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表奖特别策划|《120年·120言》第一期:探问趋势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9 09:11 5

摘要: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已经落下帷幕,电影人们齐聚青岛,共襄光影盛举,用作品镌刻下时代的印记,以热忱叩问中国电影的未来。

1905电影网专稿 激扬时代,万象更新。《今日影评》推出中国电影华表奖特别策划《120年·120言》。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已经落下帷幕,电影人们齐聚青岛,共襄光影盛举,用作品镌刻下时代的印记,以热忱叩问中国电影的未来。

而在当下,面对观众审美升级与行业转型的双重挑战,中国电影急需在创作与产业层面寻求突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始终考验着每一位电影人的智慧,《今日影评》对话百位影人首探中国电影发展之未来趋势。

中国电影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能否跟上时代与观众的变化』

『中国电影需要更紧贴时代变化的创作』

『需要更多作品反映社会当代性和复杂性』

那么在这个时代洪流下,中国电影应该如何突围?

开拓类型,题材多样

当银幕内外的时代齿轮开始错位,类型片开拓成为破局关键。

夏雨:“电影它其实是应该有多重化的发展,除了商业之外,它其实应该还有很多的不同角度去呈现。”

刘晓世:“中国电影没涉足的领域还是挺多的,科幻现在其实只有郭帆导演在带领大家去探索可能性,但是科幻它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郭帆导演拍的是太空旅行,那是不是还可以有人去拍军事科幻、生物科幻、人工智能。”

杜江:“我觉得拍摄高质量的电影,不光是当代题材和现代题材,优秀的历史题材也应该越来越多,最近刚刚拍完《澎湖海战》,把一段历史的文字展现在光影之中,不光让大家回顾历史,年轻观众在品味这段历史时也会有不一样的解读。”

陈宇:“《满江红》实际上就是从古典故事中找到的,以当下语境去看一个当年的故事。每个人群、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必然是和这个国家自己特性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努力创作和构想的,就想做一个三部曲,《满江红》可能是第一个,后面可能还会继续从中国古代耳熟能详的故事中,寻找到今天的意义和新意”

创新表达,叙事升级

关注当代人的生活,展现人文关怀;用创新现代技术讲好本土故事,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董润年:“现在需要努力的是我们电影人整个的艺术创作能力,一方面是我们讲故事的技巧,另一方面是怎么去挖掘我们当下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生活的现状,我们也是在准备《年会不能停!》的第二部,希望能在第二部里边给大家更多地呈现出来,我们所观察到的有趣的生活。”

姚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在我个人看来电影的突破方向依然是在人物与情感的深度挖掘上,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影片在形式上和视觉效果上都做出了很大胆的创新,但是每一部作品它能够真正打动观众的依然是电影中的内容、人物与情感。”

应萝佳:“像是去年的电影《好东西》,无论是口碑跟票房我觉得都是超预期的,其实我觉得我们中国电影上这样的角度、视角或者还没有开拓的领域应该挺多的,我很希望说看到各种开拓,开拓得多了我们这条路就越来越宽了。”

蒋勤勤:“我现在就是呼吁我们的创作能够再丰富一些,再多元一些,比如妈妈这个角色也不一定是那么的单一或是单薄,也希望她这个角色应该复杂、深刻一些。”

潘斌龙:“我觉得喜剧可以不用作为一个大类,喜剧可以作为一种手段融入到任何题材类型的影片里面,都只会加分不会减分,我是蛮喜欢像《无名之辈》那种的解构式的喜剧,从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出发出现的这种包袱,这种包袱要贴地飞的话,接着地气儿,它有基础而且好笑。”

敢用新人,万象更新

大胆启用青年影人,用新锐力量激活多元题材,解锁电影世界的新维度。

刘敏涛:“年轻的导演因为初出茅庐,他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是可以实现的,不是不切实际的,而他们的专业度也非常高。”

蒋勤勤:“他们年轻导演的应变能力非常好,特别地有活力,比较能够接受一些新的事物,而且愿意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挑战,不怕错。”

惠英红:“我太喜欢跟年轻的新导演合作,因为他们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我也希望很多成了名的演员、导演,尤其是演员能给一些新导演的机会。”

姚晨:“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寻找和支持一些新兴的创作者、新兴的导演,帮助新导演搭配合适的创作班底,在拍摄的制作过程中全程保驾护航,解决制作中的各种的困境和难题。”

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破茧蝶变正当时,创新赛道开新局,中国电影正在跃升向未来。

刘晓世:“我觉得电影我们今天遇到发展可能遇到了一些很悲观的前景,但是这是一个变革的前夜,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是指日可待。”

陈宇:“我个人认为我们处在一个阵痛期,要说对未来的期许是四个字——柳暗花明。”

应萝佳:“从过去的经验到现在我的认知,中国电影的发展是我会认为叫做螺旋式上升。”

董润年:“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展望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的话我认为是引领,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也希望能够匹配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发展。”

蒋勤勤:“希望我们中国电影越拍越好,题材越来越多,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

潘斌龙:“我相信有中国这么优秀的电影观众,中国电影一定会更好。”

在与电影人的对话中,市场生态的革新、受众审美的迭代、技术浪潮的奔涌,成为萦绕在创作议题上的高频词,他们或许在不断地试错,亦或许在纠结彷徨,但是柳暗花明万象更新依旧是他们最坚定的期许,征途漫漫我们乐见他们热爱未减、赤忱如初。

来源:1905电影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