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竟是“他国联合窃取美国文化主权”。
5月5日,华盛顿突发重磅消息: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所有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竟是“他国联合窃取美国文化主权”。
这政策一出,好莱坞制片商集体慌了,欧洲多国紧急磋商反制,而中国网友却笑称:美国电影终于要‘闭关锁国’了?
«——【·从造梦工厂到“空城计”·】——»
5月初,洛杉矶街头的影视剧组比往年少了近四成,曾经挤满明星保姆车的环球影城停车场,如今停满了空置的摄影器材箱。
根据FilmLA的报告,2024年洛杉矶影视拍摄总天数暴跌36.4%,其中喜剧类制作量更是夸张地“腰斩”85.7%。
连《黑道家族》制片人诺埃尔・斯特曼都感慨:照这样下去,好莱坞可能变成下一个底特律。
这场危机并非突然降临,当奥地利、匈牙利以不到好莱坞三分之一的成本打出“影视制造天堂”的广告。
当佐治亚州用免税政策抢走《黑豹2》的后期制作团队,好莱坞的产业链正在悄悄“外流”。
两届奥斯卡音效得主凯伦・贝克・兰德斯发现,如今连一部科幻片的配音和特效都要外包到加拿大和新西兰。
以前嘲笑其他国家‘只有取景地’,现在他们连后期制作的桌子都快搬空了。
更致命的是,美国观众正在抛弃影院。2024年本土票房87亿美元,比2018年的120亿缩水27%,流媒体平台抢走了73%观众的“默认观影渠道”。
迪士尼不得不砍掉三部原创剧本,将资源押注于《复仇者联盟5》等IP续集。
这不是创新,而是求生:只有蜘蛛侠、钢铁侠这些老面孔,才能勉强让观众掏钱买票。
曾经的全球电影霸主,如今正经历“去工业化”阵痛。
加州与佐治亚州的“税收补贴大战”节节败退,本土摄影棚使用率从巅峰期的90%跌至63%,连山火灾害都成了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造梦机器生锈,好莱坞的星光还能闪耀多久?
«——【·好莱坞变"嚎莱坞"·】——»
在特朗普的“真理社交”账号上,全大写的怒吼格外刺眼:我们要让电影制作回归美国!
他把矛头指向“外国政府的补贴阴谋”,声称这是“信息战与国家安全危机”。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记关税大棒更像一场政治赌气——毕竟,好莱坞所在的加州,向来是民主党的票仓重镇。
政策落地首日,迪士尼、华纳兄弟的股价应声暴跌12%。
正在英国拍摄的《阿凡达3》剧组收到紧急通知:如果继续在海外完成后期制作,影片进入美国市场时将被征收100%关税。
相当于每1亿美元成本要多交1亿税款,这不是保护,是屠杀。
而该片在新西兰拍摄时曾享受当地政府40%的税收减免。现在特朗普说这是‘窃取美国文化’,那当年《泰坦尼克号》在墨西哥取景,算不算‘文化走私’?
好莱坞60%的服装、道具依赖进口,关税让一块电影布景的木材成本暴涨30%,连给演员做戏服的布料都成了“奢侈品”。
«——【·从家门口的逆袭到全球的"哪吒式"突围·】——»
当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以425亿元票房稳居全球第二时,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变化。
国产片份额已从2019年的低谷攀升至近80%,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单凭本土市场就斩获150亿元票房。
这意味着即使完全不引进外国电影,14 亿观众也能撑起一个自给自足的产业生态。
不仅刷新全球动画电影纪录,更让迪士尼高管感叹"中国观众用票房重写了规则",这场逆袭背后,藏着中国电影工业十余年的蛰伏与蜕变。
三年前还被视为"技术洼地"的中国动画,如今已能调动80家特效公司完成1700个镜头。
政策的调整更像催化剂而非主因,国家电影局"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的通知,恰逢中国观众口味迭代的关键期。
出海征途同样充满惊喜,北美市场虽遇冷,但6100万美元的海外总票房仍创下20年华语片新高。
更耐人寻味的是,当《我不是药神》被越南翻拍、《长津湖》在俄罗斯热映时,中国电影正从"文化输出"转向"价值共情"。
«——【·全球影坛“重新洗牌”·】——»
特朗普或许没算明白一笔账:电影产业从来不是靠关税就能守住的“阵地”。
一边是飙升的制作成本,一边是全球竞争者举着补贴"挖墙脚"。
洛杉矶的摄影棚租金高达每天1万美元,而匈牙利布达佩斯仅需3000美元还附赠政府补贴。
过去十年洛杉矶影视制作量暴跌40%,行业岗位减少25%,而加拿大、英国等国通过税收优惠抢走了《最后生还者》等剧组——每1加元补贴能拉动4.6加元GDP。
中国电影的“换道超车”更让好莱坞感到压力,当美国还在争论“该不该给VR电影补贴”,中国已经有12部VR电影进入制作备案,北京电影节专门开设了“元宇宙观影”体验区。
最深刻的变革发生在观众端,美国HarrisX调查显示仅34%成年人愿为影院买单,而中国这个数字是68%。
差异背后是内容革新:《哪吒2》用"对抗命运靠自己"的东方哲学刷新全球票房,而好莱坞还在重复"美式英雄救世"的老套路。
更颠覆的技术正在实验室里酝酿——中国工程师透露,脑机接口技术或让观众明年就能"神经接入"电影场景。
«——【·关税筑起的墙,挡不住电影的“全球化基因”·】——»
特朗普的100%关税,像极了一个过气明星试图用夸张动作吸引眼球的最后挣扎。
他或许不懂,电影产业的魅力从来在于“开放与包容”:《阿凡达》的取景地在新西兰,特效团队在加拿大,音乐来自伦敦交响乐团,这种全球化协作才是好莱坞曾经辉煌的根基。
当他用关税切断这种连接,毁掉的不仅是好莱坞的未来,更是美国文化“自由多元”的人设。
反观中国电影,没有忙着筑墙,而是带着《哪吒》的风火轮、《流浪地球》的推进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世界。
这种“不搞对抗搞合作”的姿态,或许才是破解文化霸权的真正密码——毕竟,电影的终极战场,从来不是海关的关税清单,而是观众心里的情感共鸣。
当好莱坞在保护主义的迷雾中迷茫,中国电影正在用“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为全球影坛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
«——【·参考信源·】——»
来源:昼案笔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