了电影更鲜明的反思与抗争色彩。这种影视作品,真的越来越少了。

电影所讲的不单单是男女情爱,还有对时代的反思。

正如曾和祝英台母亲爱过的若虚和尚所言一般:“先过江的霸着大官来做,排挤后过江的,仕族要互相拉拢。所以婚嫁讲求门当户对,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我没躲起来,只是站在门外看着他们”。

这一段台词拆穿了既得利益阶层为了维护政治壁垒的伪善与败坏。

一如祝公远为了显得气色好,得到人的赏识,一个男人竟然每日涂抹“回春膏”。殊不知哪怕涂的再厚,也终会暴露脂粉之下掩盖的溃烂皮肤。这种表里撕裂的妆容,恰似门阀士族们用联姻脂粉掩盖权力腐坏的本质。

电影中余下的则是对命运以及两性关系的诘问。

祝英台母亲一句:“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跟英台的命运?你以为靠你们两个就能改变这个时代?”

这段台词,表面轻松,却藏着对封建礼教下性别不平等的深切批判。

那时候的女子,没有任何自由,哪怕是嫁人都不能自己选。

在这种环境下,根本容不下祝英台这个异类,更容不下祝英台与梁山伯的私定终身。

所以梁山伯知道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只是生错了时代后,悲怆喊出:“既然不能并肩而行,那就不如归去。”

看起来是放弃,实则是一种无奈的抗争。他要的不是一个被买断的婚姻,而是一段灵魂上的共鸣。死,并非懦弱的退场,而是一种有尊严的逃离。

这版《梁祝》之所以令人动容,不是因为故事被改编的多新奇,而是在那样一个动荡却压抑的时代背景下,它用最直白的方式,讲了一个最惨烈的爱情。它让人相信爱情,却也让人看清现实的残忍。

这版《梁祝》的台词其实很少,词藻也并不华丽。但就是有一种触及灵魂的力量,大概是因为太真实了。不必喊口号,却每一句都能扎进人心里。

电影的最后,梁山伯临终托付祝英台:“你要活着,替我看着这世界变?”

这个世界变了么?好像变了,也好像什么都没变。

来源:一部电影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