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5天总票房才464万,肖央新片《阳光照耀青春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9 00:29 6

摘要:饶晓志监制的《阳光照耀青春里》从片名看似乎是一部文艺小品,但看到演员阵容——肖央、陈明昊、蒋奇明、春夏,就知道这绝非简单的文艺片。

饶晓志监制的《阳光照耀青春里》从片名看似乎是一部文艺小品,但看到演员阵容——肖央、陈明昊、蒋奇明、春夏,就知道这绝非简单的文艺片。

这些名字背后,是饶晓志从话剧舞台转战大银幕的野心,也是一群实力派演员对复杂人性的深度诠释。

当现实照进“疯人院”

影片的开场极具现实冲击力。

肖央饰演的程序员何立为,是千万社畜的缩影:996的工作压力、老板的压榨、精心开发的游戏被山寨品碾压。

当他终于爆发,在办公室上演“整顿职场”的戏码时,观众很难不感到痛快。

然而,这场看似解气的反抗,却让他被送进“青春里”康复医院,理由竟是“性格缺陷”。

这个设定让人想起饶晓志的话剧《你好,疯子》。

七个正常人被困疯人院,为证明清白不得不装疯卖傻。

而《阳光照耀青春里》的何立为,则是主动“闯入”这个荒诞世界。

康复医院里的病人们,个个身怀绝技:有人用收音机召唤外星人,有人把自杀当KPI,还有人自称能“坑队友”。

最特别的当属春夏饰演的春春,她住在树上,把精神病院过成了仙境。

何立为的越狱计划,堪称全片最大的笑点。

他找了个“病友”帮忙,结果对方翻脸不认人,翻墙现场秒变“塑料兄弟情”。

这场闹剧背后,却是细思极恐的现实:当所谓的“正常人”用规则与偏见去定义他人时,是否也在无形中构建了一座精神囚笼?

更耐人寻味的是何立为自身的困境。他脑海中总有一个声音——骆驼,这是他人格分裂的隐喻,也是职场压力留下的创伤。

在康复医院里,他逐渐接纳了自己的“不正常”,与病友们打成一片:

何立为与春春的爱情,为影片增添了一抹魔幻色彩。

春春肚子难受时,何立为让她喝下倒映着月亮的水,“把太阳换成月亮”;他们手拉手穿过康复医院,推开门便进入原始丛林,身旁还有七个小矮人当“电灯泡”。

这些超现实画面,恰是对现实规则的温柔反叛。

最动人的场景莫过于春春对主任的反击。当主任斥责他们拉手搞对象时,春春反问:“拉个手就能毁掉医院吗?那要是拥抱呢?”

随后,她给每个病人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个镜头,不仅是对精神病人权益的呐喊,更是对人性本真的礼赞。

《阳光照耀青春里》的深层价值,在于它对边缘群体的关注。影片中,每个病人背后都有一段辛酸往事:学霸被考试逼疯,朱朱因酒驾失去女儿……他们的故事,何尝不是现实社会的缩影?

当何立为最终与病友们并肩作战,用法律讨回尊严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法治文明的进步。

影片结尾,何立为走出康复医院的那一刻,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更是对社会偏见的宣战。正如春春所说:“有病不丢人,该吃药就吃药,该晒太阳就晒太阳,像野地里的草一样去疯长。”

《阳光照耀青春里》用喜剧包裹悲剧,用荒诞映照现实。它让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是“正常”?那些被诊断为“异常”的灵魂,是否比所谓的“正常人”更清醒?

在这个充满偏见与规训的世界里,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一点“疯癫”的勇气,去拥抱真实的自我。

影片最后,何立为与春春在月光下拥抱,身后是康复医院的铁门。这道门,既是禁锢,也是保护。

而真正的自由,在于心灵的觉醒与接纳。

正如影片所传达的:每个灵魂都值得被看见,每段人生都值得被尊重。在阳光照耀的青春里,让我们学会与“不正常”的自己和解,活出最真实的模样。

而这样一部电影在这个清明档期才收获400多万票房,确实让人没想通,因为就我个人感受来看,肖央这部电影绝对是一部好电影!

来源:吉棠说电影

相关推荐