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影评 | 《雷霆特攻队*》:虚假关怀与虚假深度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5 17:11 2

摘要: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后文简称“MCU”)最新的作品《雷霆特攻队*》(Thunderbolts* ,2025)已经于四月底五月初在全球各地上映。英语媒体和北美观众给出的评价非常积极,在英语媒体影评聚合网上“烂番茄”(

潮新闻客户端 张杨思颉

漫威电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后文简称“MCU”)最新的作品《雷霆特攻队*》(Thunderbolts* ,2025)已经于四月底五月初在全球各地上映。英语媒体和北美观众给出的评价非常积极,在英语媒体影评聚合网上“烂番茄”(Rotten Tomatoes),该片新鲜度88%(意味着媒体好评率88%),爆米花评分94%(观众好评率)。连续推出多部烂片后,MCU似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但《雷霆特攻队*》真的为近年日渐迷失的MCU找到新方向了吗?

《雷霆特攻队*》海报

《雷霆特攻队*》是一部不那么超级英雄的超级英雄电影。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在MCU塑造的超级英雄群体中均属于边缘人。最为观众所熟知的角色“冬兵”(Sebastian Stan饰演)与二代“黑寡妇”叶莲娜(Florence Pugh饰演)在MCU的辉煌年代毫无疑问都只被钢铁侠、美国队长、黑寡妇、雷神、绿巨人、猎鹰等“大人物”遮蔽的配角。

主角团虽然各有各的创伤经历,但角色塑造实则千篇一律

与此同时,电影里也没有与超级英雄相对抗的超级反派。电影中的主要反派瓦伦蒂娜虽然站在主角团队的对立面,但她不过是个急功近利、极端自私的政府官僚,对“超级英雄”们没有构成真正有效的威胁。表面上的反派“鲍勃”(即“哨兵”,由Lewis Pullman饰演)在获得超能力之前其实也是一个可怜人。他性格内向,极度自卑,缺乏朋友,药物成瘾。在人生最迷茫的阶段误打误撞参与了瓦伦蒂娜主导的超级士兵项目,最终获得了毁天灭地的能力。

整部《雷霆特攻队*》其实就是主角抱团自救与互救的过程。

电影中的几位主角都是被美国政府情报官员瓦伦蒂娜用后即弃的“炮灰”。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自己实际上被利用,为了避免被美国政府“清零”,他们发起自救。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其实已经超级能力的小人物 “鲍勃”。本已遗忘“鲍勃”的瓦伦蒂娜得知此事后再次对主角展开追击。最终把腼腆、社恐的“鲍勃”转变为了极端自信且几乎无所不能的“哨兵”。但在瓦伦蒂娜的刺激之下,“哨兵”的阴暗面被放大,爆发出吞噬整个纽约乃至地球的恐怖潜能。在电影结尾的高潮段落,叶莲娜等主角团成员完全无法在战斗中击败强大的“哨兵”。最终解决危机的是主角团对“哨兵”的关怀以及主角团内部逐渐展现出的团结与互助精神。在主角团“自我牺牲”,闯入“哨兵”内心,营救被虚无吞噬的所有人。而恢复理智的“哨兵”也顺利融入了新的共同体,摆脱了自身黑暗面的控制。在成功制服了“暴走”的“哨兵”后,包括“哨兵”在内的主角团队被美国政府情报官员瓦伦蒂娜(Julia Louis-Dreyfus饰演)顺势包装为“新复仇者联盟”团队。

创作者花了不少篇幅呈现主角团特别是叶莲娜为什么能说服“哨兵”。电影开场,叶莲娜的独白表明,她其实与“鲍勃”构成了镜像。尽管是训练有素的杀手,但她其实也生活在社会边缘,是找不到生命意义感的孤零存在。所以她对“鲍勃”的痛苦感同身受。通过与鲍勃结成互相救助的友谊共同体,她也同样突破了自己为自己设定的限制。

相较于年初上映,饱受媒体和观众诟病的《美国队长4》,《雷霆特攻队*》的叙事给观众的直接观感确实要流畅许多。且后者对角色内心的挖掘看上去也比《美国队长4》对角色成长与国际政治的过家家式呈现更认真也更具深度。

但正是《雷霆特攻队*》的这种所谓优点,暴露了当下MCU电影真正的内在困境。

尽管美国队也是虚构角色,但作为二战时期诞生的超级英雄角色,美国队长在漫画和电影中的塑造始终具有历史与政治维度,虽然创作者确实无力处理他们为自己规划的任务(弥合美国社会分裂),但他们确实做出了还算真诚的尝试。而《雷霆特攻队*》的所谓“深度”却反而表明,其创作团队选择了一条更容易的电影生产策略。

首先,客观上说《雷霆特攻队*》的主角不需要像美国队长那样承担戏里戏外弥合美国社会矛盾的任务与责任,观众对他们也没有过高的期待,这意味着角色大多没有历史包袱。

而正因为角色没有历史包袱,创作团队便直接套用既有好莱坞电影与美剧的“创伤叙事”模版来塑造角色。《雷霆特攻队*》显然挪用、参考了很多经典美剧的元素。电影中主要角色的行动,几乎都直接关联到一段创伤性的过往。这种用角色创伤与当下行动构造互文性的叙事模式照抄了《迷失》《黑道家族》等美剧Prime TV时代经典剧集的一般模式。至于配角,创作团队其实放弃了认真刻画,直接借用演员经典角色的“前史”来完成电影角色的塑造。曾饰经典政治讽刺剧《副总统》的Julia Louis-Dreyfus就负责饰演瓦伦蒂娜这个反派政客。而曾经在美剧史最伟大作品《火线》中饰演警探Bunk的Wendell Pierce就负责饰演一位试图探明真相的国会医院。《雷霆特攻队*》创作团队在叙事、选角上毫无顾忌地“致敬”“参考”美国文化经典产品,而这恰恰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创作者并没有像他们宣称的那样关心自己塑造的这些边缘角色。尽管每个角色各有各的创伤,但他们给观众的直观感受反而是千篇一律的。

电影利用配角演员曾经的影像前史来塑造角色

换言之,创作者只是用哪些在经典作品中被验证过的套路来构建角色和叙事。在《雷霆特攻队*》中,可以看到一种非常可笑的现象,尽管片中有部分角色来自前苏联,但他们的人生创伤都是典型的美式中产创伤叙事,缺乏社会和历史特殊性:他们要么是人到中年丢失年轻时的理想,要么是童年缺乏正常的父母。电影对角色创伤与角色当下行为之互文关系的呈现也很直接,缺乏细节。“哨兵”作为整部电影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角色,其内心的分裂、空虚,在电影中其实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呈现。电影对角色“内心”的呈现不过是挪用一些在《盗梦空间》《守望尘世》等经典电影和美剧中运用过的视听表达技巧塑造了一个非常普通又无趣的童年创伤故事。简言之,“哨兵”这个角色的独特性并不突出,似乎可以替换为任意一个在其他好莱坞电影或美剧中常见的美式虚无主义角色。

事实上,漫威曾经示范过拍好边缘漫画角色的路径,那就是利用角色自身的“漫画性”,利用漫改题材的跨媒介性,突出角色身上的特定特征以呈现角色的参差。同样是MCU中的作品,《银河护卫队》的主角同样是一群边缘英雄,但其主创不完全依赖创伤叙事构建虚假的“深度”也能塑造好角色。《银河护卫队》的主角星爵也有童年创伤,但电影(特别是第一部)却着力呈现他和主角团其他成员特别日常、蠢萌的互动(比如角色Groot只能说Groot这个词这一特征),反而赋予了每个角色独特的个性与实感,恰恰展示出创作者对角色的关切。

《银河护卫队》的角色各具特色

《雷霆特攻队*》的一个场景可以被视作理解当代MCU电影的症候。“冬兵”在同反派瓦伦蒂娜的女助理交谈。谈到双方立场差异时,他突然引用了克尔凯廓尔的一句话。然而,对于真正关心克尔凯廓尔思想的观众而言,他们不需要再一步流水线大片中了解这位丹麦哲学家的思想,而对于想看一部优质漫画改编类型片的观众而言,克尔凯廓尔只不过是电影创作者为作品赋予“深度感”的配件,就像影片中那些套路化的创伤叙事一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