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9日晚,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焦点影人”祝新的最新作品《世界日出时》在万达影城(北京CBD万达广场店)举行了首映式。影片入围2025年柏林影评人周和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映后导演祝新、制片人王韵之、摄影指导章炜、主演王科和陈燕来到现场与观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陆芳
4月19日晚,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焦点影人”祝新的最新作品《世界日出时》在万达影城(北京CBD万达广场店)举行了首映式。影片入围2025年柏林影评人周和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映后导演祝新、制片人王韵之、摄影指导章炜、主演王科和陈燕来到现场与观众们进行互动交流。
《世界日出时》主创
影片以研究生马科撰写一篇关于人类祖母“露西”的语言学论文的过程为主线,构建起他与重病母亲因一座房子的困惑,老师李彤与失踪女儿的线索以及隐没在丛林中的“露西”,三个虚实相间的故事。影片不仅延续了其以往作品中现实与超现实交融的迷人氛围,更是向语言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复杂关系发出了深刻叩问。
导演祝新(中)
提到影片的创作背景,导演祝新指出噶该片与当日下午刚刚结束放映的《凤凰山下·词》于2022年同期创作,两部影片都延续了自己对于语言的关注,其情感来源根植于自己与母亲在日常交流时沟通的障碍。针对观众提到的“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平衡”,他认为作品中的“超现实”实际都以“生活中的可能性”为出发点,进而与自己遥远的创作灵感进行中间状态的把握,拍摄过程也是不断进行尝试的过程。
导演祝新
据悉,影片在创作阶段对于“真实感”的强调还体现在演员的“生活流”表演技巧当中,影片中“妈妈”的扮演者陈燕坦言自己的表演来自于生活感受的提炼,她更是将表演过程中与导演的沟通和影片中“妈妈和儿子”的沟通进行类比,化表演创作为角色实践。
同样,影片的“平衡状态”还存在于创作过程中的团队信任和个人表达之间。制片人王韵之表示,无论是拍摄期间基于小成本的原始工作方式,还是后期剪辑过程中导演对故事可能性的不同尝试,都建立在制作团队对导演独特性的信任之上。他们允许影片在两年间从模糊到逐渐成型,独特的“生长性”特质进一步加强了影片真诚且富有作者性的艺术张力。
散场后,观众朋友们在影院大堂排起长队,继续与祝新导演分享观影感受,现场氛围热烈。
导演祝新(中)
据悉,《世界日出时》在4月21日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还有一场展映。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