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9日,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虽票房不及预期,但主演肖战与导演徐克的合作细节仍引发热议。近日,肖战在采访中透露,自己仅与徐克见面两次便拿下“郭靖”一角,而徐克更以“探长式选角法”锁定这位顶流,展现了影视圈选角的独特逻辑。
2025年4月19日,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虽票房不及预期,但主演肖战与导演徐克的合作细节仍引发热议。近日,肖战在采访中透露,自己仅与徐克见面两次便拿下“郭靖”一角,而徐克更以“探长式选角法”锁定这位顶流,展现了影视圈选角的独特逻辑。
据肖战回忆,徐克首次约谈时并未直接提及角色,而是深入探讨他对剧本的理解、表演习惯甚至日常爱好。徐克像“探长”般观察肖战的谈吐与气质,试图挖掘他与郭靖的契合点。第二次见面后,团队便通知肖战出演,他坦言“当时不敢相信”。徐克则强调,选角需“一半逻辑分析,一半直觉”,既要演员的外形与角色匹配,更要其精神内核与故事共鸣。
为突破经典形象,徐克提出打造“摇滚版郭靖与黄蓉”,要求演员像摇滚乐手般全情投入。肖战解读为“专注与释放的结合”,并在拍摄中融入这一理念:从策马草原的狂野到蒙语台词的爆发力,均展现出与传统郭靖不同的张力。徐克解释,音乐人的自我表达与情感释放恰是角色塑造的关键,“演员需打破理性框架,用情绪驱动表演”。
为贴近角色,肖战经历长达7个月的训练,包括蒙语速成、骑马特训及高难度威亚动作。他每日凌晨赴马场练习控马技巧,甚至因马匹失控险受伤;蒙语台词则通过反复听读形成肌肉记忆,拍摄时需现场狂背调整后的台词。肖战坦言,吊威亚时的平衡控制最艰难,需在失重状态下精准发力,但郭靖“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励他坚持到底。
尽管电影预售票房达3.5亿元,首日票房破4亿创武侠片纪录,但后续因剧情删减、特效争议导致口碑两极分化。影评人批评徐克将郭靖的成长线简化为“三分钟短视频”,武打设计沦为“能量波对轰”,背离武侠本质。然而,肖战的表演获部分观众认可,认为其“专注与坚韧”贴近角色内核,为影片挽回些许口碑。
肖战与徐克的合作,既展现了顶流演员突破自我的决心,也折射出武侠电影在流量时代的困境。正如网友所言:“选角可以‘赌’,但内容不能‘水’。”当IP光环与明星效应褪去,唯有扎实的叙事与匠心的制作,方能真正唤醒观众心中的“侠义江湖”。
来源:工地小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