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由张艺兴主演的电影《不说话的爱》收获了大众的广泛好评。这部影片围绕听障父亲马达和未成年女儿木木的故事展开,在讲述动人亲情的同时,也呈现了一幅司法守护特殊群体的生动画卷,其中蕴含的法律元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近期,由张艺兴主演的电影《不说话的爱》收获了大众的广泛好评。这部影片围绕听障父亲马达和未成年女儿木木的故事展开,在讲述动人亲情的同时,也呈现了一幅司法守护特殊群体的生动画卷,其中蕴含的法律元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抚养权变更:法理与情理的交织
马达和前妻离婚时,约定由马达抚养女儿,父女俩虽生活并不富裕,但相处融洽。然而,前妻以马达经济条件差,无法给孩子正常生活和美好未来为由,将其诉至法院要求变更抚养权。法院最终判决由前妻抚养木木,这一结果引发了部分观众的疑问。
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原则,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时,开创了以“少年法庭”为代表的涉少案件审判机制。在本案中,法院使用“少年法庭”开庭,综合考量各方条件并充分听取孩子意见。前妻提出能给女儿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但教育并非只有出国一条路,木木在国内学校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方面,父女俩虽不富裕却充满温情,金钱并非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不过,马达被蒙骗参与犯罪,导致木木在撞车事故中受伤,心理受到极大创伤,甚至出现应激性失语和自闭风险。庭审中,木木表示愿意跟母亲生活。基于此,法院从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变更抚养权的判决是公平公正的。
保险诈骗:犯罪与救赎的挣扎
影片中,犯罪团伙利用马达爱女心切的心理,诱使其参与保险诈骗犯罪。这个犯罪团伙有律师、保险理赔员、修理工等多人参与,分工明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26条的犯罪集团。该犯罪集团刻意制造豪车交通事故,骗取高额保险理赔款,低价维修后非法截留差价,其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
该犯罪集团多次作案,每次不法所得在20万元以上,情节恶劣,符合《刑法》第198条的“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量刑标准。虽然《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马达只是听障人士,不适用此条款。不过,根据犯罪集团分工,马达负责驾车刻意制造单方交通事故,而对分红基本不掌握,故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属于《刑法》第27条的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最终,法院判处马达有期徒刑六年,体现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
司法保护:为特殊群体撑起保护伞
马达的遭遇令人叹息,也让我们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实际上,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残疾人保障体系。在法律层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为引领,将残疾人保护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同时,人民法院积极落实“八五”普法要求,创新普法方式,通过案例、短剧等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案例库、法答网进行法律宣传。影片中,马达在遇到抚养纠纷时,回想起法院开展的社区普法活动曾对子女抚养等婚姻家事案件进行宣传,便找到法院此前的普法宣传册,认真阅读“以案释法”的普法内容,对本类案件有了认知。所以,当犯罪团伙夸大事实,用“保证胜诉”为由利诱其入伙时,马达自信且勇敢地说出了“不”。
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人民法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出台相关规范文件。加强无障碍诉讼服务建设,为残疾人提供手语、字幕、盲文等诉讼服务,确保他们在诉讼过程中沟通无阻。推动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扩大援助覆盖面,优化援助程序,保障残障人士诉权。现实生活中的“马达”若在抚养纠纷诉讼中需要法律帮助却无力负担费用,可申请免费法律援助,避免因经济因素陷入犯罪困境。
温情延续:从受助到助人的传承
影片片尾的彩蛋令人欣慰。成年的木木加入法律援助的身影,成为全片最具社会穿透力的意象。这个曾被法庭询问“你想跟谁生活”而失语的女孩,正用飞舞的指尖在法庭上帮助一名被男老板伤害的听障女性发声,使不法分子受到法律严惩。这一情节不仅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更传递出一种温暖的力量和希望的传承。
从银幕到现实,《不说话的爱》撕开特殊群体维权困境的同时,更照见法治文明的进步。当木木用手语帮助听障女性发声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世界可以无声,但他们永远有爱”的艺术升华,更是人民法院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
来源:京法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