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熊“同居”13年,最终被活活吃掉,6分钟死前录音被禁播!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08 13:48 2

摘要:导演赫尔佐格用崔德威尔生前拍摄的100多小时影像,拼凑出一曲浪漫与残酷交织的生命悲歌。

《棕熊人》是一部让人脊背发凉又忍不住深思的纪录片。

图|电影《棕熊人》海报

他用了整整13年时间,在阿拉斯加的荒野中与棕熊共处。

谁承想,最后他和女友却命丧熊口。

导演赫尔佐格用崔德威尔生前拍摄的100多小时影像,拼凑出一曲浪漫与残酷交织的生命悲歌。

崔德威尔是个矛盾体。

他曾是酗酒、吸毒的失败者,却在棕熊身上找到了救赎。

他给每头熊起名字,像对待朋友一样,对着镜头倾诉爱意,甚至声称“愿为熊而死”。

图|崔德威尔

可在棕熊的凝视里,根本没有温情,只有自然压倒一切的冷酷

当导演赫尔佐格说出这句话时,银幕内外的人都在战栗。

这个把棕熊当迪士尼动画角色的男人,至死也没有明白,他的乌托邦不过是人类的一厢情愿。

讽刺的是,崔德威尔以为自己在保护棕熊,但法律区本就有法律护佑。

他越界的亲密接触,反而模糊了棕熊与人的安全界限,最终酿成悲剧。

影片那段未公开的死亡音频(曾一度被禁播),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我们:“人类试图扮演上帝,自然总会用最原始的方式回敬。”

图|崔德威尔和女友

崔德威尔的天真让人心疼,他的偏执又令人不安。

今天我们就讲一讲他的故事。

崔德威尔出生在美国华盛顿的富人区,在自由主义的影响下,他从小过着散漫又惬意的生活。

因为对跳水情有独钟,他很小就开始参加训练。

经过系统的培训,崔德威尔成了一位专业的跳水运动员。

后来,他在世界跳水舞台大展风姿,拿下无数金牌。

没想到,几年后因为一场事故,让他彻底告别跳水舞台。

在这场事故中,崔德威尔严重受伤,医生告诉他:“即使痊愈了,也无法再跳水了。

听到这话后,崔德威尔彻底沉沦。

图|崔德威尔

好在父母一直陪伴左右,让崔德威尔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后来,他康复了。

可是,巨大的失落感又让他再次沉沦。

后来,他开始尝试抽烟、喝酒,甚至沾染上了毒品。

崔德威尔的父母曾尝试劝说,可无济于事。

直到1990年,30岁的崔德威尔开始尝试旅行。

他带着装备一路走到阿拉斯加,这里是年轻人探险的天堂。也正是在这里,拉开了他和棕熊的故事。

图|崔德威尔

旅行没多久,崔德威尔又开始酗酒。

那一晚,他喝得酩酊大醉,之后更是露宿荒野。

等他醒来时,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他身边竟然来了一头巨大的熊。

要知道,棕熊可是陆地上最大的肉食动物之一。

棕熊体型庞大,它长约170—280厘米,重量约300千-600千克。一只雄性棕熊的体重,相当于七八个成年男子的体重。

虽然棕熊看起来胆子很小,经常被人吓得到处跑。

但是,一旦人类表现出异常举动,棕熊就会变得异常凶猛,更会向人类发起疯狂进攻。

图|棕熊

棕熊肩背上隆起的肌肉,让它的前臂粗壮有力。

如果棕熊发怒了,一巴掌就能扇断一棵碗口粗的树木,甚至能击碎一头野毛牛的背脊骨。

崔德威尔吓坏了,他早就听说过棕熊很可怕,但他也不想成为棕熊的盘中餐。

于是,他屏住呼吸,保持静止状态。

没想到,棕熊看了他几眼,没多久就跑开了。

双方第一次接触,让崔德威尔产生了错觉,他认为刚刚跑走的大家伙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

后来,崔德威尔来到棕熊保护区,近距离接触这些大家伙们。

他还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棕熊因为人类捕杀频繁,已经在阿拉斯加地区成为濒危动物。

那一刻,崔德威尔萌发出一个念头,他要保护这些大家伙们。

从那天之后的13年里,他不断尝试着靠近棕熊,还拿着摄像机拍摄棕熊们捕猎、打斗和休息的画面。

带着这些视频,崔德威尔向人们宣传着保护棕熊的意义。

图|崔德威尔

或许是接触多了,崔德威尔越发感觉到,棕熊越来越温顺。

有几次,他甚至直接上手去摸它们,这些大家伙们也毫无反应。

那一刻,崔德威尔彻底将棕熊看作自己的朋友。

2003年10月的一天,崔德威尔像往常一样,拿着摄像机拍摄这些朋友们。

此时,阿拉斯加天气转冷,棕熊们开始为入冬做准备。

崔德威尔和女友艾米在保护区内,搭起了帐篷,准备在这里过夜。

他的帐篷搭在棕熊保护区内,就在他们快完成时,一只棕熊突然朝他们冲了过来。

图|崔德威尔

短短6分钟内,棕熊向崔德威尔和艾米发动了进攻。

很快,俩人就失去了生命。

恐怖的是,此时的摄像机还在工作。

后来,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发现了崔德威尔和艾米两人的遗骸。

现场一片狼藉,工作人员看到后更是感觉触目惊心。

崔德威尔或许自己也没想到,摄像机居然记录下了他们人生中最后的6分钟。

他们像发了疯一样大声呼喊着,可是棕熊并未停止他们的动作。

图|棕熊

崔德威尔或许是想用这种方法赶走棕熊,可他和这些大家伙们接触了十几年,却忘记了它们被人类异常行为激怒后,会爆发出更令人恐怖的破坏力。

因为这段录音实在太过于血腥,很长一段时间都遭到了禁播。

崔德威尔最初的行为源于对棕熊的深切热爱与保护使命感。

他通过近距离观察和拍摄,记录了大量棕熊的生态影像,还成立熊人协会宣传保护理念,呼吁人们禁止偷猎。

这些努力提升了人们对棕熊的认知,甚至促使部分人关注野生动物保护问题。

图|崔德威尔

然而,崔德威尔的保护方式存在严重问题。

首先,他拒绝遵守安全规范,长期不携带防熊喷雾或武器,甚至违反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规定,多次被警告后,仍然我行我素。

其次,他将棕熊拟人化,认为信任能跨越任何物种界限,忽视了棕熊作为顶级掠食者的野性本能。

要知道,棕熊在饥饿或感到被威胁时,攻击性是超级强的。

崔德威尔选在秋季,也就是棕熊储备冬眠脂肪的高危期停留,直接导致悲剧发生。

崔德威尔的案例警示我们,就算要保护野生动物也要尊重其自然习性,避免以共情之名,越界干预,最终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保护行为需要理性,真正的保护是应该建立在科学管理与对野性的敬畏之上。

切忌,慎重。

#春日生活打卡季##记录我的2025#

来源:胖冬瓜Talk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