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类型,本该是咱们理解电影的小帮手,但有些电影偏不按套路出牌,非要挑战你的认知。这时候,类型反而成了绊脚石,让你带着固有印象,反而没法好好享受电影本身了。所以说啊,那些不落窠臼,敢于打破常规的电影,才真叫一个精彩!
有没有那么一部电影,让你和朋友吵得不可开交,非要争出个“它到底算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10部“类型你猜”,让影迷们吵翻天的神片!
电影类型,本该是咱们理解电影的小帮手,但有些电影偏不按套路出牌,非要挑战你的认知。这时候,类型反而成了绊脚石,让你带着固有印象,反而没法好好享受电影本身了。所以说啊,那些不落窠臼,敢于打破常规的电影,才真叫一个精彩!
一部电影跨越两三个类型?洒洒水啦!但有些电影,非要把八竿子打不着的类型硬凑一块儿,那关于它“到底算啥”的争论,保管让你怀疑人生。当然啦,电影看完,类型是啥好像也不重要了,但它绝对是咱们分析剧情、茶余饭后battle观点的绝佳素材!
1. 《搏击俱乐部》(1999):
大卫·芬奇的黑色心理惊悚片,笑点竟然比恐怖点还多?
说起《搏击俱乐部》,有人说是心理剧,有人说是犯罪片,但真要往哪个框里塞,好像都不太合适。大卫·芬奇自己都说了,这其实是个爱情故事!爱德华·诺顿饰演的“叙述者”和海伦娜·伯翰·卡特饰演的玛拉之间那点事儿,才是重点!虽然电影的结局确实突出了这一点,但爱情,真能概括这部片吗?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片子还充满了黑色讽刺,简直就是一部反消费主义的喜剧!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泰勒·德顿,那叫一个魅力四射,金句频出,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但笑着笑着,你又会发现,他那套“顿悟”理论,怎么越来越暴力,越来越像恐怖主义了呢?从这个角度看,《搏击俱乐部》又像是一部把“社畜”们的反抗情绪无限放大的Cult片。
2.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2009):
韦斯·安德森的“儿童电影”,成年人看了却沉默了?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绝对是韦斯·安德森的代表作之一,但当年上映时,却让一堆影评人犯了难:这到底是拍给谁看的?故事改编自罗尔德·达尔的经典儿童小说,没错。但韦斯·安德森可没打算照本宣科,他往里头塞了一大堆成年人的烦恼:对家庭的责任、对未来的焦虑……甚至还有抢劫和监狱片的桥段!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总是用他那童话般的画风,掩盖一些更加黑暗的东西。
你以为《布达佩斯大饭店》只是色彩鲜艳的喜剧?背后可是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你以为《水中生活》是轻松的冒险故事?其实是对人生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小行星城》就更不用说了,直接把导演自己的焦虑摆上了台面。《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比这些电影更难定义,它明明长着一张“儿童电影”的脸,但很多内容,小孩子根本看不懂啊!
3. 《低俗小说》(1994):
昆汀·塔伦蒂诺:我就喜欢“乱炖”!
昆汀·塔伦蒂诺对电影的热爱,都快溢出屏幕了!他的电影里,充满了对各种类型片的致敬和戏仿。有的比较直接,比如他那些风格化的西部片,或者《杀死比尔》里对功夫片的狂热。而这部《低俗小说》,就像是对所有犯罪电影的一次“花式致敬”,但它又远远不止于此。
在《低俗小说》那看似散乱的故事线里,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忽而爆笑,忽而紧张,让人永远猜不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低俗小说》的台词,那叫一个精彩!即使在剑拔弩张的时刻,也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昆汀把这种黑色幽默,和突如其来的暴力、以及角色内心的挣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看似一部犯罪片,但它又远远不止于此。它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4. 《美国动物》(2018):
“真实”的抢劫,比电影更荒诞?
《美国动物》绝对是一部“非典型”的抢劫电影。它巧妙地融入了纪录片的元素,穿插着对真实罪犯的采访和事件的重现。虽然大部分剧情,都发生在虚构的故事层面,但那些“真实”的片段,却时刻提醒着你:这可不是在拍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抢劫电影本来就少,而《美国动物》则大胆地揭开了真实犯罪和好莱坞式浪漫化之间的巨大鸿沟。
《美国动物》毫不留情地戳穿了抢劫电影的那些“美好”幻想。片中的“罪犯”们,精心策划了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计划,又是伪装,又是误导,又是国际走私……但残酷的现实却告诉他们:想得美!更讽刺的是,电影还通过不同角色的叙述,揭露了纪录片这种“真实”的背后,也充满了半真半假和人为的戏剧化。《美国动物》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抢劫电影和纪录片共同的虚伪。
5. 《寄生虫》(2019):
奉俊昊:我可不是只会拍“爆米花”!
奉俊昊凭借《寄生虫》拿下了奥斯卡,这部电影既是近年来最爆笑的喜剧之一,也是最让人不寒而栗的惊悚片之一。故事的开头,充满了黑色幽默,金家人想方设法“寄生”到朴家的计划,也带有一丝犯罪喜剧的味道。奉俊昊用他那标志性的节奏,把机智的对话和夸张的肢体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但随着剧情发展,《寄生虫》却逐渐变成了一部紧张的心理惊悚片,用一种更加尖锐的方式,探讨了社会阶级问题。金家人发现,原本属于他们的“优势”正在消失,他们甚至面临着人身安全的威胁,这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这种喜剧和惊悚之间的巨大反差,正是《寄生虫》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它如此特别的原因。
6. 《抱歉打扰》(2018):
这剧情走向,我真的栓Q了!
《抱歉打扰》一开始,是一部脑洞大开的社会喜剧:一个黑人小哥,为了在电话推销公司混出头,学会了用“白人腔”说话。但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全部,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电影的第三幕,剧情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原本的黑色幽默被血腥的身体恐怖和科幻元素所取代,简直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片场!
这个突如其来的转折,让《抱歉打扰》彻底脱离了原本的类型框架,朝着一个完全不可预测的方向飞奔而去。
如果非要说《抱歉打扰》有什么始终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它对企业文化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但问题是,它似乎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个主题,而且这两种方式之间,没有任何过渡。所以,如果你把它当成一部喜剧来看,很可能会被它的结局吓到。但如果你抱着看恐怖片的心态,又会被它前半部分的无厘头风格搞得一头雾水。
7. 《逃狱三王》(2000):
科恩兄弟:类型?不存在的!
科恩兄弟对电影类型的态度,向来是“不按常理出牌”。他们要么直接恶搞某种类型,比如《米勒的十字路口》和《谋杀绿脚趾》,要么就创造出自己独有的类型混合体,比如《老无所依》和《严肃的人》。而这部《逃狱三王》,绝对是他们最“任性”的一次尝试,它融合了喜剧、犯罪、音乐剧、奇幻和西部片等多种元素,却又拒绝被任何一种类型所定义。
改编自《奥德赛》的《逃狱三王》,成功地摆脱了现代电影类型的束缚。
《逃狱三王》绝对是科恩兄弟最被低估的作品之一,而它那“不走寻常路”的类型风格,正是它最大的魅力。作为对《奥德赛》的松散改编,它也像《奥德赛》一样,充满了偶然性和非线性,仿佛是从古代史诗中走出来的故事。
8. 《我想结束这一切》(2020):
查理·考夫曼:我就喜欢让你猜不透!
杰西·巴克利绝对是近年来最值得关注的女演员之一,《我想结束这一切》也充分展现了她的才华。她在片中饰演一个想要和男友分手的女人,两人一起去男友父母家做客。这部电影可以被归类为心理惊悚片,但其中那些超现实的转折,却表明查理·考夫曼压根就没打算遵循任何类型片的套路。
在《我想结束这一切》中,杰西·巴克利饰演的角色,一会儿叫这个名字,一会儿又叫那个名字,她的身世和背景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她似乎不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只是她男友的幻想,或者是观众对她的某种理解。在这里,考夫曼对类型的“无视”,不再是一种漫不经心,而更像是一种挑衅,他想让你打破思维定势,重新审视你对电影的固有认知。
9. 《惊魂记》(1960):
希区柯克:猜到结局算我输!
《惊魂记》的开头,是典型的希区柯克式悬疑:一个女人带着一笔巨款逃跑,紧张刺激的犯罪氛围扑面而来。当她住进诺曼·贝茨经营的汽车旅馆后,恐怖元素开始逐渐显现。然而,第一个真正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发生在玛丽昂在浴室里被杀之后!剧情也随之从犯罪惊悚,变成了悬疑谋杀。
虽然恐怖元素在后续的调查中依然存在,但《惊魂记》的后半部分,其实和希区柯克其他的悬疑片没有太大区别,特别是《电话谋杀案》,整个故事都围绕着微小的细节展开。《惊魂记》在结尾处又回到了最初的恐怖氛围,但整个故事的走向,却被犯罪和侦探元素所彻底改变。
10.《火星救援》(2015):
《火星救援》:这到底是科幻片还是喜剧片?
雷德利·斯科特凭借《异形》和《银翼杀手》等黑色科幻片一举成名,但《火星救援》却展现了他轻松幽默的一面。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被困在了火星上,他的队友们都以为他死了。但即使身处绝境,他依然不忘苦中作乐,贡献了不少笑点,尤其是在他的视频日志里。
《火星救援》赢得了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但这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火星救援》赢得了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但这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仅仅靠几句俏皮话,根本不能让一部科幻片变成喜剧片,而且《火星救援》的剧情走向,也完全符合科幻剧情片的标准。更何况,它还击败了《生活残骸》和《女间谍》等纯喜剧片,这让人不得不怀疑,金球奖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话说回来,你有没有因为某部电影的类型问题和朋友争论过呢?快来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吧!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