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观察丨破茧、焕新、自信——从第二十届华表奖看中国电影蝶变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8 08:00 2

摘要:4月27日晚,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作为中国电影的政府奖,华表奖不仅是对优秀电影作品的表彰和鼓励,更是洞察中国电影业深刻变革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尤其是近年来,华表奖的获奖电影反映出中国电影在题材、技术、文化表达等方面实现了多维

  新华社青岛4月28日电题:破茧、焕新、自信——从第二十届华表奖看中国电影蝶变

  新华社记者王凯、张武岳、邢拓

  4月27日晚,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作为中国电影的政府奖,华表奖不仅是对优秀电影作品的表彰和鼓励,更是洞察中国电影业深刻变革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尤其是近年来,华表奖的获奖电影反映出中国电影在题材、技术、文化表达等方面实现了多维突破,在世界舞台上愈发自信。

  破茧,题材破局实现华丽转身

  从本届华表奖获奖情况来看,《万里归途》《志愿军:雄兵出击》等影片,均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相结合。

  “本届获奖的新主流电影不仅在视听语言和制作规模上达到新高度,也反映出中国主流电影创作已经进入与观众深度对话、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阶段。”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海洲说。

  近年来,现实主义电影题材也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第二十条》《三大队》《失孤》《奇迹·笨小孩》等影片,将镜头对准了现实生活和社会的不同切面,体现了电影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这些影片显示了现实主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尹鹏飞说,华表奖对这类作品的青睐,反映出中国电影正在回归现实主义创作路线。

  “近年来,《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作品对主旋律的表达方式逐渐细腻深入,逐渐提高了观众对主旋律影片的认可度。”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黄晓明说。

  4月27日,与会嘉宾在颁奖活动入场式上接受采访。当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星光岛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以主旋律电影题材为主的中国电影从“说教式”叙事转向“共情式”叙事,既叫好又叫座,逐步形成新主流。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叶航表示,新时代众多电影创作者坚持“主旋律”和“多样化”融合发展,用符合观众期待的冲突模式来润物无声地实现价值认同成为当下电影人主要着力方向。

  焕新,实现电影工业化新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华表奖也见证了我国电影工业化创新发展的过程。

  “我们通过模块化等方式完成道具、场景布置,整体生产效率极大提升。我们还在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比如虚拟拍摄、人工智能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本届获奖影片《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说。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表示,中国电影的工业基础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完全有能力做出世界级大片。“以《长津湖》为例,这部作品的意义不仅将中国的电影工业化规格推向新高度,更反映出中国能够从容面对相当于好莱坞A级水准的制作和投资。”

  这是4月27日拍摄的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室外红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电影工业化体系持续焕新,与影视基地的硬件辅助相辅相成。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吴曼芳表示,青岛东方影都、横店影视城等基地能够提供国际级的影视拍摄支持,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创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硬件支撑。

  青岛东方影都产业控股集团总裁孙恒勤表示,目前以东方影都产业园为核心的影视制作配套产业链已日趋完善,包括希娜魔夫、香港永誉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均已入驻。东方影都已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的超大型影视拍摄基地,持续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发展。

  自信,扎根传统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灵感源泉的国产电影蓬勃发展,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其中,获得本届华表奖“特别贡献影片”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更是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五。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赵斌表示,《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对传统神话的现代改编,以精湛的动画技术与本土化的情感表达,既具传统文化魅力又符合现代审美,彰显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工业实力。

  “我希望能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成就,用当代的创作理念和视听语言呈现给全世界观众。”本届华表奖获奖影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导演乌尔善说,在筹备《封神三部曲》期间,他和主创人员赴山西、陕西、河南等多地实地考察。还为青年演员安排了先秦文化史、“君子六艺”等学习内容,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帮助他们完成经典神话角色的塑造。

  2月6日,在辽宁沈阳一家影院拍摄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王昱华认为,《流浪地球》系列与《封神三部曲》等作品,无不把文化主体性建构为核心的软实力升级放置首位。“比如《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深度发掘中华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与哲学思辨。这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涵的国产电影‘历久弥新’,优秀的东西永远经得起时间的锤炼。”

  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新时代的中国电影越来越受到海外观众的认可。《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法国140家影院放映近500场;《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50亿元票房冲进全球前五,实现了我国电影史上的历史性突破;《长安三万里》摘得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丝路奖”最佳动画片、荣膺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金鹤奖最佳动画片、入围第9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参评名单……电影中的“中国故事”正展现出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策划:张晓松

  主编:杨守勇、孙闻

  记者:王凯、张武岳、邢拓

来源:新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