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想做「大女主」,或许该向贾玲取取经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6 21:22 4

摘要:马丽倾注极大心血、从喜剧转型正剧的电影《水饺皇后》,豆瓣评分6.7分,票房预测不超过4亿元。在她的演艺生涯里,这个票房成绩实在称不上优秀,甚至都比不过评分更低的《李茂扮太子》《哥,你好》等喜剧片。

五一档落下帷幕。

马丽倾注极大心血、从喜剧转型正剧的电影《水饺皇后》,豆瓣评分6.7分,票房预测不超过4亿元。在她的演艺生涯里,这个票房成绩实在称不上优秀,甚至都比不过评分更低的《李茂扮太子》《哥,你好》等喜剧片。

豪华班底精心打造的“大女主电影”,票房竟然会输给一些平庸的喜剧片,作为主演的马丽,她的价值和影响力,难道真的只能停留在喜剧领域?

顶级“食材”与半桌“好饭”

《水饺皇后》改编自速冻品牌“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人生故事。上世纪80年代,为丈夫所抛弃的山东人臧健和,被迫与两个小女儿滞留香港,艰难生存:

迫于生计的臧女士开始推餐车卖水饺,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从流动摊贩到身家50亿的创业女神,臧健和的悲欢往事和励志传奇,就是一席上等“食材”,若有好的电影制作班底压阵,非常容易制造“爆款”。

而《水饺皇后》的班底,的确称得上“顶配”:

刘伟强导演(代表作《无间道》系列),韩家女是编剧(代表作《我不是药神》)之一,影后惠英红作配角,并集结了众多港星如薛凯琪、王祖蓝、谢天华、袁富华、江美仪等,又有朱亚文、潘斌龙等搭戏,这样的阵容同马丽合力演绎臧女士的人生传奇,完全游刃有余。

班底、阵容、题材都是上佳,导演似乎不想浪费这些好“食材”,并渴望呼应一些票房大卖的故事类型,于是你能在这部影片里看到各种议题的呈现:

苦难叙事、亲情叙事、创业叙事、群像叙事以及最重要的女性叙事:一个女性的成长奋斗史。

谈及女性叙事,一般来讲,都是将女性角色置于困境之中,使她作出反应乃至抗争,由此显露出她的智慧、力量和人物弧光。

本片臧女士遭遇的困境颇多:被前夫一家侮辱,语言不通,求生艰难,打工受伤,生意寥落,偶尔还会遭遇清道的警察、蛮横的黑社会。但每当困境出现,四周便会自动伸出援助之手,陌生老板、暖心邻居、善良房东、热心摊贩及老乡警察,总能适时地站出来扶危解困。

而女主呢,她的态度、行动与抗争,被迫掩埋在这些无私的社会光芒中,而无法见证其真正的独立成长。

就像片中最激烈的一场斗争,黑社会收保护费,并调戏其女儿,臧女士又惊又惧,抄起菜刀与恶人对峙。她护犊心切的样子让黑老大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于是放过了母女三人,甚至转头开始支持她的水饺事业。

这场戏里,她也在抗争,但更像是摆出一个造型,一种姿态,问题的最终解决,靠的竟然是短暂地唤醒恶人的良心。这就像漫威电影里,在需要体现主角英勇、牺牲和信念的时刻,突然灭霸说,我觉得杀人不对,我们握手言和吧。

这是剧作之大忌:让主角处于被动,其命运的起伏完全交托于对手。

以及这场戏里,黑社会当众调戏她女儿,甚至强搂强抱。姑且不论这种桥段放在人流量超大的湾仔码头是否符合常理,单是这种拿女孩开性玩笑,设置冲突,以迫使母亲“发疯”的设置,实在毫无新意也谈不上尊重女性。

而这样的戏份不止一次,群像戏中王祖蓝饰演的落魄少爷,因为被疾跑的小女儿撞了一下,他就出言不逊,侮辱小女儿将来会“卖春”云云。这就像是匮乏的编剧再也想不到合适的冲突,便随手一挥,强行“虐女”,以此来挑动一位母亲和观众的神经,实在是无能又莫名其妙。

及至影片后半段,臧女士的水饺事业步步高升,编剧所能用的困境手段越来越少,以致于无,干脆不设冲突,转而上价值了,如拒绝日本包装,让中国水饺如汉堡薯条般走向国际,甚至到最后开始以成功人士的腔调忆苦思甜,追忆往事。

这时候,观众看到的早已不是一名女性的成长,而只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无关性别的企业家创业神话。

归根结底,在于电影里的臧女士从未陷入真正的绝境,主创生怕她受伤似的,稍遇逆境,便马上让周围人帮她、助她、引导她、成就她,最终带来的效果就是,主创煲了一锅浓郁的鸡汤,却拒绝为我们展示锅底下人物所承受的烈火。

马丽转型成功了吗?

马丽在澳门国际喜剧节谈及《水饺皇后》时曾说,像这样的女性传记电影,“可能有的人(演员)一辈子也遇不到。”

所以她倍感珍惜,同时暗藏了一颗,想要证明“喜剧皇后”并非只能深耕喜剧,亦能驾驭正剧角色的雄心。

事实上,马丽已经得到了权威奖项的认可,张艺谋导演的《第二十条》曾助力她拿下百花奖影后。

马丽获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图据视觉中国

但这部影片里的马丽,仍是喜剧的,而非正剧;她是男主角雷佳音的镶边,而非独当一面的女性角色。甚至,你能从中看到马丽演艺生涯20来年的隐喻和她寻求转型的必然。

《第二十条》中,马丽饰演检察官的妻子李茂娟。她凭借大量的夫妻拌嘴、饭桌吵架及小品式的反转来推动情节,却游离在剧情主线即赵丽颖饰演的郝秀萍案件之外。

她是辅助的、功能的、喜剧的,是为了平衡片中枯燥又沉重的普法、调查与审判戏份,同时吸引部分观众走进影院的一种商业性“配置”。

而这种“配置”策略遍布马丽主演的各种电影:

《夏洛特烦恼》中穿越回中学的核心人物是沈腾,《羞羞的铁拳》中走上最终拳台的核心角色是艾伦,《独行月球》里她的“配置”甚至不如一只金刚鼠,《抓娃娃》里掌控整个装穷计划走向的还是沈腾。

而在一些没有沈腾的喜剧片中,《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里演员假扮杀手的核心角色是魏翔,《李茂扮太子》互换身份的叙事核心是常远,《人生路不熟》是讲“虎父兔婿”同行自驾,主演乃乔杉与范丞丞。

在马丽230亿元票房的辉煌战绩中,核心始终是沈腾、艾伦、常远、魏翔、乔杉甚至金刚鼠,而她则处在一个从属的、附丽的、捧哏的位置。

《第二十条》剧照

这种“配置”是马丽不得不破除的人生之“茧”。

《水饺皇后》恰好提供了一个破茧的机会:不再是任何演员的镶边,牢牢焊在剧情的主线,以自己的一颦一笑撑起整部影片的起承转合。

这是马丽等待20多年才终于遇到的“大女主”戏。

喜剧里的马丽总是在动,要么演一个絮絮叨叨、密切关注丈夫出轨与否的中年妇女,要么像个“恋爱脑”花痴女同学整天追着男生跑,以及浮夸的女明星、时刻会被手下蠢到的女性指挥官甚或造作扭捏的富婆。

这种“动”皆指向一种夸张的吼叫的崩溃的漫画形象;而正剧却能给演员提供一些“静”的时刻,于不动声色间,把情绪传递到位,让观众感同身受。

比如饭桌戏,在《第二十条》里,马丽、雷佳音和张译、蒋奇明边吃边谈事,接着人多嘴杂地吵起来,近而嘶吼、拉扯,发生肢体冲突,喜剧的呈现要求她处在动态之中。

而《水饺皇后》也贡献了一场精彩的饭桌戏,焦点在她和朱亚文之间,她心中有情,但更偏爱事业,遂云淡风轻地举杯,祝将要移民的男人一路顺风,而后停顿,意味深长地补充一句,祝你幸福。

仅是一句台词,一个表情,但观众都能看到马丽那张静态的脸上,所蕴藏的风暴。

但这样能够证明马丽的时刻,不多,甚至很多本能彰显演员魅力的情节,由于创作的无能,而耽误了演员。

举例,生活无以为继时,她绝望到想要自杀。两个女儿跑过来唱歌,她就放弃了轻生。这里的问题是,她之前一直为女儿奔波,丢了工作后,都没试图再找工作,也没有受尽冷眼与屈辱,更不曾安排“后事”比如将女儿送回山东等,编剧急于把她推入困境,急于让她绝境重生,故而匆匆地安排自杀情节而破坏了一个顽强独立的母亲形象。

还有她卖饺子不利,失望回家,两女儿来迎接她,房东和旁人顺便问了两句。她进屋里后,突然吼道:睡觉,我是不是上辈子欠你们的!两女儿蜷缩在床上抽泣。类似这样的咆哮怒吼,不止一处,这种桥段是为了展示她内心的重压与痛苦?

或许吧。但我只看到一个毫无逻辑且狂暴易怒的“封建”家长。

诸如此类,剧作上有很多本来能创造马丽表演高光的地方,却被拙劣的编剧手法造成一片逻辑废墟。当观众频频皱眉去思索情节的合理性时,再好的表演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更不用提在她事业成功后,水饺事业的展示就变成一套连环画,所有角色统一沦为道具,包括马丽这个唯一的主角。

马丽可能得向贾玲取经

“你是不是把我记成贾玲了?”

《水饺皇后》路演现场,有观众提及马丽有一部排在影史第一位的电影。马丽当即开玩笑回应,是不是把她记成贾玲了?其实马丽是有“影史第一”的荣誉的,非单部影片,而是以超230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列华语影史女主演票房榜第一。

图据灯塔专业版

与之相比,同是观众心目中“喜剧女王”的贾玲,也有一项影史第一:华语电影女导演票房榜第一。

从女主演到女导演,一字之差,效果迥然:

主演受制于导演、编剧、摄影、剪辑等,在创作领域的话语权是有限的;而导演则不同,虽然也有其他掣肘,但比起演员来说,像贾玲、邵艺辉这样的女导演对剧本的修改权限是整个剧组里最大的,没有人能挑战她们在剧组里的位置。

特别是贾玲,她的两部作品与个人的生命体验直接相关,一个是母亲,一个是体重,除她之外,谁也写不了、拍不出。正是这样的私己性、排他性,使得贾玲成功跻身编剧、导演的行列,去创作唯有自己方能为之的电影。

其实贾玲之前,已有很多喜剧演员演而优则导,从周星驰到赵本山、陈佩斯、徐峥、黄渤、陈思诚、王宝强等,每一个都是想自己掌握绝对的创作权,去表达一些或人文或商业的思考。

贾玲是为数不多,甚至相当稀缺的做女导演的喜剧女演员。她和马丽是好友,也多次搭档表演,应该对女演员在喜剧片中被迫成为一个标签式的“配置”深有感触。贾玲很快就打破了这种沿袭良久的“配置”;而马丽,还需要一些恰当的契机。

然而,这契机并非《第二十条》这类名导新作,亦非貌似量身定做却充满漏洞的《水饺皇后》,就连马丽与沈腾的老东家开心麻花自己推出的各种喜剧片,所捧的核心角色也不是她,她最有可能破茧重生,插上“大女主”羽翼高飞的路径,还是像贾玲一样,掌握话语权,或导演、编剧,或监制、制片,总之要扩大自己在创作领域的权限。

230亿元票房傍身的“第一”女演员,应该也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去开拓创作领域的版图了吧。如此,被换角、被镶边、被良莠不齐的剧本限制发挥的状况,或许才能少一些;如此,马丽才能早一日迎来真正的独属于自己的“大女主”电影。

撰文丨李瑞峰 编辑丨李瑞峰

来源:谈资有营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