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这样一个人,他早年郁郁不得志,直到人生过半才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他生前籍籍无名,身后却拥趸众多,甚至以近千万字的思想论述,启迪、滋养了无数湖湘子弟,影响了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史和政治史。他就是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世人称他——“船山先生”。
有这样一个人,他早年郁郁不得志,直到人生过半才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他生前籍籍无名,身后却拥趸众多,甚至以近千万字的思想论述,启迪、滋养了无数湖湘子弟,影响了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史和政治史。他就是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世人称他——“船山先生”。
5月12日-15日每天19:30,纪录片《船山先生》即将登陆湖南卫视、芒果TV,带你一览这位传奇之士热血、跌宕却又不为人知的一生,并一探中国近代百年思想嬗变的根源。
纪录片《中国》原班人马打造,追根溯源展“船山觉醒”
《船山先生》由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湖南卫视、芒果TV、衡阳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芒果伯璟工作室及伯璟文化联合承制,以情景再现与史料考据相结合的方式,用四集体量回溯这位“天地大儒”从“王夫之”到“王船山”的传奇人生,是首部完整呈现其跌宕人生,并系统梳理船山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史影响的纪录片。当人们还常常为“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的盛况而感慨之时,节目团队已溯游而上,追问众多湖南人跻身中国近代史舞台的中央的根源,一探300多年前的这位“启蒙先驱”。
为求史料精准、思辨有力,制作团队特邀请一众“船山学”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集结纪录片《中国》的原班制作人马,再度突破传统历史人物题材框架,以电影级的情景再现,还原王夫之的“觉醒年代”:从青年时衡阳举兵抗清的慷慨热血,到湘西草堂著书立说的孤寂背影;从拒绝剃发、自称为“明遗民”,到晚年“六经责我开生面”、坚持对思想文化和儒家道统的营救……一炬孤灯,便照破三百年思想长夜,以实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成为湖湘文化的灵魂,滋养了一众近代风云人物,推动中国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中国美学”再升级,塑跨时空的思想对话
“诗一般的解说词,画一般的影像呈现”,节目延续“中国美学”,又在此前“虚实相生相映”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戏剧舞台假定性与象征性手法的升级,最终造就了独属于《船山先生》的炽烈美感。遍布各集的名场面,诗意如“月下剑舞”“湘南讲学”,沉郁如“思潮浪涌”,创想如“剧终谢幕,思想沿袭碰撞”……以世界级的视听影像,将这位思想家、哲学家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历史可思可感、可叹可悟!
船山先生生前籍籍无名,家国倾覆之下,费尽一生探寻救世之道,最终,将延续华夏道统视为终生己任。他沉寂多年,却在去世一百多年后在曾国藩、郭嵩焘等湘籍士大夫的推动下,突然进入大众视野,被视为儒家道统的代表,成功入祀孔庙。他的思想学说自成一派、内涵丰富,在那个混乱黑暗的年代,成为照亮无数仁人志士心灵的不灭之灯。船山学“继往圣之统绪,开时代之先声”,堪称明清易代之际,中国乃至全人类文明成果在学术领域所能达到的最高峰。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曾发生于百余年之前,也将再次借由这部纪录片,于当代激起传承涟漪。
船山思想:中华文明赓续的湖湘密码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没有断流,这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即使近代中国遭遇了中华文明的“至暗时刻”,仍有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为中华民族的出路与复兴思索着、奋斗着。
作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王夫之隐居衡阳石船山,一生著述无数,其思想深刻地塑造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品格。他提出“知行相资以为用”,将学术从书斋引向社会变革。这一精神被魏源、曾国藩、郭嵩焘、章太炎、谭嗣同等一众湖湘子弟继承,无论是传统的经世派,还是与时俱进的洋务派、行君主立宪的维新派,乃至以推翻清廷为目标的革命派……皆可见船山思想的烙印。近代湖湘志士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情投身救亡,正是船山精神的外化。湖湘文化也由此成为中华文明近代转型的重要引擎,而王夫之的思想正是这引擎最初的火种。
当我们站在今时今日的节点,回首发掘“船山思想”的价值,不仅在于他保存了文明的火种,更在于他提供了一种文明存续的范式:以批判性继承打破僵化,以实践性转化激活传统,以开放性视野拥抱变革。当中华文明面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挑战时,船山思想依然是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走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面”。
下周一起每天19:30,让我们跟随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看船山先生和他的思想,如何起于湖湘山林,踏遍神州大地!
来源:金牌舆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