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世界少年说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07:18 3

摘要:今天,北京国际电影节盛大开幕,今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走过双甲子征程,北影节也迎来了自己的15岁生日。当银幕成为Z世代观众瞭望世界的窗口,当胶片化作打开青春心扉的钥匙,一群少年影评人正以蓬勃锐气为这场光影盛宴注入青春注解。

今天,北京国际电影节盛大开幕,今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走过双甲子征程,北影节也迎来了自己的15岁生日。当银幕成为Z世代观众瞭望世界的窗口,当胶片化作打开青春心扉的钥匙,一群少年影评人正以蓬勃锐气为这场光影盛宴注入青春注解。

从《我和我的祖国》女排夺冠激荡起的民族共鸣,到《长安三万里》流淌的盛唐诗韵;从《热辣滚烫》逆风翻盘的生命突围,到《忠犬八公》无声守候的情感震颤——8位少年影迷用敏锐的感知力捕捉影像细节,以飞扬文采书写着属于新一代的光影宣言。他们的笔尖既捕捉着胶片跳动的艺术脉搏,更丈量着时代与青春同频共振的精神光谱。

魔童闹海:不被定义的人生,你敢尝试吗?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二(1)班钟艺宁

指导老师:李楠

从最早的“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到五年前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这个古老的神话角色就一直是不畏强权、逆天改命的象征。时隔五年,这个角色的精神内涵再次被升华,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属于中国人的不服输与抗争精神。

大年初一的晚上,我怀着好奇与激动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哪吒之魔童闹海》。一开场,分毫毕现的特效细节和中国风建模一下子把我拉入了神话世界。紧张刺激的打斗情节令我目不暇接,编剧匠心独运的笑点又让我捧腹不止。

随着故事的推进,电影情节也渐渐步入高潮。当申小豹去世时,我理所当然地认为陈塘关的惨剧是妖族出身的申公豹所为,甚至在认为哪吒父母惨遭他的毒手时痛恨起他来。

但当看似仙风道骨、和蔼慈爱的无量仙翁撕下伪善的面具后,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时,我惊呆了!那个曾被我痛恨的“反派”,竟是救下哪吒父母、舍命为哪吒争取时间的英雄!可我却因为他的长相和身份,毫不犹豫地给他判了死刑!我猛然发现自己也会戴着有色眼镜以貌取人,而偏见就像隐形的锁链,不知不觉就把人心捆住了。看到影片的最后,我在想,如果遭遇不公,我们是否能像哪吒所说的“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那乾坤”呢?

走出电影院,我感到热血沸腾,回味无穷。我们正值青春,又为何不能像哪吒一般冲出牢笼,定义自己的人生呢?我们自己的命运从不在他人手中。

“难道你还想改变这世界?”

“我想试试。因为我们太年轻,不知天高地厚。”

愿你我都能活出不被定义的人生。

《热辣滚烫》:坚持,让梦想照进现实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小学部利泽校区六年级(2)班郭曼竹

指导老师:肖积兰

每一部优秀的电影,都宛如一座蕴含深刻精神与思想的宝藏,总能在不经意间,以一句经典台词或一个鲜明角色,深深烙印在观众心间,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索。于我而言,《热辣滚烫》便是这样一部极具感染力的佳作。

影片的主角是由贾玲饰演的杜乐莹,她曾长期颓废,不做家务也不工作。在记者亲戚的劝说下,她参加了一档节目。可节目方歪曲事实,再加上来自家人的冷嘲热讽,在重重压力之下,她终于在心底燃起了改变命运的熊熊烈火。

初入健身房,她体能极差,跳绳跳十下就累,更别提拳击了。但她毅然立下减重百斤并参加拳击赛的目标。我觉得她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可她每日坚持运动,最终站在赛场。虽未获胜,却完成了目标,突破了自我。

观影结束,我心潮澎湃,不禁思索:这难道不就是坚持所蕴含的无穷力量吗?她凭借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功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世上无绝对不可能之事,关键在于是否有决心。在面对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时,切不可轻易言败,而应倾尽全力,去挑战、去拼搏,去完成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人生之旅,起点或许并不光鲜亮丽,可只要我们怀揣着对目标的笃定信念,坚定不移地奋力前行,生活必将因我们的拼搏与付出而绽放华彩。无论何时起步,只要心怀坚持,皆为时未晚。

当《熊出没》邂逅未来环保成通关密码

密云区第三中学初一(9)班李一诺

指导老师:许伟

今年春节,我拉着爸妈跑进了电影院看“熊出没”科幻五部曲的最终篇《熊出没之重启未来》,这部电影不仅让我重温了童年的欢乐,还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环保刻不容缓,环保从我做起。

随着影院灯光的熄灭,一阵欢快的乐曲响起,光头强像往常一样带领游客们在狗熊岭参观白熊山。突然,由于光头强不小心碰到了孢子,一行人来到了未来世界。在这里孢子植物占领了各个角落,为了躲避孢子的侵害,人们只能来到空中的守望城生活。地面上一眼望去形态各异的孢子,互相交织,形成了密不透风的屏障,肆无忌惮生长的孢子成了世界主角。光头强成了未来世界灾变的大魔王,大家为了回家,也为了拯救世界,踏上了消灭帝王孢之路,一路上经历了冰冻、眩晕、石化、毒刺,闯过重重难关,最终消灭了孢子。

其实,导致影片中黯淡无光的未来世界的“罪魁祸首”正是我们人类自己。由于人们乱扔垃圾,细菌病毒滋生,垃圾分类处理不及时,垃圾降解不及时,最终酿成恶果。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垃圾分类做起,重视环保,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轻启电影时光秘匣触碰早期光影温度

北京中学六年级(3)班石茹玉

指导老师:杨利

巨大的屏幕上,形形色色的人不断入场又消失,各色光影让人目眩神迷。我们现在的电影是这样的精彩,那么最初的电影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在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到来之际,我们追赶时光的脚步,探寻中华电影史。

秋风瑟瑟,落叶纷飞,上海某条街道上不时传出几道声音:“哎,听讲有只会动个物事(听说有个会动的东西),叫啥西洋影戏,侬看了伐(你看了吗)?”而这“西洋影戏”正是最早在中国放映的电影,放映内容则为舶来影片。于是,在1896年秋,手摇放映机撞进了晚清皮影戏的竹幕,撞进了月光下荡漾着桨声的苏州河。帷幕轻启,故事开篇……

1905年,任庆泰在丰泰照相馆拍摄京剧电影《定军山》,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影片在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引起轰动。1931年,《歌女红牡丹》突破技术壁垒,成为中国首部有声电影。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电影史上有了越来越多个“第一部”:1934年《渔光曲》成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1941年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诞生,1956年首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公映……而现在更是有了许多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影视作品。

晚霞缤纷,夕阳西下,人们带着小板凳坐在空旷的田野上,手中拿着瓜子、蚕豆,望着那白色的大幕布,期盼着,等待着……

观电影星辰燃自信之火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高一(12)班陈佳琪

指导老师:付立

当光束穿透放映机的瞬间,130年前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驶向银幕,120年前任庆泰镜头里的谭鑫培扬起马鞭,15年前北京第一次点亮国际电影节的星光——这些跨越时空的光影在2025年的春天交织成网,让我们站在历史的坐标上,重新凝视电影与时代的共振。

记得在《我和我的祖国》里,1984年女排夺冠的黑白影像与现代CG技术交织,当小女孩小美抱着天线奔跑的身影穿过弄堂,胶片颗粒与数字光斑在她发梢跳跃。这个镜头让我突然懂得,电影是时光的琥珀: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从父辈的电视机里走到我们的巨幕前,不变的是影像中跃动的民族自豪感。

前年看《长安三万里》,当李白醉卧舟头吟出“轻舟已过万重山”,水墨画卷在银幕上层层晕染,我忽然想起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插图。原来千年的诗意可以借由现代动画重生,高适的银枪划过月光,杜甫的眼睛里盛满长安城的灯火,这些用数字技术复活的文化符号都让我们触摸到传统的温度。

最难忘《雄狮少年》结尾,阿娟在暴雨中跃上擎天柱,褪色的狮头在闪电中闪耀金箔般的光芒。少年阿娟眼中的不甘与倔强,透过银幕化作实实在在的力量。电影里师傅说“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这句话告诉我们:所谓成长,就是在生活的风雨里守住心中的鼓点。

站在世界电影130年的节点回望,中国电影120年的轨迹清晰如银幕上的胶片纹路:从默片时代的蹒跚起步,到如今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亮相,每一个镜头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从电影里,我触摸到了文化的力量,收获了自信,我也将带着满腔热血再接再厉,砥砺前行。

《长安三万里》:诗韵里的青春秘籍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张鑫一

指导老师:王宝艳

“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这句台词,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这部影片以独特的动画形式,展现了唐朝诗人的豪情壮志与坎坷人生,让我们在光影交错中领略到了唐诗的魅力和人生的真谛。

影片中,李白在扬州城的肆意狂欢,满是大唐风华的绚烂,却也藏着壮志难酬的落寞,让我感触颇深。他与友人在酒肆中高谈阔论、挥金如土,美酒在夜光杯里潋滟,歌舞升平的喧嚣中,李白的笑声却透着几分苦涩。我似乎能触摸到他滚烫又无奈的灵魂,不禁为他的怀才不遇而揪心。

而最令我热泪盈眶的,是高适暮年回忆与李白的种种过往。战场上的高适历经沧桑,沉稳坚毅,回想起与李白的相识相知,那些年少时的热血、中年的挣扎,如潮水般涌来。镜头切换到李白流放途中,高适望着滔滔江水,眼神中满是牵挂与担忧。这深厚的情谊,在岁月与命运的打磨下愈发珍贵。

从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大唐盛世,也看到了当下。诗人们对理想的执着,恰似我们在学业、生活里追逐梦想的模样,会遇挫折,会有迷茫,但从不言弃。那些动人的诗句,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长安三万里》以诗为笔,以史为墨,勾勒出大唐兴衰与诗人百态。它让我明白,人生有起有落,可精神的富足、理想的坚守,能跨越时空,成为我们新时代少年最坚实的力量源泉,激励我们在成长路上无畏前行。

《长津湖》:冻不住的热血“沸点”

北京市第八中学亦庄分校四年级(3)班李知衡

指导老师:道日瑙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我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那段凝固在冰雪中的不朽记忆。

影片《长津湖》以全景式的史诗格局,再现了1950年冬天那场震惊世界的战役。在长津湖这片被冰雪覆盖的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40℃的极寒中与装备精良的美军殊死搏斗。

镜头里,杨根思连长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瞬间,雷公为保护战友将标识弹搬离阵地的壮举,冰雕连战士们俯卧在阵地上化作永恒丰碑的群像,每一帧画面都如重锤击在观众的心上。当看到美军士兵在感恩节享用火鸡盛宴,而我们的战士却啃着硬如石头的冻土豆时,影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导演以冷峻的笔触撕开战争的残酷本质,却在细节处绽放人性的光辉。指导员梅生在硝烟中掏出女儿照片的颤抖双手,新兵伍万里从胆怯到无畏的眼神蜕变,老兵余从戎为战友挡子弹时释然的微笑……这些充满温度的刻画让历史人物鲜活如昨。最令我震撼的是通信兵在电台前用生命传递重要情报的场景,当他被燃烧弹击中,仍然坚持发报的身影在雪地上拖出长长的血痕……

这部影片不是简单地展示战争,而是一堂震撼人心的历史课。今日的万家灯火,正是75年前那些倒在冰天雪地里的先烈们用生命点燃的希望。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朝鲜半岛的冰原上书写了“中国”二字的分量,让世界记住了-40℃的严寒里,有一群穿着单衣的中国人,用钢铁意志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忠犬八公》:这场等待,暖透岁月

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六年级(6)班王婧尧

指导老师:翟彦妮

用一生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这看似荒诞的执着,却在《忠犬八公》的故事里化作了最直击人心的情感风暴。

影片以一种舒缓而温暖的节奏展开,讲述了教授帕克在小镇的火车站上偶遇一只可怜的小狗,心生怜悯的他将小狗带回家,并取名为“八公”。从那以后,帕克的生活便与八公紧紧交织在一起。清晨,八公会目送帕克去上班,傍晚又准时在火车站门口等待帕克归来。它欢快地摇着尾巴,扑向帕克的画面,充满了温馨与幸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纯粹而质朴的情感。

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帕克离世后,八公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火车站等待他归来。八公并不知道帕克再也不会回来,它只记得与主人的约定。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寒冬,八公始终坚守在那里,眼神中满是期待。那执着等待的身影,孤独而又坚定,每一个画面都深深刺痛着我的心。

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它只是你的一条狗,但你却是它的一生。”八公用它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它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帕克;它的爱很纯粹,纯粹到可以用一生去等待。这种跨越物种、超越生死的情感,在如今这个快节奏、人情略显淡薄的时代,显得格外珍贵。

《忠犬八公》不只是一部电影,它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动物内心深处最纯粹的情感,也让我懂得了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与陪伴。八公的故事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我用更真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教师点评·

巧用多维度剖析写好影评

北京市骨干班主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

高级教师付立

写电影评论,要从多维度剖析。首先,观影时要留意情节架构,梳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判断情节编排是否合理、连贯,能否有效推动故事。

其次,分析视听语言。画面上,关注色彩搭配,看其如何营造氛围、传递情感;镜头运用也很关键,推、拉、摇、移等手法各有作用。声音层面,配乐要契合情境,增强感染力;音效则让场景更逼真。

再者,聚焦人物塑造。观察角色性格是否鲜明、立体,成长转变是否自然,其行为动机是否符合逻辑。

最后,深挖影片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导演创作风格,思考影片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对人性的探讨,还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等。写作时,论点明确,论据紧密围绕影片情节、视听、人物等展开,便能呈现一篇有深度的电影评论。

统筹/谭卫平叶婉彭小菲

来源:青瞳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