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剧演员马丽一改之前搞笑的一面,在剧中扮演臧健和这个极具励志感的女性角色,她的故事也感动了不少观众。
文案|一纸枕书
编辑|酒酱紫
五一档最让人惊喜的一部电影,无疑是《水饺皇后》。
喜剧演员马丽一改之前搞笑的一面,在剧中扮演臧健和这个极具励志感的女性角色,她的故事也感动了不少观众。
我想大部分泪点正常的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都忍不住落泪,因为好久没有看过如此有感染力的一部影片了。
而更戳心的一点是,这样的故事是有真实原型的。
臧健和也不是虚构的人物,不是理想中的角色,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当然,能把原型故事改编得深入人心,导演自然有两把刷子。
下面咱们就一起好好品一品这部电影,看一看它是如何找回国产片荣光的?
01 底层叙事逻辑,展现小人物顽强生命力
电影能让观众共情的原因,其实源自于它的底层叙事逻辑。
女主臧健和一开始也如大部分底层女性一样,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
哪怕是知道对方出轨,也试图劝说他留下来跟自己好好过日子。
那么她真正觉醒的契机是什么?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臧健和的丈夫认为她是想要利用自己留在香港,彻底击碎了她的尊严。
事实上,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愿意被人看低自己。
而正是因为“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心态,臧健和毅然决然地跟丈夫分开,选择独自带着孩子在香港生活。
剧情不需要高喊女性独立的口号,只要符合人物逻辑,女主的行为动机就可以激发出观众的共鸣感。
而后的故事中,臧健和走得每一步也并非带有什么主角光环。
她的护士证在当地不作数,只好先以洗盘子为生,却还是难以负担孩子与自己的生活费用,只能再去兼职打针、洗电车,将一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
任何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很难坚持,所以剧情也不避讳地拍出了臧健和想要轻生的一幕。
好在转机也随之而来,在糖水伯、红姐与一众底层小人物的帮助下,女主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在码头卖水饺,从小摊贩做起。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在触底后才能反弹。
而只有心怀韧劲儿,努力扛过苦难阶段的人,才会迎来新生。
02 臧健和的传奇,商业奇迹的源代码
电影改编自臧健和的真实事件,还原到剧情里的很多桥段都有迹可循。
比如女主刚开始卖水饺的时候,有顾客反映饺子皮太厚了,不够讲究。
于是她就熬了三天三夜去研究如何让皮更薄更适合当地人的口味。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里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事实上,现实中的臧健和就是凭借着这样认真的劲头,将自己的饺子进行改良。
事后她还专门找到那个顾客,请对方品尝,并且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与称赞。
仔细想想,臧健和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大女主爽文式的逆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她的成功是日日夜夜的奋斗,也源自于面对残酷命运,绝对不服输的精神。
原来商业传奇的源代码,不过是一个女性为了家庭和孩子,将苦难和艰辛都揉碎了包进名为生活的饺子皮当中。
不仅如此,剧情后期已经事业有成的臧健和,也从来没有抛下自己的善良本心。
她在街头偶遇了曾经帮助自己的糖水伯,并且愿意为对方养老送终。
现实中的臧健和也是如此,她将老人接到工厂,管吃管住,不求回报。
后来老人始终坚持去工厂“上班”,还被工友们称呼为“厂长老爸”。
而且臧健和也将这份温情一直延续下去,据说她总会给穷苦工人的饺子里多包两颗虾仁。
商业可以很宏大,但味道必须很人间。
原来这才是湾仔码头维持了几十年老字号的秘诀。
03 港人精神:迎着时代浪潮前进
其实在《水饺皇后》中,我们除了看到臧健和的传奇故事,也透过她的经历感受到了一代人的精神内核。
在70、80年代的香港,来自各地的普通人都想要谋一条生路。
大环境背景下,纵然有许多竞争与无奈,但更让人看到了独属于那个年代的蓬勃生机。
每一个在底层打拼的小人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他们在苦难中携手并进,互帮互助,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生乐章。
粤语中有句俗语叫作——“食得鹹魚抵得渴”。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你想要吃咸鱼,那就必须要忍得住口渴。
人生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早已在暗中标好的价格,唯有奋斗和团结才是改变命运的有效方法。
而这一理念,其实在很多以香港为背景的影视剧中有所体现。
比如《岁月神偷》,以底层家庭的一生,体现出60年代香港社会的风云变化。
一步难,一步佳。
难一步,佳一步。
难又一步,佳又一步。
△图片截取自电影《岁月神偷》
大时代有现实性,可小人物顽强不屈,只要往前走,总有好的一天。
除此之外,最经典的故事当属《狮子山下》,其表达的“狮子山精神”,核心思想就是“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
你看,在这些关键词中,我们都可以能看到臧健和的影子。
她代表的其实是老一辈人最美好的品质,而这份品质,也值得更多人去传承。
04 结语
《水饺皇后》最难得的一点,不在于她对臧健和的故事是否做到了百分百还原,而在于它能否拍出人物背后的精神表达。
在看完电影过后,我想观众们心中的疑虑都打消了。
而这部影片也将成为所有真人真事改编类型电影的标杆,只有像刘伟强这样,看似拍人,实际是拍时代、拍命运、拍观念,才叫作拍电影。
这些年有不少影片都试图利用真人真事的剧情博眼球,可创作者难以抓住精髓,也还是拍得不够对味儿。
就像是一盘饺子,饺子皮是容纳一切的根基,可饺子馅才是滋味的保证。
与此同时,港剧、港片或许也应该返璞归真,找回前辈们的狮子山精神,继续在创作道路上开拓进取、灵活应变,终有一天可以找回往日的荣光。
——END——
来源:娱乐圈笔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