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好影不停。在“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影片展·广州展映周”第二日,华珠放映了斩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的精彩影片《我们一起摇太阳》。制片人曾继媛亮相现场,映后与各影视行业大咖、华珠学子分享幕后点滴,共话光影盛典
——万象·探索·逐梦——
4月2日,好影不停。在“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影片展·广州展映周”第二日,华珠放映了斩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的精彩影片《我们一起摇太阳》。制片人曾继媛亮相现场,映后与各影视行业大咖、华珠学子分享幕后点滴,共话光影盛典。
电影介绍影片《我们一起摇太阳》是由韩延执导,2024年3月30日于中国内地上映。影片以现实主义题材为背景,讲述两个身患重症却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刻相遇,并携手追寻生活希望与爱情的故事。该片通过展现主人公们在面对疾病、困境时依然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勇敢面对困境的人生态度。它以细腻的情感刻画、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触动观众的心灵,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影片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好评,不仅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优秀电影作品,彰显了中国电影在现实题材创作上的独特魅力。
——跨界·对话·共生——▲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 周建东
◆周建东|影视创作需要团队协作、真情实感与社会责任
周建东表示,团队协作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核心。真正的写实风格如同油画般需要层次递进,绝非简单操作机器即可完成,而是需要创作者倾注心血。希望同学们从创作中领悟到坚持与付出的重要性。他提到,“生命三部曲”之一的影片《滚蛋吧!肿瘤君》于2014年在华盛顿放映,该片因真实改编和情感共鸣获得海外观众喜爱。谈及疫情期间创作的《送你一朵小红花》,他表示,影片中“太阳”象征希望,传递了生命困境中的光明与坚持。
关于“生命三部曲”终章《我们一起摇太阳》,周建东认为该片在情感表达上最为深刻。他特别提到演员彭昱畅与李庚希的表演赋予角色灵魂,使故事超越类型片局限,直击人性本质。周建东说,优秀影片应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责任,希望同学们关注此类反映现实、触动心灵的作品,他呼吁大家支持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国产佳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尹成奎
◆尹成奎|导演应以严苛创作引领演员突破 推动行业革新
尹成奎表示,韩延导演在同辈导演中对演员的调度和使用堪称典范。他谈到,韩延导演的“生命三部曲”对演员的要求极为严格,三部影片中演员均需剃光头出演,这对有偶像包袱的演员是极大的挑战。例如,《滚蛋吧!肿瘤君》中的白百何、《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刘浩存以及该片的彭昱畅等演员,都因导演的要求突破了自我形象。他特别提到演员朱一龙因《人生大事》放下偶像包袱,凭借真实演技获得最佳男主角奖项,这离不开导演的鞭策。
谈及韩延导演的创作过程,尹成奎提到,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的剧本由多位编剧共同完成,但核心创作仍由韩延负责。他表示,不是所有的导演都能完全调动演员,而韩延导演敢于突破常规,选择年轻演员作为主角,并通过严格的要求挖掘演员潜力,使作品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这种对演员的高标准和对创作的执着,值得行业尊敬与学习。
▲《我们一起摇太阳》制片人 曾继媛
◆曾继媛|现实题材与写实风格彰显创作真诚与努力
曾继媛表示,这部影片的最大特点是现实题材与写实风格的结合。她谈到,作为韩延导演“生命三部曲”的终章,影片延续了导演对生命题材的敏感性,同时在创作上更加写实和朴素。韩延导演十年来通过生命题材探寻情感答案,从《滚蛋吧!肿瘤君》到《送你一朵小红花》,再到这部作品,其创作初衷始终围绕对生命的追问。提及拍摄地选择,曾继媛表示,长沙的烟火气与影片题材契合,导演希望展现年轻人的活力与生活质感。演员彭昱畅为角色学习长沙话,李庚希苦练北京腔,以细节处理增强角色代入感。
曾继媛表明,影片的成功源于对生活质感的极致追求。从实景拍摄到道具设计,每个细节都经过严格把控。例如,演员在透析室场景中与真实病人同框表演,要求演员表现自然不跳戏。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是写实风格的基础。她谈到,制片工作的最大挑战在于落实导演的创作要求。实景拍摄、道具还原、演员指导都需要极高精度。她希望同学们从这部影片中领悟到创作的真诚与努力,认识到团队合作和细节把控的重要性。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创作指导处处长 张弛
◆张弛|细节把控与正能量传递成就优秀创作
张弛表示,这部电影让他深受感动,无论是情节还是制作都堪称典范。他谈到,制片人曾老师分享的拍摄过程中细节,从道具到服装都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这些都证明了好电影需要全方位的优秀表现。电影创作有短板效应,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都可能影响整体质量,这对在场的同学们未来进入剧组工作具有重要启发。
影片最打动他的是用希望书写绝望、用幸福书写苦难的表达方式,这种积极乐观的创作手法不仅感动了观众,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这个故事源自真实的报告文学,创作者没有选择更残酷的表现方式,而是以高明的手法传递正能量,这种选择值得同学们深思。
张弛还分享了自身经验,表明创作者需要关注现实,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因为许多优秀的电影题材都来源于真实事件。他提到,艺术院校强调观察生活的重要性,这为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最后,他希望同学们能从这部影片中获得启发,未来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作品。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大湾区影视学院
表演教研室教师 肖安
◆肖安丨表演细节塑造真实感,现实主义升华人情温度
肖安表示,这部电影的表演和情感表达令人印象深刻。他谈到,影片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从爱情到人情的升级,这种现实主义风格让观众感同身受。影片中的演员通过细节塑造了真实感,例如尿毒症患者的消瘦、素颜、邋遢的形象,以及身上瘙痒等细节,这些都让角色更加鲜活。影片的台词设计也非常生活化,例如结尾处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说“别离我这么近”,这种贴近生活的表达让观众更容易代入角色。他表示,演员在表演中展现了对规定情境的深刻理解,通过观察真实患者的生活状态,赋予角色层次感和可信度。
他认为,韩延导演通过这部作品将爱情题材升级为人情题材,展现了普通人在困境中的情感需求和生活权利。这种创作手法不仅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真实,也让人们重新思考生命与爱的意义。他希望同学们能从这部影片中学习到如何通过细节和真实感打动观众,创作出更有温度的作品。
——解码·共鸣·延展——影后映后座谈会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影片展开热烈探讨。从角色内心成长轨迹探讨到现实主义镜头语言的运用,青年观众以敏锐视角抛出多个专业问题。制片人与主创团队逐一点评,坦诚分享创作心路。这种创作端与接受端的双向奔赴,让理论与实践在光影交错中碰撞出新的灵感火花。
◆曾继媛|坚守初心,深耕与生活日常
在影片筹备的初始阶段,仅靠主题是不够的,生动的人物和有吸引力的故事是出品方更加看重的。在电影的实际拍摄过程中,演员与非演员并无本质区别——无论是谁,归根结底都是真实生活中的人。因此,观察生活是所有创作者必须掌握的第一课,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只有从日常生活中汲取鲜活的素材,以专业视角和扎实的专业能力提炼出有价值的部分,才能创作出兼具个性与创造力的作品。她认为,以最近大热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要找到一个好故事的独特性,必须先找到其普遍性。这种共性是故事实现全球传播的基石。
曾继媛对华珠学子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能始终发挥自己的热情,坚守对行业的初心。无论走了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希望大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找到自己的专业特长。相信‘一万小时定律’,相信‘天道酬勤’。”
——留白·填色·出圈——▲网络与新媒体2401 施思丹
施思丹表示,参与本次电影展活动让她感受到传媒行业的多元魅力。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她特别欣赏展映周提供的“观片+交流”模式:“能与《我们一起摇太阳》主创团队面对面交流,让我对韩延导演的生命三部曲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尤其是片中病患角色的乐观精神,让我重新审视了生命韧性。”
她说,导演与制片人的分享环节使自己突破了以往仅关注剧情的观影习惯,“现在,我会更留意镜头语言背后的叙事逻辑与行业规则,这对未来从事内容创作帮助很大。”谈及活动意义,施思丹希望学校延续此类跨专业交流平台:“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类型影片,像《长津湖之水门桥》这样的战争题材作品,同时建议增加后期剪辑师等不同工种的分享环节,帮助我们构建完整的行业认知图谱。”
▲戏剧影视导演2405班 佚名
一位来自国际传播学院的同学表示,本次观影活动让她深刻体会到演员对表演的执着与专业精神。在映后座谈会上与主创团队深入交流时,她对制片人提出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角色塑造理念印象深刻。“两位主演虽然性格迥异,但都生动诠释了‘永不言弃'的精神内核,正如影片所阐释的‘人生就是会有雨天和阴天,但是我们要用自己的信念把太阳摇出来’”。
作为戏剧影视导演的学生,她从展映周“观映+研讨”的模式中更直观地了解到电影创作的艰辛,也深化了她对表演艺术的理解。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她对影视作品的台前幕后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也为她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宝贵启发。
匠心传承,光影致远。「华影匠心坊」将以更加独特的视角,依托影片展现的生命关怀与艺术追求,系统构建"文化筑基、产教融合、湾区共育、国际视野、创新驱动"五位一体育人体系。
展望未来,华珠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高地,持续深化与头部影视机构的战略合作,通过筹办大湾区青年影展、搭建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等举措,构建"理论教学-项目实训-产业对接"人才培养闭环。依托《我们一起摇太阳》等优质项目的产学研经验,重点培育兼具艺术感知力、技术执行力和跨文化传播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影视教育既扎根中国叙事又接轨国际标准。华珠将以光影为媒,在影视创作中厚植文化自信,在产教融合中锤炼专业本领,让每个怀揣光影梦想的学子,都能在湾区沃土上绽放独特的艺术生命力,以青春视角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官方微博:@华农大珠江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zjjizhetuan) 官方抖音: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zjcscau) 投稿邮箱: zjjzt2010@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来源:汾州诚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