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电影局官网一则备案公示激起千层浪——24岁的王俊凯以"联合导演"身份出现在青春公路片《少年游》主创名单中。这部聚焦非遗传承的公路电影,在流量明星转型导演屡遭质疑的行业背景下,或将开启一场关于青年文化表达与商业价值重构的冒险实验。
流量偶像转型导演首秀:王俊凯的川藏线非遗实验能打破跨界魔咒吗?
---
国家电影局官网一则备案公示激起千层浪——24岁的王俊凯以"联合导演"身份出现在青春公路片《少年游》主创名单中。这部聚焦非遗传承的公路电影,在流量明星转型导演屡遭质疑的行业背景下,或将开启一场关于青年文化表达与商业价值重构的冒险实验。
流量迭代:从唱跳偶像到非遗叙事者
在TFBOYS三位成员中,王俊凯率先触碰导演领域的选择颇具深意。相较于易烊千玺深耕现实主义题材、王源专注音乐创作,他选择以川藏公路为经纬,串联起唐卡、藏纸、德格印经院雕版等8项非遗技艺。剧组已完成昌都、林芝等地的三轮勘景,被当地文化部门证实将采用"行进式拍摄",让演员真实体验318国道非遗守护者的日常。
备案信息显示,该片核心剧情是三位青年在公路旅行中破解百年传承密码,这与王俊凯工作室发起的"寻找00后非遗传承人"行动形成互文。知情人士透露,选拔出的5位非遗少年将以"文化向导"身份参与拍摄,这种"公益造血+电影叙事"的联动模式,在内娱尚属首创。
跨界迷思:流量导演的冰与火之路
近年来,从王宝强到贾玲,明星转型导演的票房神话与专业性质疑始终并存。导演协会2023年调研显示,跨界导演作品豆瓣均分仅5.2,较科班导演低1.7分。但《少年游》的特别之处在于,王俊凯选择与北电毕业的新锐导演陈默(代表作《云端牧人》)共同执导,并邀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得主李淼担任艺术顾问,这种"代际组合"或许能平衡流量与专业的天平。
在拍摄筹备阶段,王俊凯被拍到随身携带《电影语言的语法》《藏地白描》等专业书籍,其表演指导向媒体透露:"他要求每天拍摄结束后观看3小时勘景素材,并手写分镜修改意见。"这种创作态度,与五年前某顶流明星被曝拍戏期间通宵打游戏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博弈:非遗IP的商业化突围
当前电影市场,非遗题材始终未能突破圈层壁垒。2017年《冈仁波齐》1亿票房至今仍是藏地文化电影的天花板,而《少年游》试图通过"公路+悬疑"的类型化包装打破僵局。从立项信息看,影片设置"唐卡密码""转经筒谜题"等强互动元素,与当下流行的密室逃脱类综艺形成内容呼应。
院线经理分析称:"该片35元左右的亲民票价,叠加王俊凯6000万微博粉丝的基本盘,预售破亿几无悬念。但想复制《人生路不熟》11.8亿票房,需突破'粉丝特供电影'的桎梏。"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取景地政府已将其纳入"文旅融合重点项目",甘孜州文旅局负责人证实,将同步开发"电影同款非遗研学路线"。
行业破壁:Z世代的文化责任感
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李立看来,这波95后明星转型潮暗含代际更迭:"他们不再满足于做资本提线木偶,而是试图通过作品建立文化话语权。"王俊凯团队选择非遗赛道,既是对政策导向的精准把握,也折射出Z世代重塑文化自信的渴望。
随着《少年游》进入开机倒计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流量明星脱下商业化的水晶鞋,赤足踏入作者电影的荆棘丛,这场关于成长的非遗叙事能否经得起银幕检验?答案或许藏在318国道的经幡声中,等待与观众真诚相遇。
来源:孤独本是一场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