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饺皇后》上映首日票房轻松破亿,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是资本借“女性主义”之名,行逐利之实。观众一边吐槽一边买票,尽显流量时代的审美危机。豆瓣评论里,“马丽演技值回票价”和“剧情毫无逻辑”两种评价激烈交锋。
《水饺皇后》上映首日票房轻松破亿,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是资本借“女性主义”之名,行逐利之实。观众一边吐槽一边买票,尽显流量时代的审美危机。豆瓣评论里,“马丽演技值回票价”和“剧情毫无逻辑”两种评价激烈交锋。
马丽的表演可圈可点。被丈夫羞辱时,她用颤抖指尖和泛红眼眶展现角色的隐忍;拒绝日资收购时,沙哑嗓音和决绝动作尽显角色硬气;与伙伴诀别,嘴角抽搐、泪光闪烁,将复杂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堪称“教科书级哭戏”。然而,角色塑造过于扁平,这些精彩表演缺乏支撑,如同“孤岛”。
导演为强化“大女主”人设,设计“单挑流氓”“舌战日企”等夸张情节,却没给角色人性弱点和成长空间。马丽雨中推三轮车的镜头被调侃像“外卖广告”,此时观众对角色的共情已彻底消失,这哪是创业者,分明是披着现实外衣的“超级英雄”。
刘伟强、惠英红的加入本应保障影片质量,结果却因创作团队的自大而失败。导演想用商业手法包装女性创业,却忘了现实主义最需要的“克制与含蓄”。马丽和女儿的母女戏只剩煽情,惠英红的“红姐”被简化为工具人导师,好好的题材被浪费,恰似用大厨手艺做速食面,空有其表。
资本迷信“双影后+名导”,暴露影视行业的“路径依赖”。看到《你好,李焕英》成功,就以为“马丽+贾玲”是票房密码,却忽略观众对真实人性的渴望。《水饺皇后》的口碑崩塌,豆瓣评分从6.2降至5.1,就是观众对套路化创作的抗议。马丽说演的是普通女性的挣扎,可影片用“完美人设”和悬浮剧情限制了她的发挥。
撕下“大女主”虚假标签,不再执着流量话题,回归真实人性刻画,才能让表演与作品相互成就。正如臧健和所说,真正的创业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 ,而非虚无的“主角光环”。
至于马丽,作为观众而言她的演技是在线的。大家觉得呢?欢迎你来留言畅聊。
来源:娱乐大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