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情片《独一无二》:送给独一无二的你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6 18:20 1

摘要:这是一个聋哑家庭,爸妈和哥哥都是聋哑人,喻延是家中唯一的听说健全的人。爸妈经营一家鱼杂小吃店,哥哥在修理店打工。

电影《独一无二》在武汉拍摄,有几个镜头取自武汉一中。作为一个武汉市民,应该去捧场。

电影演绎了一个高二女生追逐音乐梦的故事。

17岁的女孩喻延(张婧仪饰)与爸爸喻志坚(陈明昊饰)、妈妈周琳(蒋勤勤饰)、哥哥喻周(辛云来饰)生活在祖辈经营的喻记鱼杂铺中。

这是一个聋哑家庭,爸妈和哥哥都是聋哑人,喻延是家中唯一的听说健全的人。爸妈经营一家鱼杂小吃店,哥哥在修理店打工。

喻记鱼杂店生意不错,食客用手指的方式完成点餐,因为交流不畅,有时不免产生纷争,喻延便要投入更多时间来维持生意,她甚至要每天早上3点起床和父亲一起到鱼市购入新鲜食材。

鱼杂店环境简陋,一楼是店面,二楼是住家。

爸妈对噪声无感,经常弄出大动静;房屋邻近火车轨道,轰隆声不绝于耳。喻延的理想却是报考音乐学院,成为一名专业歌手。

喻延参加了合唱团,顾老师听说喻延自创了一首歌曲,鼓励她追逐音乐梦想。合唱团团员童明生和喻延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练歌。

喻延中断了合唱团的活动,因为喻家吃了官司。当喻延作出放弃练歌决定时,喻延一人在电梯中嚎啕大哭,——这也是电影中一个情绪引爆点。

原来,喻延有一个叔叔(喻志成),自以为家产分配不公,要争店铺继承权,一纸诉状将喻延一家告到法院。

在邻家律师的帮助下,喻延努力寻找证据,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

喻志坚渐渐明白女儿的梦想,为女儿买了一台电子琴。

喻延重回合唱团,并在大型文艺汇演中主唱了自创歌曲《万语千言》,演唱获得巨大成功。——这也是全剧的高潮。

电影以大团圆的方式结束:喻志成回到鱼杂店,喻延登上前往北京的动车,去参加音乐学院考试。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几度流泪,好几段镜头引爆了我的泪点。

我开始对手语很烦,以为要借助字幕才能理解角色的情绪和言语,这种观赏体验很不好。后来,发现手语很有表现力,很有感染力,特别是看到喻志坚情绪激动地拍打自己的双臂,表示生活艰辛,坚决不同意出售店面,我哭了;看到喻家父女用双手交错十指摇晃作出自由飞翔的动作,表达父亲对女儿脱离家的束缚去追梦的支持,我流泪了。

追求音乐梦想并不新鲜,《寻梦环游记》(动画片)《第二次考试》(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都表达了相似的主题,但以聋哑人家庭作背景来展开剧情,因为反差强烈,就格外感人。

鱼杂店的局促和简陋,现实生活的艰辛和磕磕绊绊,与青春梦想的绚烂和广阔,也能形成强大张力。

“听一万种声音,只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喻延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可以活出精彩的自己。

看电影拓展了我的认知边界,丰富了我的情感体验,引发了我的广泛联想,实在是受益匪浅。

电影也有明显的缺憾。因为翻拍自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在移植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喻延身为高二学生,在当今应试环境中不可能挤出太多时间照顾家庭,更不可能腾出时间找寻胜诉所需要的证据,因为学生都被束缚在校园甚至教室!

附 电影精彩台词

1. “我可以做任何事情,做任何人,但我就是做不了我自己。”

这句贯穿全片的呐喊,是喻延(张婧仪饰)在长期压抑后爆发的核心台词,展现了她在亲情束缚与梦想渴望之间的撕裂感。

2. “要我说就考个咱们当地的学校,家里有事你也能照应到。”

父亲用手语表达的期望,既体现对女儿的爱护,也暴露了传统家庭观念对个体选择的限制。这句台词被观众评价为“真实到窒息”。

3. “我也有想做的事情啊,我不可能一直在家里吧。”

喻延对音乐老师(白客饰)的倾诉,揭示了青春期子女在家庭责任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引发观众对代际沟通的共鸣。

4. “没有人可以决定你的人生,除了你自己。”

这句充满力量的台词出现在角色独白海报中,象征着喻延最终突破桎梏、追寻自我的觉醒。

5. “房子是家,不卖。”

法庭戏中父亲用手语表达的家族情感宣言,将物质与精神归属的对立升华,成为亲情归属的经典注脚。

其他值得注意的台词片段:

“当你只能用表情去观察别人的时候,有些事情会变得很可怕。” 喻延对无声世界的细腻观察,暗示听障家庭独特的沟通困境。

“爸妈从来没骂过我,但他们的沉默让我觉得比骂一万句都难受。” 这句源自观众对预告片的评价,后被主创团队引用为影片主题的延伸。

这些台词通过手语、字幕和画面语言的结合,将听障家庭的情感张力与青春成长的普世命题交织呈现。影片通过克制而细腻的表达,让台词成为观众与角色之间的情感桥梁,尤其在涉及“声音与沉默”“自由与归属”等核心冲突时,台词设计兼具文学性与现实穿透力。

来源:语文红宝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