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老电影的所思所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0 15:59 2

摘要:电影《包氏父子》中,老包是秦府的老仆,丧妻后独自抚养儿子包国维。他省吃俭用、四处借钱只为供儿子读洋学堂,幻想儿子通过读书跻身上流社会。可是儿子包国维却虚荣攀比,嫌弃父亲的卑微身份。他模仿富家子弟挥霍无度,借钱购买时髦衣物讨好同学,甚至为融入纨绔圈子参与斗殴。结

电影《包氏父子》中,老包是秦府的老仆,丧妻后独自抚养儿子包国维。他省吃俭用、四处借钱只为供儿子读洋学堂,幻想儿子通过读书跻身上流社会。可是儿子包国维却虚荣攀比,嫌弃父亲的卑微身份。他模仿富家子弟挥霍无度,借钱购买时髦衣物讨好同学,甚至为融入纨绔圈子参与斗殴。结果因打伤同学被学校开除。

素材来自网络

“为什么开除包国维,他5岁没了娘,是我把他养大的,我省吃俭用供他上学,我连一个小钱都舍不得花,一件棉袍穿了十五年,我可以不吃不穿的,只要能让他念书。我给您跪下了。”老包一厢情愿的想要小包上学读书,到头来不仅负债累累,精神上还遭受重击。

素材来自网络

1983年的老电影,再次回看,耐人寻味:四十年后的学区房楼宇间,凌晨四点起床抢购名师补习课名额,手机里存着“清北家长攻略”文档。在2025年的今天,总有一群家长如抓住浮木般将子女推向想象中的光明彼岸,却不知道已经在旋涡中越陷越深,再回过头时,为时已晚。

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上跟风投入,别人学什么自家孩子也得学什么,根本不考虑孩子兴趣爱好,别人报补习班自家孩子也得报,不报班总感觉是吃亏了,根本不考虑孩子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盲目破釜沉舟的投入恰似老包借高利贷时的决绝:不是在培养孩子,是在修建通天塔。

素材来自网络

教育本该是乡下扎根的生长,却沦为向上的攀爬的杂技。很多“牛蛙”在进入名校后像被抽去灵魂的提线木偶,在掌声停歇时突然失去了奋斗的方向。

教育本应是渡船,却在功利主义浪潮中扭曲成浮木。或许真正的救赎,在于松开抓紧浮木的手,允许教育回归到一片可供畅游的海域,或许那里没有必须抵达的彼岸,只有自由舒展的生命姿态。

教育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把石头雕刻成黄金,而是让每块石头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山脉

来源:阿聪漫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