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类型片不硬核,缺少真金白银投资的大片;喜剧片不讨喜,段子演绎+打闹喜剧让社会性的讽刺削弱很多,不如刷短视频;票价还是贵,一年只花钱进一次电影院的观众已将票钱贡献给了《哪吒2》(甚至还N刷),剩下的消费欲望就更低了。
作者 / 西贝偏北
编辑 / 阿 笔
运营 / 狮子座
“史上最扑五一档”以7.47亿票房收官,一夜回到十年前(2015年约6.33亿)。
片子很多,但问题很大。
类型片不硬核,缺少真金白银投资的大片;喜剧片不讨喜,段子演绎+打闹喜剧让社会性的讽刺削弱很多,不如刷短视频;票价还是贵,一年只花钱进一次电影院的观众已将票钱贡献给了《哪吒2》(甚至还N刷),剩下的消费欲望就更低了。
这就导致了头部空缺,5亿+体量票房电影数量为零;中部稀缺,1-5亿票房电影称霸榜首;尾部扎堆,3000万-1亿电影数量集中;整体来看和去年形成鲜明对比。
出乎意料的是,《猎金·游戏》在矮子堆里拔到了第二。
这部于2022年拍摄的名为《东方华尔街》的电影,野心勃勃对标好莱坞经典商战电影《华尔街》(奥利弗·斯通导演,1987),但却浮皮潦草,评分一路从6.7跌到6.3,又成了“快拍手”邱礼涛近年来又一部在及格线徘徊的平庸之作。
区别是,这次合作的刘德华又双叒叕当了监制、投了钱。
但是效果,却远不如之前。
2021年春节档预售吊车尾的《人潮汹涌》也是刘德华监制,他甚至还在直播间向饶晓志道了歉,自嘲“我哪部戏预售好过呀”,最后评高口碑持续发力,硬是将票房拉到了7.62亿,高猫眼预估近3亿;而刘德华与邱礼涛之前的合作电影,无论是早年的《拆弹专家2》还是近期的《谈判专家》,口碑票房都碾压《猎金·游戏》。
为什么刘德华监制作品质量呈现严重断层?监制身份究竟是品质背书还是人情筹码?
不是kk想苛责天王,而是纵观他这几年的监制路,或许能窥见“观众抛弃影院”的一角。
当“刘德华监制”从金字招牌变成开电影盲盒,我们失去的仅仅是对天王的信任吗?
走过心,但不多
公众视野中的刘德华,是出道41年如一日鞠躬尽瘁的“劳模偶像”。
银幕前,刘德华是影视歌全面开花的天王巨星。
他足够勤奋,是手握200多部电影的劳模演员,是在红磡连唱20场《笨小孩》拼命三郎;也足够下沉,是每逢春节就在超市“恭喜发财”的招财福星,是在路演里可以比心玩梗、开玩笑的不老男神。
银幕后,刘德华是身价百亿的商业奇才。
1991年,刘德华成立天幕电影公司,却因投资失利负债4500万港币。在债务偿还后,他始终不满现状,在2002年抵押房产成立映艺娱乐,继续从“演员”向“操盘手”转型。
他投资《桃姐》,打磨作者电影许鞍华的艺术价值;用《疯狂的石头》押注当时还是新导演的宁浩的商业潜力,甚至把林家栋、郑秀文等实力派收编为长期“资本杠杆”。
作为演过无数大佬的影帝,在现实商战中把“刘德华”三个字锻造成了比任何角色都复杂的金融符号。对待电影投资,他既要有艺术价值,也看中“投资回报率”。这种策略在早期十分成功,也让映艺娱乐悄然长成港股上市公司“梦造者娱乐”的控股母体。
但这个套路显然在逐渐失效……纵观近年来刘德华监制电影,只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口碑、票房双扑;另一种是口碑还行,票房扑街。
刘德华投资思路很清晰。
一方面,香港导演执导的港式类型片。以动作、犯罪为主,可以是主旋律,比如《莫斯科行动》《危机航线》;可以是恰热点的,剑指资本游戏和阶级矛盾,比如《焚城》《猎金·游戏》;还有更传统的警匪片,总要来点新意,不仅是正邪较量,也要探讨香港警政权力斗争的问题,但都是“安全牌”,比如续集IP《拆弹专家2》和改编自名IP《王牌对王牌的《谈判专家》。
另一方面,是走人文关怀或社会批判的路线的文艺片。当然这类文艺片也需要有比较强的类型驱动,喜剧元素的加入必不可少,比如《人潮汹涌》《红毯先生》都拿的是黑色幽默的范儿。这类电影比较容易以小博大,就算票房失利,亏损也不算高。
你说刘德华拍电影不用心、只想捞金?
那真是错怪他了。现在的娱乐场上,很少有像他和古天乐那样“老派”的敬业演员了。这种敬业精神在他自己监制的电影上时,更发挥的淋漓尽致。
指导演员表演,刘德华是专业的。
《潜行》的监制特辑里,刘德华从片中杀人不眨眼的狠毒枭化身为片场高标准严要求的“狠监制”。
从姜皓文如何在应对警方审讯时锤墙拍墙、摆大佬款;到彭于晏在动作戏时如何撞书柜,持枪潜行时如何凌厉走位而不是四处乱看(参考姚安娜),他都会悉心指导。
彭于晏哪怕多了一个小眼神,刘德华都会在监视器后面提醒,“眼神不要乱飘”。
此外,他也非常关注制作层面的设计。
《潜行》里,他会和灯光师沟通如何呈现出电梯开关门时的明暗变化;《危机航线》里,他和动作指导探讨小空间内部的打斗技巧;《猎金·游戏》里,他给角色设计了“白头发、金边眼镜”的造型设计。
和他合作过17次的林家栋都感叹他的敬业:“刘德华做监制时会200%-300%的投入,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么紧张。”
问题来了:以刘德华的地位在剧组里都如此努力,为什么他还是老监制出烂片?
只能说,拍电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群人的事情。而刘德华保持的监制惯性,恰恰与当下畸形的市场规律相悖——
当随便拍拍就拿来上映的“长视频”大规模挤占市场时,一个还在细节上精雕细琢、追求“电影感”的努力,又有什么用?
拍烂片,还量产
尼古拉斯·凯奇曾说自己拍过许多烂片,但从来没有烂表演,从而证明自己是个“好演员”——但这话反过来说也是一样。
当一部电影没有长板、而短板又非常明显时,成为烂片就是必然的。
而刘德华监制电影的弊端,在这几年粗制滥造横行市场的环境下愈发明显。
第一,刘德华监制电影合作都是“行活”导演,擅长拍“噱头”为主的快糙电影。
刘德华监制电影的导演,大部分都是技术工种(摄影、剪辑、动作指导)转型导演。虽然他们是香港电影黄金年代出身、见过大世面,但在对待“导演”这一追求品质、把控全剧的岗位上,显然理解有限,以挣快钱为主。
刘德华公司主投的《潜行》,导演关智耀是摄影师出身,首作是4.3分的《指甲刀人魔》,后续和王晶合拍的《追龙1》大爆后,《追龙2》就是恰烂钱的5.4分续作。
《危机航线》的导演彭顺是剪辑出身,早年和弟弟彭发合作拍港式鬼片在千禧年时期还算有几部代表作,但和弟弟拆伙、北上后的类型片中连豆瓣高于5分的都很罕见。
而《危机航线》的制作极其偷懒:想要突出写实,就调色灰不拉几;想要回忆插叙,就用黑白闪回;想要突出紧张感,就用一些半边虚焦的压迫镜头敷衍一下,再来几个特写-中景动作的快切即可——学生作业都不会用的手法,他全用上了。
邱礼涛更是过分,摇摆于主旋律和港式警匪片之间,曾经是“多快好省”,现在只剩下“多快省”了,把所谓的“私货”藏在味同嚼蜡又厌女的套路之下。
2023年连上了4部电影,最高分6.3;五一档的《猎金·游戏》是2022年积压的库存,全片基本全是文戏,但展现导演镜头语言、场面调度能力的时刻几乎没有。
刘德华和黄奕的巅峰博弈,甚至都不用景别变化与节奏把握的镜头语言,而是做分屏,像做综艺一样用一根左右移动的线来表现说话方的权力关系,be like:
第二,监制电影时,陆港演员的表演不在同一个图层,让观众时刻出戏。
这既有年龄代差带来的不适感,《危机航线》里刘德华、张子枫隔了两辈硬演父女,在和空中劫匪持枪对抗的空档,失明女儿开始触摸阔别几年的老爸的脸,犹如言情剧里触不到的恋人,台词更是拖沓离谱,演感十足欲言又止,“疼不疼?”“疼。”
还有角色互动失调带来的尴尬。《猎金·游戏》里,刘德华和倪妮的跨年恋线更是非常油腻,倪妮老爸因为买了刘德华曾推荐的股票投资失利跳楼,因此他们不能结婚。两人总是贴面以一种马上要亲上的距离说话,一个清醒假装沉沦,一个一脸表演“霸总”满脸心疼。
要不先心疼一下花时间、花钱来看片的观众吧。
最可怕的是,对于剧本的轻视和敷衍。
有时候是不专业的资方硬着头皮过度参与。《潜行》里刘德华参与了剧本的创作,“这个剧本是我写的。”前几年,在北京生活的华仔突然有了灵感,便开始构思《潜行》的剧本,剧本创作完成花了一年多时间。“自己写,打动自己。”
但呈现的东西是:叙事逻辑全是bug,卧底动机靠闪回硬凑,复仇动机牵强;人物塑造崩坏,部长全程背诵技术黑话,女性角色全部失语沦为被拯救者,反派毒枭一直耍帅但只有一支军队缺乏后手……成功加入刘德华妻子祭天套餐。
有时候是没经过专业训练的其他工种硬编,让剧本沦为资本勾兑的渣滓。《危机航线》其中一位编剧白羽是表演系转制片管理,之后在美国拿了制片硕士,就执导过一部电视纪录片;另一位编剧陈迅是经济学硕士,参与过的3部作品从4.5-6.4不等,因此造就了下面的戏码。
两个狂躁症病人在机舱里打架,失明的张子枫在万米高空表演人体风筝特技,空姐化身超人跳伞高空救人,刘德华在起落架上迎战十八级飓风,至于两辆拖车接住空客A380的魔幻迫降,堪称航空史上最浪漫的力学童话,牛顿棺材板压不住了。
《猎金·游戏》的编剧是邱礼涛和两个年轻的编剧,其中一个没有作品、另一个只参与过4.5分的《仙剑4》,把金融商战编得像个“游戏”。
为了凸显刘德华的能力,他一个人干了一个团队的事,集销售,调研,风控、谈判、签合同于一身;签字的文件居然不双面打印、不骑缝签章、不电子存档、不经过法务审核;上市公司当港交所是摆设,随意掏空资产;投行还用自己的钱直接炒股,金融监管形同虚设。
而欧豪作为实习生,实习期就能和大区总经理对杠,能和欧洲高层对接的大师;所有富婆都想睡他,不惜动用手腕和挑拨离间他和女友关系,他到底算是什么男魅魔?
每一个细节,都把有常识的普通观众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等冰破,等风来
2025年,对刘德华来说是非常忙碌的一年。
作为歌手,2024年刘德华在香港红馆开启巡回演唱会,连续20场演出创下票房6.2亿港币(全球累积72场、票房13.7亿),展现出63岁仍能在舞台上连唱带跳3小时的超强唱功和惊人体能,医疗团队表示从刘德华的体检数据上看,心肺功能与30岁年轻人差不多。
这边建议加入图恒宇的生物工程奇迹套餐,毕竟在假唱都要分轨的时代,能肉身硬刚红馆的,大概只剩这台永远不老的人形CD机。
而2025年,大麦网上显示刘德华已官宣了在内地的定下“今天…is the Day”的巡演计划,但城市待定;不过据刘德华独家经纪公司 “亨泰环宇” 在今年2 月声明,未授权任何机构举办 2025 年国内个人演唱会,具体消息还需等官方公布。
作为演员,刘德华一共有7部电影要上映,《猎金·游戏》才是开始,后面还有《长安的荔枝》(大鹏导演)、《拆弹专家3》《反恐行动》《我的未来不是这样》(邱礼涛导演)、《无名之辈2》(饶晓志导演)、《怒火蔓延》(郭子健导演)。
其中,刘德华在《长安的荔枝》戏份不多,作为特别出演饰演杨贵妃的哥哥宰相杨国忠,已经在去年拍完,今年暑期档上映。这部改编自马伯庸中篇小说、大鹏编导主演的电影是kk特别期待的一部。
《怒火蔓延》刘德华也作为监制参与投资,已经在2024年1月杀青。从片名也能得这,这部由谢霆锋主演、英皇主投的电影是想延续《怒火·重案》的成功,虽然kk对郭子健进来的导演能力不抱期待,但是冲着两位影帝的敬业和状态保持,等上映了必然要去好好品鉴。
今年3月开始刘德华要参与《流浪地球3》的拍摄,4月15开机,刘德华参拍8个月左右的时间。图恒宇在上一部中 “牺牲”,据说此次可能会以数字生命的全新形态回归。
而作为监制,刘德华和邱礼涛、关信辉等导演的绑定更深了。仿佛前作的口碑票房如何根本无所谓,亦或许再用几部有人文关怀的电影就可以洗刷掉所有的不走心。
看简介,2027年的《换心》要用给小女孩做手术的心脏临时换给了别人,表达官僚系统腐败,可能是《误杀2》2.0;《两个半爸爸》是刘德华郑则仕共同抚养一个12岁自闭症男孩,双方重新唤起对生活的希望和家庭的责任感……社会议题沦为煽动情绪的财富密码,孩子更是无往不利的催泪弹。
无论是票房骤减50%的五一档背后的从业者,还是监制烂片但步履不停的刘德华,似乎都没想过改变,花时间和心力去拍好的作品。
大家似乎都在等待,等行业环境变好,等市场回温,等观众重新燃起热情走回电影院,继续靠粗制滥造的内容和坑蒙拐骗宣发骗观众掏钱,让一部德不配位的烂片轻松包揽十几亿票房。
“还我血汗钱”是《猎金·游戏》的slogan,但每一次看新片,观众只能套路化的枪战与漏洞百出的叙事废墟里,捡拾“刘德华监制”最后一点信用残骸。
图源:微博、豆瓣,侵删图。
来源:可乐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