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洁:千里黄沙中的孤胆英雄——评电影《天地英雄》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12:01 2

摘要:李校尉因为沙尘暴中的救命之恩,答应为驼队护航,之后便以此为己任,即使发觉卷入乱局也从未离弃;而李校尉之所以被朝廷通缉,是因为不肯杀掉那些突厥的妇孺百姓,这是“仁”得体现。李校尉的旧部们为了兄弟义气抛弃安逸的生活和家庭选择和李校尉一同面对将至的生死之战。这种种一

“重信义,轻然诺”、“尚义轻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功成身退”,在《天地英雄》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些道德标准的影子。

李校尉因为沙尘暴中的救命之恩,答应为驼队护航,之后便以此为己任,即使发觉卷入乱局也从未离弃;而李校尉之所以被朝廷通缉,是因为不肯杀掉那些突厥的妇孺百姓,这是“仁”得体现。李校尉的旧部们为了兄弟义气抛弃安逸的生活和家庭选择和李校尉一同面对将至的生死之战。这种种一切都给我们一种十分熟悉的感受,那是一种来自水浒式的豪爽奔放,又有着三国式的忠义干云,使得观众心中疏朗,更领略到男儿气足的豁达畅快。
《天地英雄》的崇高感,来自于这批武士们对国家历史的自觉承担,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升华。在驼队第一次鏖战后,山洞中唐朝将领说出了驼队的秘密:国宝——释迦摩尼舍利。对于西域大小佛国来说,谁拥有了舍利子谁就拥有了这片土地的统治权。因而引来了突厥的争夺。想要巩固唐朝在西域的统治,就绝不能使舍利子落入人手。这临时拼凑的驼队,自觉不自觉地担负起了国家兴亡的大任。

看着看着,我不由得想起《十月围城》。同样的,历史的责任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落在了一个个普通人身上,他们并非都是明知肩上责任的重大,多数人是在无意识中成为了推动历史的力量。

同《十月围城》不同的是,《十月围城》的众豪杰是出于不同的目的,参与到最后保护孙中山行动中去的,有的人并未真正了解这项任务的真谛,但也无愧于伟大;而《天地英雄》中当驼队秘密揭晓,大家都意识到了自己任务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年幼的地虎被遣返,因为孩子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其他留下的武士从这一刻起,就自觉的背负起国事重担了。


结局的玄幻色彩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象征着一种外在的认同,从武士们的内在来说,则象征了一份心灵的超脱和救赎。故事中的武士们其实像普通人一样,各有各的执着和苦恼,而光荣的伟大的死亡,是他们最好的安慰和解脱。

老不死的作为一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形象,他虽乐观豁达但仍受着被他人怀疑能力的痛苦,最终以死找到泉水是他最终获得了武士最看重的认同。来栖迷茫的心灵在佛光普照下安息,他终于不用再苦寻心灵的家园,武士的荣誉就是他的栖身之所。壮士们的鲜血被灵光洁净,魂灵归于天堂,恶人受死,善人得存,这分明是导演的“上帝之手”做出的末日审判。沿着剧情看到这里并不觉得突兀或荒诞,只是觉得心中充满了崇高带来的感动和神圣意象给人的震撼。


谈到文珠,她作为这些武士的事件的阐述者以及旁观者,以女性的视角记录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可说是对主题的一个补充:一个武士家女子的形象。她有别于士族女子的娴雅雍容,作为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她十分文静,很少主动同队伍中的异性多交谈几句。可她的勇敢和沉稳却是传统女性所没有的,最后的战役来临时,李校尉交给她铠甲,怕她紧张还出言抚慰,文珠只是平静的说:“我是将军的女儿,不怕打仗的。”看她在枪林弹雨中操纵炮石,横刀纵弩,敬佩她所具有的英雄气概。

总之,《天地英雄》中的校尉李,文珠、来栖等人同故事中的其他武士一起,共同展现了一幅迥别于儒家士大夫的中古武士群像。

来源:小院影片放映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