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电影《我本是高山》斩获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奖。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各界关注,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而在颁奖典礼现场,导演郑大圣的一番话,更是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电影《我本是高山》斩获优秀农村题材影片奖。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各界关注,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而在颁奖典礼现场,导演郑大圣的一番话,更是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导演郑大圣站在领奖台上,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他特别提及了张桂梅老师,言语中满是感激之情。他表示,没有张桂梅老师,就不会有《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正是张桂梅老师那令人动容的事迹,为影片提供了最坚实、最动人的创作源泉。
张桂梅老师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后前往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在经历了诸多生活的磨难后,她毅然投身教育事业,立志要为贫困山区的女孩们改变命运。为了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张桂梅老师四处奔走、多方筹措资金。她遭遇过无数次的拒绝与误解,却从未放弃。最终,在各方的支持下,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功建成。
自学校创办以来,张桂梅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她走过约 11 万公里的家访路,只为劝说更多的家长让女孩们走进校园,接受教育。她不顾自己身体的病痛,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成长。在她的努力下,近 2000 名农村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的校门,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正是以张桂梅老师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而成。为了能够真实地还原张桂梅老师的生活与工作场景,剧组特意前往张老师的学校取景拍摄。影片中,那一间间简陋的教室、一个个充满求知欲的学生,以及张桂梅老师坚定而又温暖的身影,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不仅展现了张桂梅老师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让大家看到了贫困山区教育的不易与希望。
当导演郑大圣在颁奖典礼上提到张桂梅老师的名字时,现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电影《我本是高山》的认可,更是对张桂梅老师的崇高敬意。张桂梅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教育的初心与使命,她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如今,电影《我本是高山》获得了华表奖的肯定,这无疑是对影片制作团队的巨大鼓励,同时也是对张桂梅老师精神的一次广泛传播。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也会有更多的人被她的精神所感染,投身到教育事业以及公益事业中去。大家对于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以及《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还有哪些想说的呢?欢迎一起交流分享。
来源:与君相逢横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