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7日晚,“共筑电影梦,激扬时代情——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隆重举行。数百位老中青电影人代表齐聚一堂,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重要节点,共同见证华表荣誉的诞生。
这注定是一个要被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难忘夜晚——
4月27日晚,“共筑电影梦,激扬时代情——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隆重举行。数百位老中青电影人代表齐聚一堂,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重要节点,共同见证华表荣誉的诞生。
4月27日晚,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在青岛举行
红毯上的璀璨星光、颁奖台上的荣耀奖杯、网络平台上的热议话题,共同碰撞出光影艺术的绚烂多姿,将中国电影的“高光时刻”定格在黄海之滨的青岛。
这场备受瞩目的电影顶级盛会,不仅为春日的青岛增添了浪漫星光,更让城市脉搏与电影艺术深度交织,也为这座“电影之都”打开了充满无限可能的“光影之门”。
一、提高城市“分辨率”
电影界流传着一句经典台词:“每一次放映,都是一次新的奇遇。”一部优秀电影能汇聚万千观众的目光,让他们沉浸于故事的世界;而一场电影盛会,则可以将海量的“注意力资源”高度聚焦、发酵,成为传播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载体。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在青岛揭晓
点亮城市“聚光灯”。华表奖,作为中国电影人的顶级盛事,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汇聚起高密度的“注意力资源”。
自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正式官宣以来,举办地青岛便频繁现身热搜榜——“华表奖时间”“华表奖举办地”“华表奖阵容官宣”“半个娱乐圈都来青岛了”“华表奖在青岛”“华表奖红毯”……一系列相关话题如接力般登上热搜榜单,持续霸屏,为青岛打开了“流量的阀门”。
这些高频次、多维度的话题传播,不仅极大提升了青岛作为“电影之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更为城市注入了强大的流量动能,彰显了重大文化活动对城市形象传播和品牌价值提升的重要作用。
集聚城市“粉丝量”。当华表奖的提名名单揭晓、颁奖活动启幕,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便如涟漪般层层扩散,观众会不自觉地将对电影作品、电影人的喜爱,延伸到举办地青岛身上。
颁奖活动上,每一帧跃动于荧幕间的青岛城市风光、每一段创作者深情讲述的动人故事、每一句从嘉宾口中自然流露的赞美之词,都化作了传递城市魅力的灵动音符,让观众即便隔着屏幕,也能与青岛建立情感联系。
黄晓明、范丞丞等青岛籍电影人用青岛话与大家互动:“俺这个行业的朋友来青岛,真是为家乡高兴”“来到青岛,咱可以一块哈个啤酒”“还可以一块去五四广场、栈桥喂个‘咘嘎’”。
获得本届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的张译说:“我和山东和青岛有很深的缘分,每一次无论是坐飞机也好、坐火车也好,只要是到了山东的这片土地上,我就踏实了”;获得本届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的惠英红说:“我本身就是青岛人”“青岛真的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人也非常可爱,来我们青岛,我在,我请你们吃饭”……
这种情感联系在线上线下形成强大的联动效应。线上,网友们围绕电影与青岛,展开热烈讨论;线下,怀揣着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对青岛这座城市的向往,来自天南海北的影迷们不远千里,满怀热忱地奔赴。
一场电影盛会,实实在在地为城市打造了一张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名片”。
二、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
在中国电影产业加速变革的当下,行业与公众的目光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奖项的最终归属上,而是更多地聚焦于奖杯背后蓬勃涌动的产业驱动力上。
谁将成为下一个引领行业创新浪潮的“郭帆”?哪部作品能够续写《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传奇?这些关乎产业未来走向的重要命题,不仅在华表奖的舞台上,更在城市的片场中。
《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与主演吴京在拍摄现场
电影奖与城市的深度携手,本质上折射出一个极具深远意义的产业命题:电影奖如何成为撬动城市电影产业实现突破与跨越的杠杆?
释放“引力场”。作为中国电影界极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盛事,华表奖具有广泛的行业号召力,堪称电影产业资源汇聚的“引力场”,搭建起了一个高效的资源对接平台,推动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多维度汇聚、交融。本届华表奖期间,将举办电影政策发布推介和重点电影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这些配套举措将驱动人才、项目、资本加快落地,优化青岛电影产业要素配置,加速各类资源整合,推动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电影人在青岛能够找到一片可以尽情施展才华与抱负的“蓝海”。
提高“能见度”。在本届华表奖颁奖活动现场,青岛被赠予中国电影华表奖纪念奖杯。这份荣耀如同一条纽带,将这座城市与华表奖、与中国电影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座城市在电影领域拥有的“能见度”与“话语权”,从来都不是源于偶然的运气,而是实力与机遇共同作用的结果。华表奖颁奖活动在青岛举办,正是青岛电影产业实力的生动注脚,充分彰显了这座城市的产业竞争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第二十届中国华表奖在青岛揭晓
从获奖影片便能窥见一斑:青岛联合出品、摄制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获优秀故事片奖,从青岛影视基地走出的《流浪地球2》获优秀故事片、优秀导演双重大奖,《万里归途》获优秀故事片奖,《独行月球》获优秀青年电影创作奖。
与此同时,华表奖这样的顶级电影盛会,其影响力早已突破电影创作与观影体验的范畴。可以说,华表奖的举办,从产业格局层面巩固了青岛作为世界“电影之都”、中国“影视重镇”的地位,增强了其行业话语权。可以想见,在电影产业的广阔舞台上,青岛必将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让电影奖不止于电影
在电影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下,随着电影新场景的持续拓展与延伸,电影的“打开方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丰富和多元起来。电影奖,也不止于电影,逐渐演变为复合型文化经济载体。
极具张力的“溢出效应”。华表奖凭借“电影+”的强大赋能,有力带动了文旅、消费等多元业态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以客流聚集为例,华表奖的举办能在短时间内吸引海量的人流。活动举办期间,大量电影从业者、媒体、影迷从各地奔赴青岛,直接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的消费热潮。
青岛老城区风光
又如,青岛以电影产业为核心,创新推出“跟着电影遇见爱”“跟着电影去旅游”“跟着电影品美食”等系列活动,紧密串联起电影产业上下游,成功激活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圈,让电影产业与城市发展实现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持续赋能的“长尾效应”。这些年,电影产业的价值释放正从短期流量爆发向长效价值赋能延伸。在青岛文旅消费市场,华表奖带来的“长尾效应”正在显现。
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青岛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与“入境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双榜单,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52%。华表奖颁奖活动的举办,无疑将为青岛“五一”假期火爆的旅游市场再添一把火。
本届华表奖颁奖活动举办期间,青岛精心策划推出了七条“跟着电影去旅游”产品线路,串联前海一线、历史城区、东方影都等主要电影旅游资源,挖掘更多电影幕后的精彩故事。接下来,还将邀请电影人重返拍摄地现场、探访各大景点、体验“海上看青岛”航线,与大家一起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旅行体验。“电影人同款”旅游线路,将产生显著的流量效应。
在电影叙事学语境中,“第一幕”是故事的精彩开篇,“第二幕”往往是故事张力最饱满的部分。华表奖颁奖活动的大幕缓缓落下,属于这座城市的全新光影传奇,正徐徐展开。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