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概好的作品需要经过时间的酝酿才会变得醇香,这部电影目前评分已经升至7.9分,有人翻来覆去的看好几遍只为看懂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
这句台词,我想很多人都看到过,但似乎没人知道出处。
其实也正常,这部电影刚上映时扑得很惨。投资超3亿票房仅有2亿,豆瓣评分也仅有6.5分。
大概好的作品需要经过时间的酝酿才会变得醇香,这部电影目前评分已经升至7.9分,有人翻来覆去的看好几遍只为看懂电影到底讲了什么。
那么今天就扒一扒这部电影,带你一窥真实世界的权力法则与情义悖论,究竟是怎样的鲜血淋漓——
《投名状》
投名状,是古代加入非法团体时用于表忠心的行为契约,需以特定行动作为凭证。
在《水浒传》中林冲为上梁山,就需要杀一个无辜之人作为投名状,方能得到认可。
清朝末年天下大乱、战火四起,百姓哀鸿遍野、饿殍遍地。
庞青云(李连杰 饰)在围剿叛军时被出卖,麾下全部战死沙场,唯有庞青云装死才得以幸免。
兵没了,将也就没了,浑浑噩噩的庞青云被离家出走的莲生(徐静蕾 饰)救下。在这命比纸薄的年月里,二人只得抱团取暖。第二天,莲生不告而别。
心灰意冷的庞青云卖掉了自己的官服和佩剑,试图融入这个乱世。
马匪二当家姜午阳(金城武 饰)正在村头发放吃食,但是只要吃了就要一起去“干大事”。
所有人都在争抢吃食,任谁都知道去了绝对不是好事。不去会饿死,去的话好歹能吃口东西再死,怎么选一目了然。见庞青云不去争抢吃食,还穿着精美的官靴。
姜午阳拔刀就抢,乱世里不讲什么道德,只讲谁的拳头大,最不值钱的便是人命。庞青云毕竟是个将,轻易制住了姜午阳。
不打不相识,庞青云选择加入姜午阳的队伍。
姜午阳所说的“干大事”就是劫掠叛军军粮。
大当家赵二虎带劫匪拦路,二当家姜午阳带流民侧击,再加上战力惊人的庞青云,成功劫到粮食。
可夜间竟又遭到官军围剿,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很多时候兵比匪还狠,所有钱粮皆被搜刮。
没了钱粮,马匪内部一片愁云惨淡。
庞青云站出来鼓动大家参军,好歹不至于饿死。
三人交心后,纳投名状结为兄弟,带着一百零八人出发从军。
庞青云当过兵,先是找到了三位大人,不顾大人的讥讽立下军令状,用没有军饷的1500精兵十日内攻下舒城,唯一的要求是攻城收获截留一半。
却仍要战场上耗尽兄弟的血,换得那1500精兵的增援,取得胜利。
难得的胜利让三位大人眉开眼笑,又调拨给庞青云五个营的兵力。
可三位大人也不想看庞青云脱离掌控,就让有血仇的魁字营作为副手,共击苏州。
也在此时,随着势大,庞青云的野心也愈大。并且行事风格与作为马匪的赵二虎、姜午阳完全不同,三人心生嫌隙。
最终面对着朝廷的腐朽、同僚的黑暗、野心的膨胀、曾经歃血为盟的三兄弟最终自相残杀……
《投名状》的原型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其实有众多演绎,如京剧、影视。
这部电影阵容之强大极为罕见,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同台对戏,宏大惨烈的战争场面也极为真实,估计以后再想拍出这种大场面的电影是不可能了。
当然片中确实有很多不清不楚的点,据悉是导演陈可辛为了在内地上映,对影片很多台词和情节进行了修改删减,导致原本126分钟的电影被删减到110分钟,影响剧情的连贯性和观影体验。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庞青云野心膨胀的黑化史,为了上位可以牺牲手下和过命的兄弟,以至于观感不佳。
但其实,这部电影是一部理想主义者转变为现实主义者的纪实片,乱世中三兄弟不同性格的不同结局凸显了一切。
首先是大当家赵二虎,一个土匪,讲情义重感情。为了山寨存续可以一往无前加入军旅,可以为了兄弟与庞青云翻脸,可以为了减少弟兄们的牺牲敢于单刀直入虎穴刺杀苏州守将。
赵二虎是底层出身,他的理想就是能活下去并且活的好,就是这么简单。可他偏偏是个土匪,他怒斥庞青云是“朝廷的狗”,可土匪逻辑中的“抢钱抢粮抢娘们”与官僚逻辑“养寇自重”的本质相同。
赵二虎过于理想化,以至于什么都想要,结果是什么都不会好。匪做成了难以做大的匪,兵做成了难以晋升的兵,兄弟做成了难以携手并进的兄弟。
姜午阳的存在则是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中间模糊派,他信奉实力最大,这一点可以在他一出场时看上庞青云的军靴,没有询问就直接动手抢夺可以看出。
大概是因为匪群是以义聚集的,所以姜午阳也重义重感情。可惜他也看不出形势,如此乱世之中,这般性子也只能聚啸山林,占地为王,可也仅止于此了。
所以当山寨被官军轻易推平时,这种冲击对姜午阳的刺激是极大的,明白了乱世生存规则的姜午阳选择紧跟庞青云的脚步,但又难以祛除老旧的情义道德,所以整了一出刺马的兄弟阖墙。
庞青云最初也是理想主义者,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武力和麾下的兄弟可以打出一片天。
可在军中只是被摆了一道就失去了一切,这让庞青云认清了朝廷的腐败、高官的争斗、人性的阴暗,在明悟了乱世生存规则后,庞青云不再那么理想化,懂得如何利用自己仅有的筹码在乱世中换得一片求生空间。
所以他可以牺牲掉手下的兄弟性命,只为了博取高官的认可。他可以不顾反对杀掉破城后侵犯女性的手下,只为了得到一个美名。他可以不顾兄弟义气做掉赵二虎,因为他知道随着他们越走越远,赵二虎已经理解不了庞青云的做法了。
这虽然残忍,却是无奈之举。土匪可以肆意妄为,但如今他们是兵。他们想要得到朝廷的封赏、高官的认可、百姓的拥护就只有牺牲一些东西,那就是抛弃妇人之仁的兄弟情义,牺牲小部分利益,博取更大的利益。
如果做的事全然没有风险,又怎么可能轮得到三兄弟呢?高官随便安排个亲信就可以了。
只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赵二虎和姜午阳始终无法理解。
但是转变为现实主义者的庞青云,也看得人生理不适。在我看来可以理解,乱世中性命如草芥,想做大做强就是要狠,对自己狠,对兄弟狠,对所有人狠。
最让人胆寒的是,哪怕庞青云选择主动牺牲这么多,仍然只是个中层。
他仅是凭借一腔孤勇的敢打敢杀和以暴制暴的底色博出位的小人物,在有资源和底蕴加持的高官面前什么都不是,甚至没有对弈的资本。
当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时,庞青云就已注定成为权势绞肉机里的残渣。
最终,在姜午阳刺杀庞青云的刀光里,投名状誓言化作权力更迭的祭品,本质上仍是《水浒》中宋江招安故事的暴力重演。
回头来看,投名状不仅是兄弟结义的誓言,也是底层群体向权力体系递上的投名状。只是这以血为契,以命为注的投名状,注定无法走到最后。
这部电影还是很可惜的,电影删减了不少剧情,否则观感评价会更好。
但是正因为删减修改,投名状的现实隐喻和意义反而愈发凸显,不是么?
来源:一部电影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