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出道,踏足歌、影两地,不但曾共事华纳并同列香港乐坛四大天王,更在影坛“厮杀”至今。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刘德华与郭富城,又号双天王。
二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出道,踏足歌、影两地,不但曾共事华纳并同列香港乐坛四大天王,更在影坛“厮杀”至今。
比如,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来论。
刘德华虽携《红毯先生》、《危机航线》和《焚城》三部电影前往,惜乎颗粒无收,郭富城则凭一部《临时劫案》,傲然登临影帝角逐的高台。
两位天王虽不会同台,却有“一撮”拥趸按捺不住。
花样百出。
理论上说。
刘德华先生此次并未参与金像奖影帝的角逐,其拥趸应该就“兴致缺缺”,但有一部分人偏不,他们虽然上不得台,却不妨碍滞留场边蹦跶。
这群人高喊着,本届影帝不是刘青云,就是许冠文。
笔者大胆推测,他们心里还有另外一句话在横冲直撞,“影帝千万不能是郭富城!”
这当然也是事实。
类似言论,散布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只要有心,俯拾皆是。
这就是天王之争。
只不过,张学友和黎明两位天王,在时间的推移中,渐渐不再有多维发力的空间和能力,最起码在影坛这块,已经争无可争。
但刘德华与郭富城不同,他们仍是港影的中流砥柱。
拥趸当然胸有热血。
故有此争。
不讳言。
笔者尤其推崇,此次郭富城在《临时劫案》当中的表演。
导演庄文强,以“影帝级”和“演出奔放,知所进退”赠之,电影人郑丹瑞,更形容郭富城“演戏成魔”、“只见梅蓝天,不见郭富城”。
而郭富城在表演上勇猛精进与求新求变的态度和精神,恰是窘境中的香港电影所欠缺。
所以笔者大胆放言,郭富城就代言香港电影未来。
那么,本届金像奖来说,影帝归属该如何抉择,又有何影响?
当下的香港电影,可不是昔年句句调侃的“港片已死”,而是当真有僵直之态,笔者以“窘境”形容,其实已经是稀释了无数倍的结果。
重振还是将死?
无论从演技还是逻辑,该选刘青云、许冠文还是郭富城?
唯香港电影人自决。
回到天王之争一事。
当年就争爆。
许多年以来,刘德华拥趸一直惯爱讲的是人气无敌、四大之首和综合第一,郭富城拥趸则持舞台王者之名,示弱以对。
但在笔者看来,事情的真相,未必是看谁声音大,说得多。
郭富城出道就爆红整个华语世界,无论是以四大天王还是整个华语世界来观察,他都是先一步登顶的无双偶像。
严格来讲。
四大天王之号,对他在粤语歌坛的成长肯定有好处,但如果将视野放大,他其实反而是唯一“吃亏”的那位天王。
很简单。
封王次年,张学友《吻别》大爆,再过一年,刘德华《忘情水》大爆,郭富城反因合约问题,连续七张唱片不被内地引进,就连台湾市场,也都延迟发行,致使其市场被盗版唱片所乘,这份损失,难以计量。
而在粤语歌坛,郭富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逆袭登顶,创下了空前神话。
尤其一九九八年。
他不但拿走香港乐坛三大男歌手顶级大奖,横压一众歌手,更在影坛以《风云雄霸天下》击败双周一成,又携手百事,在内地引发滔天热潮。
那么,郭富城与刘德华,到底谁更红?
这一直都是个问题。
有个词,叫做不分轩轾。
早前,笔者曾见有人,将这个词,用在郭富城和刘德华的演技对比上,他说,“这两个人的演技,不分轩轾。”
其实,如果将之用在二人人气的对比上,恐怕更合适。
当然,话到此处,肯定有刘德华拥趸会说,刘德华有七千万粉丝,冠绝整个华语娱乐圈,你郭富城能比吗?
这还当真不能比。
但这种数字除了好看之外,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
笔者想这样说一句,就在本年度,郭富城携妻返乡探亲、回祖籍寻根,也去了《声生不息·大湾区季》做特邀嘉宾,皆激起人潮若山海,若换刘德华来,又如何?
说破天去,至多同样鼎盛。
所以,以“双天王”论,谁都不吃亏。
再说回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有位刘德华拥趸说,“郭富城的表演,并没有什么演技上的突破,这种外放式的表演,只是郭富城的新尝试,并不是香港的,角色的相似性,很多年之前就已经有其他的演员尝试过了。”
笔者并不尝试回应。
只说一句,麻烦先去找出来,能够与郭富城此次表演匹配的另一场表演,再来讨论是否有突破,又什么叫外放。
但他还有个更离谱的操作,起卦。
此处,笔者略去了十万字。
重申一遍个人所见。
四封“刘市民”,如果此次没有郭富城和许冠文入选,没有强到离谱的“梅蓝天”,金像奖是一定敢的,可参照上一届“六封”梁朝伟。
二封许冠文,这件事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且已有谢贤范例在前,但香港只有一个“四哥”。
二封郭富城,于情、于理、于香港电影,都不但合乎逻辑,也必然很合理。
当然,在奖项“揭盅”之前,没有人敢真正断言。
一切皆有可能。
天王之争。
都闹这么多年了,其实可以进入“良性”状态。
毕竟,即便这次刘德华没有参与,若是郭富城一战功成,也算是给四大天王本身荣誉“添砖加瓦”了,大家都与有荣焉。
和解还是吵架。
自己选。
来源:唐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