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王炸配置的港片,为何最终反响平平?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06 21:08 4

摘要:“钱只不过是印了一点图案的纸头,好让我们免得为了一顿饭而互相残杀”——这是电影《商海通牒》(Margin Call, 2011)里投行大佬的经典台词,后来被做成了网络动图广为流传。在轻描淡写地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这位大佬刚刚把一场金融危机转嫁给整个华尔街乃至整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钱是什么?

“钱只不过是印了一点图案的纸头,好让我们免得为了一顿饭而互相残杀”——这是电影《商海通牒》(Margin Call, 2011)里投行大佬的经典台词,后来被做成了网络动图广为流传。在轻描淡写地说出这句台词的时候,这位大佬刚刚把一场金融危机转嫁给整个华尔街乃至整个世界。

实际上他很知道钱并不只是“印了图案的纸”,他知道这些纸头和数字背后关系到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的生活乃至性命。而一部真正优秀的金融电影,也正是要建立这种钱与生活之间的血肉关联,要让观众在铜臭味里闻到血腥味,而并不是把钱仅仅当成一种抽象的符号,或者把金融人仅仅当成对空气念咒的魔法师。

《猎金游戏》是今年五一档的票房亚军(仅次于《水饺皇后》),但是口碑中等偏下(豆瓣跌破7分)。此片原本名叫《东方华尔街》,可见有心对标好莱坞经典商战电影《华尔街》(1987)。

这两部电影也都讲了一个很标准的浮士德故事:一个闯入金融世界的年轻人,忍不住用出卖灵魂来换取成功。

而两者之间的区别,或许正是在于有没有一种现实的、残酷的血腥味。《猎金游戏》里由于“金”仍流于抽象符号,所以这种“猎”也就不那么刺激,只是一场中规中矩的游戏。

金融人的黑童话

金融精英是老百姓惯于仰望的对象,又是韭菜们惯于怒喷的对象。这种爱恨交织的大众情绪,令这类人物具有很强的戏剧张力。但是要做好爱憎的平衡,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众需要的“平衡”,并不是简单的“这个割韭菜的最后也遭了报应”那么简单。实际上,观众需要的是既要在情感上代入主角分享一夜暴富的成功,同时又要在道德上批判主角的不择手段。这两项缺一不可,否则电影要么显得无趣,要么显得不道德。

《猎金游戏》中,负责前一项的是初入金融界的菜鸟高寒(欧豪 饰),负责后一项的是金融老炮,“估值大师”张托德(刘德华 饰)。

高寒来到著名投行蓝石,被分入张托德门下。高寒,亦如《华丽上班族》里的李想,早已经把命运直白地进了名字里:高处不胜寒。要想升得快,必须不择手段出卖理想和道德,也正因如此,爬得越高就会跌得越狠。

整部电影的进程,就是沿着高寒的入门、晋升、堕落、悔改而展开,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套路。高寒是一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家境普通,但成绩拔尖,因为辅导富二代朋友的功课而获得了内推进大投行蓝石的机会。他其实没有什么野心,仅仅是保住这份工作,然后早点给女朋友买一套房,把小日子过好。

他曾经恪守道德,比如宁愿在字面意义上吃狗粮,也不愿被富婆女客户潜规则。但要攻破他的底线也很容易,只要一个百分百能转正的承诺就行。实际上他渴望的甚至从来都不是钱,而只是一种安稳的生活,这和苦口婆心劝他回老家考个编制的父母,其实最多也就是五十步的距离。作为金融精英,他的胃口其实有点太小了。

另一条主线是讲高寒的师父张托德,一个不合时宜的老派绅士,如何不被名利腐蚀。这倒可算一种创新,因为一般来说,菜鸟的堕落都是源于跟了一个坏师父,后者像魔鬼一样不断地引诱年轻人,直至无可挽回的堕落。比如《华尔街之狼》里小李子的第一个师父就是一个嗑药的老炮交易员,这为他后来的违法交易和毒瘾打下了基础。再比如《华尔街》里,主角也是一个年轻的交易员,他千方百计结交投资大佬,结果反被带坏,在内幕交易里越陷越深。

而为了避免张托德成为一个过于无聊并且不太可信的老好人,电影还是做了一点设计的。比如安排他痴恋酒吧歌女安娜(倪妮 饰),两人不能成婚,正是因为她的父亲听信了张的投资建议结果亏到自杀。这种愧疚多少解释了张无比坚定的道德感从何而来。

另一个设计是把张托德的严谨表现到极致,他为了防止直升机公司估值过高,不惜现场拆了一架直升机,检查每一个零件的来历。虽然细究起来,这似乎并非估值师的任务,他也应该有更好、更省力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目的,但一步步把一架直升机庖丁解牛,在视觉上还是有其惊奇和过瘾之处,也证明本片导演邱礼涛仍然不乏鬼才创意。

其实金融片很容易陷入雷同的纸醉金迷,我称之为“郭敬明式的炫富”桥段,比如大豪车、大房子、大美人之类的标配,再加一点“用N种不同的杯子来喝水”之类的猎奇点子。这种桥段屡试不爽,但《猎金游戏》聪明地避开了这点。这部电影淡化了金融人的物质享受,而有意强调做金融是一种特殊的权威和责任,能让观众感受到这点,那架直升机拆得就很值。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可谓金融人的黑童话:高寒负责黑,张托德负责童话。他俩之间的分与合是可以预计的,虽然这种转变不尽合理(一个人真的可以在被出卖后选择原谅吗?),但毕竟不难看出导演的整体思路,还是力求工整的。

但一部合格的商业片和一部杰作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工整与否,就像评价两首诗的高下不可能只看它们押不押韵,合不合平仄。说到底,作品的高下还是取决于境界。“东方华尔街”与《华尔街》的区别,可以仅用后者中最著名的一场戏来说明。片中由麦克·道格拉斯的扮演的大反派、投资巨鳄戈登·盖柯向将要被他吞并的公司员工发表了一段经典的演讲:

“我不是公司的摧毁者,我是公司的拯救者。女士们,先生们,贪婪是好的!贪婪是对的,贪婪是有用的。贪婪厘清、穿透并且抓住了进化的精髓。贪婪有很多形式,对生活的贪婪,对金钱、爱和知识的贪婪,无一不激发人向上奋进。记住我的话,贪婪不仅将拯救这家公司,贪婪还会拯救另一家功能失调的公司,它的名字叫美国。”

注意,我想说的并不只是台词的文采,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心态和处世哲学。在这种诡辩里,一己的贪婪被拔高到拯救美国、人类进化的高度,可以说这种人物追求的也早已经不是物质享受和金钱本身,而是有了一种“以身证道”的意味。而电影的深度也随之倍增,它不是仅仅站在道德高地批判贪婪,还要努力同作为资本主义根本哲学的“贪婪”去缠斗,把它驳倒。

而在《猎金游戏》里,反派大老板李海伦(黄奕 饰)只会用非常具体的房子和“一千万”之类的金额来诱惑主角,而当她与高寒反目,也只会咬牙切齿地用“你只是一无所有的loser”来打压对方,整个境界就显得比较狭隘。

关心韭菜,但无关韭菜

前一阵关于《哪吒2》有一种批评的声音,说陈塘关死去的那么多百姓好像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而是民间故事的套路,就像《水浒传》里众好汉也总会砍翻几个路人,或者《奥特曼》里怪兽总会把东京搞得天翻地覆,楼房倒塌、汽车踩扁等等,在这种源远流长的故事传统里,老百姓本来就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背景板而存在的。我们不该简单套用现代的人道主义观点去评价它。

哪吒不论怎么改编,到底还是在民间故事的套路里,那么《猎金游戏》呢?

在本片中,主角师徒非常关心普通股民亏不亏钱,他们是把韭菜放在心上的。但电影其实没有给韭菜多少银幕时间,只给了一些零星的群像描写,而且甚至是喜剧性的。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一群快递小哥,他们聚在一旁聊天(现实中恐怕没有那么闲),为了每一次股市波动而捶胸顿足,感叹买晚了或者卖早了。他们属于喜剧人物,是用来逗笑而不是增添故事道德沉重感的。

片中确因炒股失败而自杀的是安娜的爹,但是这事年代久远,他本人也从未露面,也就只是作为一个背景设定而存在。而且我们也感觉不到安娜对这件事特别在意,她和张托德很明显早已跨过了这条旧日裂隙。

还有一个作为韭菜典型的人物是蓝石里扫厕所的大爷。但是他总是在主角小便的时候请教炒股大事,同样显得不够严肃,而且太过刻意,只是为了衬托主角谈笑间决定普通人一生命运的能耐。对于目的太过明确的工具人,我们也很难投入太深的感情。

实际上,要弥合上流精英和底层韭菜两种叙事,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又是一件必须做好的事。如果不能直观地让观众感受到具体人物伤害,那么金融人整的幺蛾子就显得很空洞。甚至会给人以金融人是活在真空中的那种错觉。

其实“接地气”,本来是香港电影的优良传统。比如《无间道》里,黑帮大佬们开会就一定要吃路边摊,据说这正是他们提醒自己不可忘本。再比如《食神》里,大彻大悟的食神最后一道菜,一定是最家常的“叉烧饭”。美剧里也有类似例子,《亿万》里,平时做派极尽奢华浮夸的投行新贵,到了要紧关头,非要去一下街角的披萨店。

不论这样的设置是否太过刻意和取巧,但至少让观众看到金融人作为普通人的那一面,他们不是每天就靠美酒雪茄就能活着,他们到底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

《猎金游戏》里,金融人的世界就显得是一个架空世界。张托德和高寒都没吃过路边摊,而是坐在高耸的大楼天台喝酒,正是“不接地气”最直观的写照。当然,这里的重点不是吃什么东西、在哪里吃,而是要让精英有足够的烟火气——哪怕有一点点属于凡人的怪癖都好,他们毕竟不是隐居在寺庙里钻研晦涩数字游戏的僧侣。

顺带一提,片中的师徒俩人都显得太过纯情。尤其是高寒,唯一一次出轨还是被女上司灌醉硬来的结果,而且事后也坚决拒绝继续这段关系,心志已经坚比拒绝女儿国王的唐僧,完全称不上堕落。其实破色戒,往往比金钱方面的出格来得更早,这一点《华尔街》的主角已经打过样了。

现在可以回到前面的那个问题了:《猎金游戏》就内核而言,还是古代民间故事的套路,只不过披上了一层现代时装的外衣。它的内在逻辑,已经注定了它不可能弥合上流精英和平民韭菜两个视角。

网上有人指出,片中的金融斗智太过弱智。这里我倒可以公道地讲一句,实际上它的斗智正是三国演义式的套路,那些巧妙的计谋,当然在现实的战争中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但却能在故事演义里实现一波三折、大快人心的效果。

这或许就是《猎金游戏》票房还可以,但口碑中等偏下的根本原因。民间故事的内核自有它的爽点,但也自有它的局限,尤其是强行套上一个热门的现代背景。如果张托德是一个古代侠客,高寒是他的徒弟,投资公司换成武林门派,金融游戏换成比武打仗,是不是一切就显得通顺许多?

实际上,民间故事永远不乏受众,现在大热的各种短视频剧正是最显而易见的证明。你会看到,那些剧直戳人最敏感的痛点,也就是能力与地位的不匹配,所以要让反派不厌其烦地侮辱一个人出身低微。李海伦和高寒斗法到最后,一定要说一句“我们和你不一样,你只是一无所有的loser”,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但是金融人毕竟不是古代侠客,他们不能只心怀抽象的仁爱大义,还必须心怀股东。社会的组织方式和运作逻辑,早已不同。因此片中师徒俩抽空自家公司,把股票做到停牌,以此来打击“不正义”的蓝石公司,虽然看着一时爽,但恐怕对自家股东的伤害比蓝石还大。

现如今,短视频做得越来越像电影,电影却也做得越来越像短视频。短视频在进步,但是我怀疑它有无法突破的天花板。电影在堕落,这种堕落却是没有底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有一天大电影的故事讲得还不如短视频。

一个悲伤的事实是,讲一个真正属于电影的好故事,正越发成为一种濒临失传的艺术。你看《华尔街》的导演本人,后来又拍了《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2010),评分还不如《猎金游戏》高呢。

来源:乘风破浪的漂流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