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久没有夸国产电影了,今年把春节档算上,好像只夸了哪吒2,其他看完都多少有些骂骂咧咧。
很久没有夸国产电影了,今年把春节档算上,好像只夸了哪吒2,其他看完都多少有些骂骂咧咧。
终于有了一部有风格、有美学、有类型叙事,有情绪塑造的犯罪商业片。
当然不完美,有几处还是踩了刹车,人物塑造可以更好,但胜在鲜明、生动,有生命力。
大风杀
其实,一开始知道这部电影时,我并不看好的。
导演张琪,是国内顶级的电影剪辑,担任过姜文、冯小刚的剪辑师。
所以,电影第一则预告片剪得那么风格化,那么迷人。
但在被预告片打动的同时,我也有一丝警惕,顶级剪辑/编剧/美术/武指转做导演,都不好成功。
因为导演思维和具体某个细分工种的创作思维完全不是一个维度。
再加上这是个小成本电影,那些大电影出品方动辄十几家,《大风杀》的片头出品方只有三家,说明电影没有进入大资本的视野。
而白客+辛柏青+郎月婷+耿乐的演员阵容,也只能算精打细算。
但电影完成度非常高,除了预告片里呈现出的美学风格,和导演最擅长的剪辑之后,还有三点非常金贵。
一,导演跟着那么多顶级导演合作过,但没有去有意无意模仿他们的风格。
之前看预告片觉得像宁浩的《无人区》,其实除了风沙的背景元素,其他故事走向和人物塑造,没有相似之处。
看了开头十分钟我还担心是现代版的《新龙门客栈》,但内核也完全不一样。
二,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大风杀》没有去豪赌暴力大尺度这一卖点,否则一定会因为删减修改把作品搞的四不像,三月上映的犯罪片《怒水西流》就毁在了这点上。
三,这是一部商业类型片,我的意思是,尽管电影非常风格化,但导演完全没有沉浸于个人表达或者视听炫技。警匪对决的故事层面,直到最后都没有掉线,并且非常勇敢的在常规套路下,玩出了新意。
虽然故事层面不能说做到了滴水不漏,但它是一部特点鲜明的商业犯罪片。
非常“电影感”,而这正是国产片亟缺的。
故事背景是一个即将沙尘暴的边陲小镇,昔日繁华的贸易集市,已慢慢被时代淘汰,只剩寥寥百口人。
全镇只有一个派出所、三个警察和几把手枪以及不多的子弹。
荷枪实弹的悍匪为了把藏在镇子里的钱挖出运走,切断了镇上所有的通讯设备。
一个边陲小镇版的暴雪山庄故事。
故事主要分三幕,第一幕,反派大佬越狱。
这一幕主要是起范、定调,加油站救人+杀人的戏份,基本无台词,耿乐把古龙式的邪恶调调起成功了。
第二幕,辛柏青饰演的反派大佬接棒耿乐,推高叙事,外加归拢支线,把主要张力绷到警察和群匪的对决上。
劫匪老大和瘦弱警察的第一场饭局戏,设计的漂亮,特别的亮点是呼来喝去的大嫂,为这场紧绷的戏,增加了游动的韵味。
这一幕后半段的推进速率有些下降,靠几场支线小戏做弥补,内讧、杀居民、杀配角警察等。
第三幕开场设计了一个反转,把围攻派出所变成了警匪2v2,这一幕里的逆光风沙大战真漂亮。
所以,电影是非常典型的好莱坞三段式的设计,节奏卡点明确,这是保持流畅性的底层逻辑。
《大风杀》还有一个非常大胆设计我很喜欢,那就是白客饰演的“弱”警。
在几乎整部电影里,他作为警察,无论是身型、气场,还是战斗能力,都被悍匪死死压住。
有一个他看着挂历上的健美男士出神的画面,蕴藏着他深深的自责甚至自卑:
我为什么这么弱啊?我为什么不能更强大一点?
他的队友一个接着一个被杀死,他都无能为力,言语安慰都做不到。他甚至选择带人躲起来,眼睁睁看着抢钱成功的劫匪出城。
很少在国产片里看到这样的警察形象。
但故事塑造出了瘦小警察内里的精神力量,跟大多数警察作品不一样的精神力量。
他悲观、克制,反个人英雄主义,但以“救最多人的命”为唯一目标。
尤其是当他第二次说出“我是报丧鸟"的时候,那种颓丧、灰暗和坚定向前的内心碰撞感,非常动人。
这也是非常罕见的,所有战友都被劫匪干掉,只剩他一人独活的警匪故事。
没错,电影最后相见的藏友,也是他的幻想。
“一个人,应该可以吧?”
当然,电影问题也不少。
耿乐饰演的老二,死的过早,且范起的太高,后面的人接不住。
内讧的戏码不够聚焦,导致张力分散,这也可能是导演叙事不够自信的表现——忍不住多塞素材。
大嫂角色塑造的不算成功——开始不够坏,最后又好的太明显。
张本煜饰演的会计死了之后,反派的群像里就没有记得住的角色了。
从类型片的角度来说,来一场真正的围攻派出所戏,会更猛更吸睛。
总结来说,如果导演的叙事能和他的审美一样自信,《大风杀》会再上一个台阶。
整体我给7.5分。
但电影的排片很惨,五一首日票房也就一千万多一点,总票房预计也就五千万。
喜欢犯罪片的朋友,可以去捧捧场。
来源:小于影片放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