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人投资、开工难,有不少电影人都转行去做生意,更惨一点的,则是跑去送外卖、开网约车或者摆摊度日。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不讳言。
香港电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
没有人投资、开工难,有不少电影人都转行去做生意,更惨一点的,则是跑去送外卖、开网约车或者摆摊度日。
问题在哪里?
一言以蔽之,当下港产片的立项、待拍项目,皆无可见的商业票房前景,又或者是品质方面的潜力。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哪怕你跑断腿、求遍电影圈,恐怕也难获青眼。
而“生门”何在?
《九龙城寨之龙头》。
这可能是当下整个香港影坛,包括所有待映、待拍电影在内,最具商业票房前瞻性和品质潜力的一部“巨片”。
源头在前作。
在郑保瑞的掌镜之下,前作《九龙城寨之围城》,在美术、置景和动作层面臻至顶层,更以富史诗意味的叙事手法,将一个热血江湖的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该片内地票房逼近七亿,香港票房冲破一亿,更全球多地票房“飘红”,其口碑更可谓,系《无双》之后,最强的一部港产片。
续集则一早定调。
昔日。
在《九龙城寨之围城》拍摄当中,寰亚电影高层和郑保瑞请来郭富城,客串“杀人王”一角,郭富城二话不说,到场拍了三天。
寰亚方面对郭富城讲,如果该片表现尚可,就将启动前传计划。
何谓“前传”?
当然是杀人王与龙卷风的兄弟情仇。
有些人特别好笑。
他们以为,《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成功,在一个“打”字,甚或只在于“城寨四子”,甚至更进一步认为,如果要拍《九龙城寨之龙头》,就该直接启用四子,让他们来演绎年轻时候的杀人王和龙卷风等人的故事。
这很有趣。
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于浅薄。
“打”之一物,本来就是港式商业电影的标志之一,香港电影史上,不但有硬汉王羽、狄龙,也有李小龙、洪金宝、成龙、李连杰和甄子丹等代代动作巨星。
但仅靠“打”,早已没有市场。
不然你以为,香港迄今都还有那么多的“武行”,都是“吃素”的?
让年轻人走到幕前,这也当然是本就该有的事情。
但我们再深看一层,当下这些年轻演员们,诸如林峯、刘俊谦等等,当真能撑起来整部电影吗?
对不住,很多人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熟悉,更谈不上什么商业票房层面的号召力。
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回头再说整部电影。
林峯打满了全场,刘俊谦、胡子彤和张文杰也各自辛劳,但整部电影当真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却恰恰是杀人王雄霸江湖、与龙卷风恩义断绝的往事,是大老板的痞狠做派,甚至于王九的癫狂,看起来是很爽,却实质上于剧情本身,并无太多裨益。
而这部电影,为何竟然不敌内地一部小成本喜剧电影?
这不能完全怪观众和营销。
让一众老将压阵、侧重年轻一辈表现的计划和安排,必然令电影的演员阵容趋弱,那么,电影对内地观众的吸引力,就必然生出不足。
因为无论是名头、个人魅力还是表演方面的积淀,新人都远不及“老人”。
换句话说,若以郭富城和古天乐为核心,来一场双雄并峙,可能电影还没拍出来,就已经会成为坊间热话。
《九龙城寨之龙头》,就恰有此相。
当下的香港电影,该追求什么?
不是数量,而是品质。
所以在不久之前,郭富城表示,要视《九龙城寨之龙头》的剧本创作情况,来决定是否接拍,若只是打打杀杀,就兴致缺缺。
有人觉得他矫情,又或者是不是在“要挟”什么。
实际上,这句话直指当下港影核心问题。
港产片的题材陈旧问题,早就不新鲜,一上来就是追凶、枪战、爆炸、追车、群殴,再炸裂的视效,大家也当真是看厌了,更何况连基本的“好看”,也大都欠奉。
电影故事的本质,是人生、精神、情感与触动,而这些林林总总的东西,都要透过人物的呼吸与脉搏,去传递给观众。
所以当然该先写好故事。
比如《临时劫案》,如果郭富城饰演的梅蓝天,是一个扁平无趣的人物,也缺乏当下我们所见的情感张力与炸裂表演,那么,电影能不能在全年最冷档期,斩落2.37亿票房,又能不能在竞争激烈的香港贺岁档,杀出一条血路?
这值得思考。
近日。
郑保瑞导演对《九龙城寨之龙头》的进展情况,有所回应,说剧本创作方面,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尽量争取在年内启动拍摄。
大概率就是两部套拍的计划。
说来有趣。
已经有人开始放出风声,说梁朝伟或将入驻该片,饰演雷震东。
其实,新的角色和大牌演员进入,是港产系列电影的常规做法,比如《寒战》,续集就加入了周润发,《扫毒》系列更是角色和故事另起炉灶,演员“大换血”。
而以这部《九龙城寨之龙头》来说,此前已放出故事梗概,虽然核心仍是杀人王与龙卷风,但雷震东一角,也有很强的“稳阵”作用,不可轻忽。
那么,谁人合适?
片方自会审慎斟酌这个问题,只在笔者看来,最适合的演员,应该非周润发或梁家辉莫属,他们不但足够大牌,也皆是郭富城的老搭档了,一部《寒战》、一部《无双》,历历在目,应有不错的化学反应。
以为然否?
可见者。
沿袭前作的美术、置景和动作等制作优势,更强的故事张力和香港影坛顶级的演员阵容。
就是未来的《九龙城寨之龙头》。
也就是港影“生门”。
来源:唐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