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抗美援朝》:八一厂巅峰之作,古月演毛主席,被尘封25年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5 14:15 2

摘要:25年前,为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八一制片厂主导拍摄了电影《北纬三十八度》。

25年前,为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八一制片厂主导拍摄了电影《北纬三十八度》。

又名《北纬三八线》,或是电影版《抗美援朝》。

总导演是拍过《大决战》系列的韦廉,联合导演宋业明,编剧是刘泽群。

这部影片,与电视剧版《抗美援朝》,当年启用的特型演员,差不多是同一批。

扮演彭德怀的演员是国家话剧院的丁笑宜老师,古月饰演毛主席,孔祥玉饰演周总理,王伍福饰演朱总。

尽管本片一直未能公开上映,但在业界一直将其称为“被封禁的战争史诗片”。

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曾表示,如果该片上映,将创造八一厂的票房新高。

本片不能上映的理由和电视剧《抗美援朝》一致。

都是因为敏感的国际关系,以及“9·11后不能往美国人的伤口上撒盐”。

比电视剧幸运的是,电影的素材已出现在多部影视作品中。

据统计,单《彭德怀元帅》中便引用了长达35分钟左右,另外《跨过鸭绿江》《外交风云》等也有引用片段。

01、 另类的“播出形式”

拍摄《北纬三十八度》,正值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全盛时期,战争场面之宏大放在当下依然无敌。

这是军队大规模参与的最后一部电影(应不少于电视剧《抗美援朝》的10万人),之后有文件禁止一个团以上的战士参与拍摄。

正是因为拍摄不易且质量上乘,放在八一厂的片库里“不见天日”实在可惜。

关于本片的传说很多,有很多人表示这部电影作为军队的内参片,只在部队播放过完整版。

更有甚者,因本片制作过于硬核,塑造的美军并非基于刻板印象。

而被美方军事学院以研究的名义重新剪辑后(以美军视角),当成教学片进行内部展出。

以上说法,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

不过,关于母带胶片损毁则肯定是谣言。

八一制片厂完整保留着电影的拷贝,且保存状态较为完好。

中国军网、央视军事频道等官方媒体在制作抗美援朝主题纪录片时,多次引用《北纬三十八度》的历史影像。

例如志愿军渡江、坑道作战等片段。

八一厂内部宣传片也将该片素材作为技术实力的展示案例,部分画面曾在行业展会上播放。

2016年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大量引用《北纬三十八度》的战争场面。

第 26-33 集中的五次战役、上甘岭战斗等场景,均直接剪自原片。

该剧的导演宋业明(《北纬三十八度》的联合导演),又在他的另一部电视剧《外交风云》中套用了《彭德怀元帅》的素材。

作为2020年播出的《跨过鸭绿江》的导演,董亚春曾在采访中提到。

团队通过行业渠道获得《北纬三十八度》的部分素材授权,用于补充电视剧的战争戏

得益于这些“资源再利用”,观众能一睹这部从未公映的“史诗禁片”的风采。

正因这些片段足够精彩,使得观众更加好奇,电影的全貌究竟是什么样子?

02、 韦廉用文字还原“禁片”

在导演韦廉的自传《发现韦廉》第四章《铁马冰河》里,详细介绍了这部电影。

影片真实还原了历史,志愿军是在暮色掩护下秘密过江,并非“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

并真实还原战场上敌方最高决策层的内部矛盾和我方最高决策层的不同意见。

为了展现战争的惨烈,并不刻意回避志愿军某部分突围时受重挫的历史。

电影采用传统的起、承、转、合四幕结构。

第一幕:开始(出兵)。

突出我方领导的艰难决策过程。

第二幕:发展(入朝作战——第三次战役结束)。

重点渲染了志愿军必胜的决心,呈现40军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遭遇战的偶然。

第一次战役双方判断不足。

第二次战役,在西线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接连恶战,以38军将士得到彭老总的嘉奖为本段高潮。

第三次战役,重头戏是发起前彭老总和毛主席之间对于战场情况的不同意见(为之后做出铺垫),最终彭老总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并发起战役。

第三幕:高潮(第四、第五战役)。

李奇微上任,用“磁性战术”对付志愿军的“礼拜攻势”,同时志愿军长期作战急需修整。

彭老总回京向毛主席当面表述一些问题,比如部队遭受的损失。

导演认为这一幕构成了本段的基调:凝重、深沉、悲壮但有力。

并形成了本片区别于其他战争片的特点。

第四幕:结尾(谈判、划军事分界线)。

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舍身就义和金城反击战志愿军冲锋都一笔带过,整体表现战争后期的阵地战相持。

停战协议签字后,是有关三八线的确定和划军事分界线牌子。

影片落幕,但“重锤砸击木牌的声音不绝于耳,令人深思与回味”。

除了介绍电影的整体剧情,导演还做了三点总结。

第一, 以彭德华和麦克阿瑟为中心,主要笔墨在他们的斗智斗勇上。

第二, 对战争有反思,“三八线”是高丽民族的历史伤痕。

第三, 战争的残酷,“长津湖之战”里有大量镜头展现志愿军被冻死。

并且对第五次战役里美军用飞机、坦克驱赶志愿军跳江并导致集体牺牲进行真实再现。

对此导演认为,“战争就该这么拍,应该是真实历史的反映。”

在这一章的结尾,他希望未来影片能够解禁,而他能够重新剪辑。

可令人遗憾的是,韦廉导演在2023年1月1日离世。

03、《北纬三十八度》当下上映,是否过时?

韦廉导演的这部心血之作,同时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巅峰之作,可谓“生不逢时”。

在2020年以前,同类影视作品物以稀为贵。

2011年的《冰雪长津湖》在豆瓣有9.2的高分,2015年的《铁在烧》更是有9.6分,足见国人对同类型作品的珍爱。

以2020年10月上映的《金刚川》为标志,国内电影聚焦朝鲜战争题材,并呈现井喷的趋势。

然而也呈现了不少问题,如本片所表达的“好莱坞大片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就为人所诟病。

在《长津湖》系列,突出个人英雄战斗的场面增多,决战时志愿军的冲锋让人误会是“人海战术”。

到了《志愿军》,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美军降智,让我们的胜利也显得“廉价”。

反观八一厂这些老导演的电影,真正做到了还原历史和塑造人物。

三三制、交替掩护、依附掩体这些无处不在的细节下,才有了真实可信的“最可爱的人”。

画面更清晰、特效升级和更宏大的战争场面,都无法从本质上升华电影的主题。

更无法将国人心中抗美援朝那段悲壮、可歌可泣的历史还原出来。

《北纬三十八度》永不过时。

后记

随着抗美援朝题材解禁,相关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可《北纬三十八度》仍被视为不可替代的“遗憾之作”。

仅通过一些释放的片段,这部电影在很多人心里已配享太庙。

今年是“抗美援朝75周年”,为了那些“最可爱的人”,能否上映本片,或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当然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北纬三十八度》和电视剧《抗美援朝》一起拿出来。

致敬最可爱的人。(撰文:木未舟)

来源:香港电影怀旧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